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把鬼子炸到天上去! 亮剑:钢铁雄心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王奉下意识将视角切换到俯瞰面板,想要看看濮阳城里发生了什么,下一秒赵方远开口说道:

“长官,日军又使用了毒气,我们的士兵缺乏防毒面具,目前个别阵地已经被日军攻克,城内的战斗又陷入了胶着”

王奉:“毒气?”

赵方远点点头:“规模很大,据前线士兵所述,部分日军士兵也死在了自己的毒气之下,总之城内的日军好像已经疯了!”

王奉随口应了一声,立马切换到俯瞰视角。

濮阳城内。

代表毒气的“绿色烟雾”几乎弥漫了半座城市,士兵们从衣服上割下一块碎布,用清水浸湿,仓皇的捂住口鼻,找不到清水的,干脆用尿液浸湿后捂了上去。

反正是自己的,也嫌弃不到哪去。

战场上什么味道都有,刺鼻的硝烟,弥漫的尸臭,与这些相比,尿骚味简直微不足道。

日军也停止了进攻,王奉发现只有少部分鬼子兵佩戴了防毒面具,其余绝大部分士兵和己方一样,都在用这些土办法来“抗击”空气中的毒气。

看来日军也没有做好万全的准备。

这是狗急跳墙了!

城内,弥漫的毒气中,一面千疮百孔的旗帜猎猎作响。

“西北风”

王奉意识切回现实:“命令各部队,立刻撤下来,抵达安全区域,暂时放弃进攻!”

赵方远:“可是已经夺下的阵地”

王奉挥了挥手:“不用管,先保住有生力量再说,给我把野战总医院调到城里去,尽快救治伤兵!”

赵方远敬了个礼:“是!”

“滴滴滴——!”

指挥所内。

电报机响个不停,王奉的命令直接传达到了前线作战部队,并被立刻执行下去。

俯瞰视角内。

士兵有气无力的咳嗽着,双眼无神瘫坐在地,应对毒气战最好的手段是佩戴专业的防毒面具,依靠这个“土法子”根本撑不了太久。

“走!”

“长官下命令了,要我们立刻后撤!”

“咳咳.他娘的小鬼子疯了,连自己人都不顾了.”

士兵们互相搀扶着起身,踉踉跄跄的向后方转移。

王奉拧紧眉头。

从士兵们反应来看,日军和以前一样,用的应该还是赤剂。

这种化学武器的毒性不是很强,轻微的吸入只会导致士兵不停的咳嗽,失去战斗力,只有在过量吸入后才会使呼吸道出血,进而引发死亡。

还好撤下来的及时。

看见越来越多的士兵在“绿雾”中跑出,王奉松了一口气。

“要不.我也研发几个毒气弹用用?”

王奉心里想着,对待鬼子不用仁慈,目睹一桩桩惨案后,他巴不得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把那一笔笔的血债全都还回去。

他抄起桌上的电话筒:

“喂!要炮纵指挥所!”

一阵忙音过后,话筒里面终于传来声音:

“长官,我是郑振中!”

王奉单手掐腰:“你们炮纵还有多少炮弹储备?”

郑振中停顿了下,电话那头传来翻页声:“122毫米高爆弹还有13发,穿甲弹11发,105毫米榴弹231发,150毫米榴弹11发.还有两门重炮的复进机受损,已经无法继续战斗了。”

王奉:“把炮弹都打出去!把城里的鬼子全部炸上天!”

郑振中一愣:“全打出去?那之后.”

王奉:“城内日寇已成强弩之末,抵抗不了多久,但储备了大量的化学武器,若不集中火力一举击溃,后面就难打了!”

郑振中斩钉截铁道:“是!”

挂断电话后,王奉扭头看向赵方远:“命令各纵队炮兵营放缓射击频率,保留部分弹药!”

凡事都讲究留个后手,背后鱼台方向,第59联队的情况尚不明了,倘若真的北上抄自己后路,还要分兵应对。

赵方远应了一声:“是!”

————————

濮阳城内。

“哒哒哒——!”

带着防毒面具的鬼子兵架好机枪,退出的弹壳在脚下发烫。

“山井阁下电令,要求我部向前推进五百米!”传令兵跑过来,手里拿着一封电报。

中队长:“纳尼?”

防毒面具在过滤毒气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隔绝了声音,传令兵扯着嗓子喊了三次,他才勉强听清。

中队长看了一眼面前的阵地,赤剂烟雾消散了大半,这个时候硬着头皮冲锋,对己方来讲造成的伤害应该不会太大。

“第一,二小队冲锋!剩下的人掩护!”

“天闹黑卡!”

“板载!”

鬼子士兵收到命令,拎着刺刀,成群结队,一股脑的冲了上去。

阵地上。

一名战士戴着缴获来的防毒面具,微微探出头,见情况不对,立马扭头高喊:“营长!鬼子冲上来了!”

华德昌站在后方,戴着防毒面具视野受限,看不清前方战场的情况,情急之下直接摘了下来,扔给一旁的副官:

“组织防御!还能动的都起来!”

“快!”

听到招呼的士兵们勉强撑起身,但由于吸入了不少赤剂,端枪的手有些不稳。

防毒面具这东西,就连日军都装备不全,更不要提只靠缴获这一个来源的守备军了,只要少数重要军官能分到一个面罩,其余的士兵只能靠“土法子”硬挺过去。

幸亏阵地所在处的风力较强,空气流动性好,要不然刚才那一轮射击,恐怕整个营部都要跟着牺牲。

“哒哒哒!”

阵地上响起微弱的枪声,淅淅沥沥,鬼子兵小巧的身形在城市废墟中穿梭,借着随处可见的残垣断壁充当掩体,快速向前推进。

“哥,打不到怎么办?”一名新兵身体蜷缩到沙袋后面,看向一旁的老兵。

老兵蹲下身子,借着更换弹匣的功夫看了新兵一眼:

“打不中鬼子,你还来当什么兵?”

“俺之前是不是跟你说过,在家照顾好爹娘!”

老兵白了他一眼,探出半边身子,粗略瞄准后扣动扳机,还没看清子弹是否打中,就立马缩了回来。

子弹打在沙袋上,发出阵阵闷响,他抱紧步枪,大口大口的喘着粗气。

日军在冲锋时为了提高速度,通常是不会边跑边射击的,都是把单手拎着步枪,猫下腰,以最快的速度冲到敌方阵地上。

像个泥鳅一样,滑溜的很。

想要在这种情况下命中,难度可想而知。

老兵反应迅速,拉动枪栓,换了一个地方探出头,借着射击的空档,扫了一眼街巷。

“不好!鬼子要用掷弹筒!”

“快隐蔽!”

他立马招呼一旁的众人。

“轰——!”

话音刚落,一枚榴弹精准的落在掩体后侧,弹体瞬间爆裂,破片划过钢盔,溅起灰色火星。

“板载!”

借着掷弹筒的掩护,鬼子兵一鼓作气,一个箭步冲上了己方阵地,士兵们立马上好刺刀,叫喊着迎了上去。

“干他娘的!”

“援军快来了,兄弟们撑住!”

刺刀扎进身体,鲜血喷涌而出,惨叫与呐喊交织,声声震耳,士兵们接连倒下,泥水混合着鲜血,将大地染得一片血红。但后方新兵似汹涌潮水,高呼口号,不顾一切地冲进战场。

双方围绕这十几平方米的阵地展开争夺,杀得昏天地暗,地面尸体铺满地面,草绿,深黄军服杂乱交叠。

眼见巷口要失守,华德昌心里急得不行,带着营部警卫冲了过去,亲自坐镇前线。

好不容易打退了鬼子,士兵们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和处理伤口,突然感觉地面一阵颤动。

“坦克!是鬼子的坦克!”

反应快的士兵指向前方,大声惊呼道。

华德昌左腿受伤,听到声音后停下包绷带的手,顺着士兵手指的方向望去。

是一辆九四式坦克。

华德昌踉跄起身:“燃烧瓶!快拿燃烧瓶过来!”

若是在平原上,他看到九四式坦克,可能只是笑笑,心中不屑一顾。

但眼下是巷战。

据他观察来看,目前华北日军装备的九四式坦克,大多只有一挺车载机枪作为主武器,并没有印象中坦克该有的战车炮。

弱点很明显,那就是火力不够。

一挺机枪再怎么射击,也比不上一门战车炮,哪怕是一门30,40毫米作用的。

但这是在的平原上。

而现在是巷战。

机枪的作用可就要明显多了!

“扔出去!快扔出去!”华德昌大声说。

“噼里啪啦——!”

地面上响起一阵玻璃破碎的声音,随即一道火墙腾空升起,将驶来的坦克与阵地隔绝。

“不要停!继续扔!”

在巷战中对付这种装甲薄脆的“豆丁坦克”燃烧瓶的作用要比炸药包大的多。

最明显的一点,就是不再用人命去填了。

想要用炸药包摧毁坦克,需要士兵顶着枪林弹雨冲过去,将炸药包放到地盘或者履带等装甲薄弱或易受损毁的地方。

若是隔着远就扔,很有可能会导致前功尽弃。

而燃烧瓶就方便多了。

只需要扔到地上,等着坦克过来就好了,以九四式坦克薄弱的后侧装甲,根本扛不住高温,只要粘上烈火,要不了多久就会趴窝。

而临时竖立起来的“火墙”,还能对坦克背后的步兵造成不小的杀伤。

除此之外,还有极强的心理震慑。

怕火,是每个动物的天性!

“哒哒哒——!”

背后就是成群的步兵,这辆九四式坦克的车长别无选择,只能硬着头皮冲了上去。

华德昌:“继续扔!往炮塔后面扔!”

“哗啦!”

燃烧瓶砸在停坦克上,立马爆裂开来,浓浓的火焰在坦克车体上升起。

燃烧的坦克炮塔喷吐出橘黄色的火舌,驾驶员加速行驶,冲出火焰时,宛若一头发了疯“火牛”。

“轰隆!”

坦克的发动机在不停咆哮,车长想要通过潜望镜看向前方,视线却被燃烧的火焰遮挡。

“八嘎!”

车长挨个把一周的潜望镜试了个遍,几乎都是一样的,燃烧的火焰遍布整个车体,不管从哪个方向,都看不到周围的情况。

不仅是她。

驾驶员也是如此。

“冲过去!碾碎他们!”车长朝着驾驶室大声咆哮,殊不知自己已经和身后的步兵脱节。

华德昌看向前方,立马命令部队后撤。

这辆坦克坚持不了多久,身后的步兵又因畏惧火焰,远远落在后面,只要等它彻底趴窝,他有一百种方法能将其处理掉。

说话间,头顶传来一阵破口声。

“轰——!”

下一秒,两枚150毫米榴弹落在街巷中,坦克,步兵都被爆炸扬起的浓烟覆盖,华德昌面向前方,只觉得一阵气浪呼啸而来,向后退了两步。

“弟兄们,是炮纵的支援!”

“冲上去,杀鬼子!”

根据长久以往形成的惯例,重炮在对一处进行轰击之后,通常不会进行第二轮射击,烟雾还没散去的空档,就是冲锋的最佳时机!

“杀!”

——————————

6月3日。

一大清早,赵方远便堵在了门口,见王奉开门出来,立马走上前:

“长官,我们攻克了濮阳城!”

王奉揉了揉眼睛:“城内日军呢,都歼灭了还是撤退了?”

赵方远:“撤退了,大部队抵达之后直接切断城内日军的补给线,两日作战下来,我们炮击了多处后勤物资点,可能是因为弹尽粮绝,也或许是接到了上级指令,鬼子主动放弃了抵抗,选择向北突围。”

王奉:“阻击部队呢?跑出去了多少鬼子?”

赵方远:“估计有三四千之数.”

王奉点点头,这个数字有些高,虽然算不上史诗大捷,但也能称得上一场难得的胜利。

毕竟自己这边,也快要到了承受临界点。

在他乡接连作战两个月,不管是士兵还是中高层军官,都急需一场休息,长时间处于高度紧张的紧绷状态,可不是什么好事。

赵方远继续说:“长官,南边传来消息,豫东兵团开始有序撤出砀山,估计是要撑不住了”

王奉打起精神:“黄河呢?有没有什么异动?”

赵方远皱起眉头:“目前来看倒是没有,不过郑州方面有些异常!”

王奉走到水龙头下,用冷水抹了一把脸:“继续说。”

赵方远:“一战区司令长官程潜忽然以公事的名义,召集了郑州城内的水利专家到参谋部开会,大约有十多人,会议持续了一下午,具体谈了什么,目前还不得而知”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