第224章 御前会议 亮剑:钢铁雄心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日本,东京。

时刻已然是初夏,街道上却见不到什么人,天色晦暗,冷风瑟瑟,整座城市仿佛都没有一丝活气,原本门庭若市,热闹非凡的大商铺,此刻门窗紧闭,瓦楞上的枯茎当风抖着。

开战仅不到一年时间,日本经济如同遭遇大萧条一般,已经开始呈现出下滑趋势百姓,4月,政府颁布了《国家总动员法》,将90%的工业产能转向军事领域,钢铁,造船,化工等重工业迅速发展,但民用工业却急剧萎缩,生活物资短缺,已经影响到了国家首都。

纺织行业倒闭,至少导致了300万人失业,贫民窟的规模飞速扩张。

但这些,在上层人眼中根本不算什么。

————

天皇宫邸。

御前会议。

昏暗的会议室内,裕仁端坐在椅子上,冷冷地扫视长桌两侧的文武官员,在他的对侧,竖立放着一幅巨大的东亚地图。

内阁首相近卫文磨站起身,走到地图旁:“陛下,自开战以来,我们已相继攻陷上海,南京等多处要地,华北,华东都倒在了帝国的铁蹄之下。”

裕仁点点头,并没有说话。

近卫文磨继续说:“但是,支那仍拥有超过八百万平方公里的国土,近两百万规模的军队,在帝国的重压之下,支那各民族也越来越团结”

“这是一个庞大,且不愿意屈服的对手!”

裕仁皱眉:“诸君,淮北,临沂,台儿庄,在进攻中接连不断的失败,已经让西方盟友对我们的能力产生了质疑!”

“我们必须要尽快结束支那战争!”

“挽回帝国在国际上的颓势!”

近卫文磨分析说:“陛下,目前支那的抵抗力量主要分为三部分,一是以西北各省为其势力的八路军,二则是偏居山西一隅的守备军,最后则是控制西南各省的国民军。”

陆军大臣杉山元出言打断:“守备军和国民军应当划分到一起!”

“我认为常凯申仍对这支部队具备掌控权!”

海军大臣米内光政接机说:

“阁下,我觉得不应该纠结这些,据我所知,守备军可不是偏安一隅,他们已经把手伸到了华北平原,不是吗?”

“濮阳,菏泽,多么美丽的战略突出部啊!”

杉山元脸色铁青。

已经攻克的城市又落入敌手,这件事传回国内后,够令陆军蒙羞的了,现在海军的人竟又在御前会议上重提此事。

完全是赤裸裸的讽刺。

裕仁出言制止:“够了!”

这场会议是讨论支那问题,不是划分军费预算,他不想听陆海两方人咄咄不休。

米内光政直勾勾的盯着杉山元,在气势上已经压了对方一头。

杉山元收回目光。

忻口战役,第五师团损失严重,差点被打没了编制,淮北战役,陆军第十三,十八师团被歼灭,临沂会战第二师团折戟,台儿庄战役第十师团大败,兰封会战第十四师团被打的只剩下一个联队.

日本陆军士官大学“荣誉第十六期”的几名杰出将领,多半被支那军掳走,这个“美誉”被狠狠的踩在脚下蹂躏。

彻底成了个笑话。

陆军在支那战场上显露颓势,海军就开始得意起来了。

“该死的海军马鹿!”杉山元心里嘀咕着。

米内光政见对方主动服软,嘴角露出了胜利者的笑容。

二人的暗斗,裕仁尽收眼底,但并未多说什么。

海陆之争由来已久,根本不是一句两句能说的清的。

见场面逐渐消停下来,首相近卫文磨继续说:“帝国想要打破目前的战争态势,必须要找到一个突破点。”

“武汉!”

“这里是南北势力的结合点,只要拿下武汉,就能切断支那南北经济,军事,政治交流,这三股势力也会随之分裂!”

“如此一来,统一的支那,又会重新变成一个分裂的支那!”

说到这,杉山元站起身,对裕仁鞠了一躬:

“陛下,我请求动员兵力,正式发动对武汉的大规模进攻!”

早在《全面侵华计划书》里,就已经明确提出了拿下华北之后,首要的目标就是进攻华中。

而武汉则是华中的枢纽。

陆军早就在私下准备此事了,但内阁一直没有明确下达命令文件,导致进攻迟迟不能展开。

裕仁却在这时有些犹豫:

“军部有把握在武汉作战之后,彻底解决中国事变吗?”

“国内的工业产能,不足以在短时间内再发动第二轮攻势,和支那拼人力,拼资源,我们并不占据优势,一旦被拖入战争的泥潭中,我们将别无他法。”

参谋次长闲院宫载仁亲王摇摇头:“尚无把握.”

他是皇室成员,裕仁的叔祖辈。

裕仁内心更加动摇。

一个决定,很有可能会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在此之前,必须要经过慎重考虑。

闲院宫载仁补充说:“陛下,战争发展到现在,上百万的支那军人死在帝国军队手中,我们已经退无可退,如果不能在武汉作战之后解决事变,战线会扩大上千公里,帝国不可避免的会陷入泥潭,但是”

“战争本就是一场豪赌,而支那.值得我们去尝试!”

在座的其他官员也纷纷站起身来附和。

此刻所有人都忘记了局部化和不扩大化政策,战争的篓子越捅越大,已经彻底演化成了全面战争。

在侵略这一点上,陆海军难得站在同一条战线上。

裕仁内心左右摇摆。

他一面惧怕帝国在支那战场上彻底陷入泥潭,另一面和西方的结盟已经提上日程,必须要打一场漂亮的大胜仗,来在谈判中争取更大的话语权。

裕仁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看向近卫文磨:

“说一下具体的作战计划。”

近卫文磨:“此战事关重大,陆海两军必须紧密配合,于七月下旬调遣绝对优势之兵力,向武汉发起进攻。”

话音刚落,海军大臣米内光政,和陆军大臣杉山元感受到裕仁的目光,立马起身应和。

“请陛下放心!”

裕仁面无表情。

这句话他不知道听了多少次,但每次需要两军配合时,都会因为各种原因搞得一团糟。

近卫文磨继续说:“在作战过程中,要尽可能的采取歼灭战,消耗支那军队的有生力量,以确保支那中央政府会在武汉作战结束之后,彻底放弃抵抗。”

裕仁:“有没有具体的作战规划?”

杉山元走到地图旁,从近卫文磨的手中接过指挥棒:

“陛下,我们陆军参谋部的构想是,华中方面军沿长江而上,作为战役主力进攻武汉,另外一路,华北方面军攻击侧翼,绕过郑州,沿大别山北麓攻占信阳,随后向南逼近武汉!”

裕仁皱眉:“为什么要绕过郑州?”

杉山元面露难色,如实说:

“目前在支那战场上,帝国陆军遇到的最大阻力就是由王奉领导的支那守备军,这股兵力主要盘踞在长治,此处距离郑州不过百余公里,如果以郑州作为华北方面军的后勤补给枢纽的话,很容易遭受到联省守备军的致命打击!”

米内光政不愿意放弃任何一个在会议上贬低陆军的机会。

“你们陆军到底是怎么回事?”

“在侧翼危险没有解除的情况下冒然发动进攻,一旦被抄了后路怎么办?”

裕仁也觉得此事不妥,面色有些不悦。

杉山元赶忙解释:

“陛下,如果只依靠华中方面军的话,很难对支那军队开展大规模歼灭,必须要在北面借助华北方面军的力量,吸引武汉地区支那驻军的注意。”

裕仁:“那也应该先消灭侧翼威胁。”

杉山元:“陛下无须担心,王奉的联省守备军虽然取得了兰封会战的胜利,但其部队也损失严重,短时间内很难再形成强大的战斗力,我们主动放弃郑州,攻占信阳,至少会预留出两百公里的战略缓冲地带。”

“如此一来,我们只需要派遣一个甲种师团在此驻守,其余师团立刻优势火力和高机动性攻克敌军在大别山的防线,将支那军队成编成编的歼灭!”

裕仁半信半疑,看向闲院宫载仁亲王。

直到看见对方点头后,才相信了这一看似有些离谱的作战计划。

杉山元松了一口气。

自家人知自家事,就凭借华北方面军现阶段的作战能力,想要和联省守备军进行一场战略决战,是根本不可能的。

但他又不能在会议上明说出来。

否则不是自己打自己脸了,告诉天皇陛下是自己的能力不行。

裕仁:“但是,绝对不能放任联省守备军继续肆虐下去,我们必须展开专门针对他们的行动!”

王奉现在就是他的心头大患,绝对留不得。

杉山元犹豫一下:“陛下,这.”

首相近卫文磨:“陛下,我们可以在开展战争的同时,对国民政府展开政治攻势,策反政府要员以及各地军阀,加速支那中央政权分裂。”

裕仁点点头:“呦西!”

“两个计划都要同时开展下去!”

近卫文磨:“哈依!”

裕仁从座位上站起来:“诸位,武汉作战乃国运之战,还请各位勠力同心,一切为了帝国的荣辱!”

所有文武官员站起身,齐声呐喊:

“一切为了帝国荣辱!”

——————

7月2日。

武汉。

在将官卫队的簇拥下,王奉缓缓走下军列,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幅“保卫大武汉”的宣传条幅。

据说前线的抗战宣传工作,都是由八路军方面的人在负责。

这次战役,大概也是双方合作最紧密的一次了。

张虎快步走来:“长官,汽车已经准备好了,半个小时前统帅部发来消息,要您三个小时后去参加军委会议。”

王奉点点头:“你是纵队司令,别老像个卫兵一样来回传信,不行的话,你在军队里挑一个机灵点的小伙子,来给我当副官。”

在这之前,消息通报工作都是赵方远负责。

这个传统起源于晋绥军414团时期。

那会手下的兵力少,也么有什么战斗任务,一直在整顿训练,团长,参谋长一起干,自己也忙得过来。

至于名义上的参谋长赵方远,则是一直从事副官的工作,在实践里锻炼自己的能力。

后来全面抗战爆发,又获得了系统面板,微操技能直接拉满,应付起来也还算是得心应手。

直到后来,赵方远的能力被锻炼了出来,自己才卸下参谋长的担子,专心研究战略指挥。

但副官一职,实际上还是由赵方远兼任。

随着部队规模越来越扩大,而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也是时候让赵方远歇一歇了。

张虎连忙点头:“是!”

王奉:“走吧,直接去军委!”

——————

军委会议室内。

常凯申站在宽大的地图前独自出神,从山城赶回之后,他几乎一直待在这里,有时甚至直接在这间屋子里过夜。

过去的几次大战,他在战前制定的计划,方案在战场上根本行不通,枪炮声一响,不是阵地被日军突破,就是部队擅自溃败,什么反击,什么合围,到头来不过是虚梦一场。

几十万国军精锐的牺牲,倒是让他的头脑清醒不少。

或许过去的决策都是错的。

应该换一种思路来与日军决战。

敲门声响起。

陈诚推开门,敬了个礼:

“委座!”

常凯申看清楚来人后,招了招手:“辞修,过来吧。”

陈诚:“是!”

说罢,他大步走到常凯申的身旁,并递上去一个文件簿。

“委座,这是此次会议的发言稿。”

常凯申打开后扫了两眼,合上后递了回去:“办的不错,就用这份了。”

陈诚应了一声:“是!”

但随即又有些不确定:“委座,关于王奉的任免,真的要这样吗?”

常凯申沉默了许久,扯着沙哑的嗓子说:“辞修,上海丢了,南京丢了,徐州丢了,我们已经输不起了.”

“我能容忍八路军的人在武汉城内大搞政治宣传,同样也能忍受这份委任状所带来的后果。”

“我的目的很明确,只要武汉会战能赢.不,达到预期的作战效果就可以了。”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