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军事会议,总座高见 亮剑:钢铁雄心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军委办事处大楼前。

车队缓缓停在门口,王奉下了车,原本堵在门口排队缴枪的军官立马让出一条通路,纷纷用目注视着他。

“这是王长官吗?”

“看领章应该是!”

“太年轻了,在国军里找不出第二个了。”

“.”

王奉不顾身旁众人的嘀咕,快步走到交枪处。

士兵抬头看了一眼:

“您好长官,请问您的姓名是?”

“王奉。”

“好,这是您取枪的编号,请您收好。”

“谢谢。”

王奉收回纸条,刚转过身,正好碰见了徐州会战时的熟人。

孙连仲笑着走过来:“哎呀,王长官!

“多日不见,别来无恙啊!”

王奉迎了上去:“别来无恙!”

这次会议的规模非常大,基本上所有要参加武汉保卫战的部队,都派出了代表过来与会。

最低也到了师一级军官。

师长在外面或许官位很大,但在这个院子里,一板砖下去,能拍倒一大片。

有很多人王奉都不认识,更不要提打招呼了。

但他对孙连仲还是有印象的。

张虎快步跟了上来:“长官,这人也太多了。”

孙连仲走到王奉身边,二人并肩而行。

“昔日徐州一别,李长官还挺挂念你的,时不时就在军事会议上提起”

王奉有些意外:“德公近来可好?”

孙连仲笑了笑:“此次武汉会议,我和德公一同前来,在东湖边上歇脚,今天军中事务颇多,我来的稍微晚了一些,德公应该已经进去了。”

王奉点点头:“你部目前在哪里驻防?”

孙连仲:“大别山,徐州大突围后,我的鲁南兵团改编成了第三兵团,下辖18个师。”

王奉:“大别山,北线战场?”

孙连仲:“是的!”

二人说话间,已经走进了巨大的阶梯会议室内。

在卫兵的引导下,王奉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最靠前面的第一排。

而作为第三兵团总司令的孙连仲,则坐在自己身后。

等了好半天,陆陆续续有人过来和王奉打招呼,有些人认识,例如李品仙,廖磊,汤恩伯,薛岳等人,还有一些不认识的。

王奉也不好意思回绝,只能笑着点头应和。

又等了好半天的功夫,会议室内才坐满了人,常凯申也走了进来,这次没了之前讲究的排场,看得出他脸色似乎有些焦急。

台上。

常凯申放好发言稿,清了清嗓子:

“诸位,今日我召集大家齐聚在此,主要还是为了讨论保卫武汉一事.”

独具特色的奉化口音响起,王奉打了个哈欠,有些昏昏欲睡。

昨夜坐火车几乎一夜未眠,到现在已经有些熬不住了。

常凯申前面说的这些都是没什么营养的车轱辘话,听与不听都无所谓,并不会影响什么。

都说大会解决小事,小会解决大事。

今天来了这么多人,估计不会有什么实质性的讨论内容,主要还是宣传一下作战方针和安排部署。

讲真的,王奉也不知道自己在这次的战役中,要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虽然武汉,乃至整个湖北都在守备分区的统辖范围内,但眼下守备军的主力部队在长治休整,从山西到武汉,跨越一千多公里,漫长的补给线,如果不稳扎稳打,贸然前进的话,足以拖垮一支大军。

现在自己手里能指挥的部队,只有张虎的一纵。

不足一万人的配置,可以扭转一场局部战斗的走向,但在一场大规模会战面前,还是有些力不从心。

台上,常凯申依旧在滔滔不绝的讲着,政治动员的部分讲完了,终于到战略部署上了。

王奉坐直了腰板。

过了这么久,奉化口音听着还是有些不习惯,经常漏字,听错,必须得多集中点注意力。

常凯申:“武汉三镇必须守卫,然守卫不易,武汉近郊,尤其是城北根本无险可守,而城区又被长江隔断,城外遍布池沼,绝非久战之地!

“今天,我想请各位将军把眼光放的长远一些,守武汉,但不要战于武汉,东北之潜山,太湖,北面之双门关,武胜关,外围之幕阜山,大别山,长江,才是我军御敌的天然屏障!”

会场内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王奉也跟着鼓掌,同时心里嘀咕着:“多日不见,常凯申到是进步了不少,看来这一次,真得夸他一句‘总座高见’了!”

只不过这成长的代价,属实有些大了。

数十万国军精锐的鲜血,从略微冲醒了常凯申浆糊似的军事头脑。

王奉看向其他人的表情。

李宗仁,薛岳,张发奎等人闻言皆长吁一口气,紧绷的脸上露出一丝笑容。

看来他们是怕了。

到会的大部分将领都在上海吃过地域狭窄,优势兵力变密集轰炸目标的亏,在开会之前,是真的怕委员长再来一个死守武汉的计划。

会场的气氛轻松不少,王奉能听到一些人在窃窃私语,台上的常凯申像是受到了鼓舞,更加神采飞扬:

“诸位可以设想,如若我军据三镇而战,战火势必殃及城区,武汉之政治,经济重要必失,被围城中,我军也犹如瓮中之鳖,南京教训前犹未远,切不可忘!”

“此战中日双方陈兵百万,若胜,则可使我中华民族摆脱亡国之危,若败,则前功尽弃,彻底沦为亡国灭种之危险境地!”

常凯申措辞激烈,时不时地用拐杖磕碰地面。

参谋副总长白崇禧早有准备,缓步走向挂图,拉开布帘。

前世身为通读世界战史的骨灰级军迷,王奉一眼便看出这是一张德国东部的战区防御图。

白崇禧:“这是发生在1914年秋,欧洲东部战场上的一个著名战役,各位想必早有耳闻,当时德军兵力有限,为确保首都柏林,德军起初有退守外克塞尔河之计划,但兴登堡将军接手指挥后,直接全盘否定了这一消极防御的计划。

“反而利用俄军被湖沼分离的特点,转守为攻今日之武汉,确实与当年柏林太像了,长江,大别山把日军分割成了两路,甚至三路,只要我们可以在大别山山麓布防”

王奉坐在下面,起初在不停的鼓掌,白崇禧作为参谋副总长,战役指挥水平还是很高的,但越听,越感觉有些不对劲。

他看向一旁的众将领,一个个的脸上都挂着笑意,似乎对防守大别山麓的战略很认同。

王奉在心里不停的嘀咕着:“不应该防守长江两岸吗?”

仔细想想,防守大别山山麓的战略方针并不难理解。

半年前的南京保卫战时,日军舍长江而迂回北部山地,钻了国军防御的空子,十多天就拿下了国府首都。

按道理讲,武汉之地势,和南京极其相似,日军肯定会故计重施。

但相似终归是相似,武汉不是南京。

虽然武汉沿江有要塞,阵地屏障,跨江作战,各部队之间难以协同,但若是沿着江北,大别山南麓进攻,则可处在北岸守军和南麓守军的两面夹击之下。

道路又狭窄,山隘险关重重,日军大部队很难展开。

至于北麓

离守备军主力太近,王奉已经大致猜出了日军不攻占郑州的原因,大概是为了留出战略缓冲区。

虽然两条路都很难走,可很明显,沿江而上,主攻长江两岸才是最明确的选择。

而不是大别山南麓。

防守这里有什么用?

王奉觉得自己能看出来,日军陆军高层也能看出端倪。

白崇禧滔滔不绝的讲完后,何应钦走上台:

“诸位,现在由我来宣读下一阶段——武汉保卫战的人事调动!”

此言一出,在场众军官立马竖起耳朵,一个字都不想落下。

“为增强各战区,各部队,各部门的协同作战能力,在第5,9战区之上临时增设华中卫戍司令部,全面领导保卫武汉战役,督领军政大权,各战区部队皆听从其节制,如若有不服从者,当以军法处置!”

“现由联省守备分区司令长官,中央军校教务处长——王奉,担任卫戍司令!”

听到这话,现场所有目光立刻向第一排某个座位集中。

王奉挑了挑眉毛。

这条任命,还真没事先和自己打过招呼,在开会之前,寻思自己充其量能当个武汉卫戍副司。

万万没想到。

常凯申脑子一热,新增设了一个临时指挥机构。

想到这,王奉一边站起身,一边偷瞄了一下常凯申的表情。

嗯.

面无表情,看不出来喜怒哀乐。

面对众人的目光,王奉说了句客套话:“多谢委座栽培!”

坐下的时候,身旁响起了轻微的恭迎声:

“恭喜王长官了!”

“将来必定前途无量!”

“前途无量?

你丫的咒王长官呢?”

“.”

常凯申点点头,何应钦继续往下念:

“陈诚,李宗仁任副司令.”

后续的内容,王奉只听了个大概。

————

会议结束后,常凯申如预想中的一样,并没有约见王奉,而是在卫兵的簇拥下快速离开会场。

反倒是李宗仁走了过来。

王奉:“德公。”

李宗仁笑着拱了拱手:“恭喜王长官上任卫戍司令!”

王奉立马说:“德公先别拿我打趣了,这华中卫戍司令部,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方才在会场上,他越想越不对劲。

如果常凯申心甘情愿的让自己来指挥此次会战,那为什么在战略推论环节,没有喊上自己一起?

再者说来,根据惯例,这么大的任命,总应该事先打个招呼。

绝非不能如此突然。

这里面说不定有诈!

李宗仁凑到王奉身边:“王长官,事情就如你所看到的一样,委员长有意让你来指挥此次会战!”

王奉皱眉:“此言当真?”

李宗仁:“当真,只不过.”

说着,他看了眼四周。

二人是在卫兵的簇拥下离场,周围都是自己人,说话声又小一些,被外人听到的概率很小,但也要多加小心。

王奉急忙问:“只不过什么?”

李宗仁压低声音:“你也看到了,委员长已经在会议上制定了作战方针,大展拳脚的台子已经搭好,就等着王长官你登台唱戏了.”

王奉眉头皱得更紧。

李宗仁的话很委婉,起初甚至觉得没什么,但王奉总感觉话里有话,越听越不对劲。

合着是拿我当打手呢?

直到今日,保卫武汉的各项战前准备皆已完毕,战略方针敲定,参战部队也调动起来,进入各自提前规划好的防区,剩下的只有临战指挥。

最关键的战略部署不带我,战役指挥这种脏活累活,倒是找上我了

是不信任我,还是因为什么别的事?

王奉脸色铁青,表情像吃了屎一样难看。

也不能说是屎。

现在的心情就像吃了一块美味的蛋糕,却发现里面有一只死苍蝇样难受。

要是战前部署,战略方针是正确的,在民族大义面前,他也乐意当一回“打手”。

可问题在于现阶段的战略方针是错误的。

日军不可能将大别山作为主攻方向。

况且此次战役,国军方面至少云集了上百万的作战兵力,光是来参加会议的师长,就有足足一百二十多位。

想要调度如此冗杂的部队,可不是一件容易事。

看向李宗仁,王奉想起来台儿庄战役时,汤恩伯兵团不听从指挥的先例。

唉.

想想就头疼!

况且这个华中卫戍司令部是个临时部门,将来武汉会战结束后,肯定是要撤销的。

常凯申不可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手里握着这么多兵马。

他会睡不着觉的!

李宗仁看穿了王奉的心思,递上一支香烟:“王长官也不必多虑,委员长之所以颁布如此命令,想必背后也经过了深思熟虑,武汉会战,乃我国与日本之命运决战,旁人绝不敢造次。

“昨天委员长下令,枪毙了一批从前违抗军令的将官,已经杀鸡儆猴了!”

王奉叹了口气,伸手接过香烟。

杀鸡儆猴?

有个屁用!

谁不知道,战端一开,最不听话的是中央军嫡系!

而枪毙的这些将官,大概率都出自地方军。

李宗仁笑了笑:“王长官,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眼下我正在东湖旁疗养,你我也算是忘年之交,不如到东湖旁一叙,我请你吃最正宗的武昌鱼!”

王奉吐出一口烟雾,平常他是不怎么抽烟的,但李宗仁亲自递过来一根,不抽有些驳人颜面了。

“恭敬不如从命,多谢德公了!”

李宗仁:“请!”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