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傍晚——16:23 营帐内脚步声响起,王奉靠在椅子上,勉强撑开眼皮:“辎重都安排好了吗?” 赵方远点点头:“都下发到各纵队了。” 王奉问起:“损失情况怎么样?” 赵方远:“一天下来日军出动了多次轰炸机组,三番五次轰炸补给线,但好在咱们反应及时,辎重受损情况并不严重。” “只丢失了一些子弹和步枪。” 王奉松了一口气。 战线推至砀山城下,取得阶段性胜利后,他身体实在撑不住了。 连续作战五天,总睡眠时间不到18小时。 同时还要高强度用脑,就算是铁人也经不住这么熬。 赵方远有些担忧:“长官.要不您再休息会吧,前线我去盯着。” 王奉摇摇头,直起腰:“不了!尽快拿下县城,不能再拖下去了!” “缴获物资情况统计出来了吗?” 赵方远赶忙说:“已经统计完了。” “只有一些基础枪弹,6.5毫米有坂子弹三十万发,三八式步枪四百五十六支。” “轻重机枪一挺都没有,掷弹筒也很少,大概几门,还都是破损武器,已经不能继续使用了” 王奉伸了个懒腰:“这也正常。” “日军边打边撤,基本不会留下什么高价值物资。” “化学武器呢?有线索吗?” 赵方远面露难色,摇了摇头:“鬼子捂的很紧,目前尚未发现任何日军使用化学武器的实质性证据。” 听到这话,王奉有些失落。 他想要的东西,是毒气弹,相关军事文件这种物证。 虽然日军使用化学武器,是摆在明面上的事,大家心知肚明。 但想要在国际社会上控告日本陆军,或者就此事做些文章,也不是一件容易事。 必须要人证物证俱在,才能让日军和英美列强彻底把嘴闭上。 赵方远:“长官.按照英美列强的性子,真的能在这件事上谴责日本吗?” 王奉:“当然不能!” 一边说着,一边端起茶杯,抿了口刚泡好的浓茶提提神。 赵方远更弄不懂了:“那那咱还搜集这些证据干嘛?” 王奉笑了笑:“你听说过一句话吗,叫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咱们搜集日军使用化学武器的证据,不是为了跪下来乞讨,奢求英美能在此事上向日本施压。” “而是为了防止将来一报还一报时,那些洋人不会上来掺和一脚!” 英美列强是众所周知的“双标”。 尤其是美国! 王奉一直在暗中提防。 虽然是美国人的黑船第一次敲开日本国门,但在日本最屈辱的二十年中,美国因南北战争问题,缺席了对日本的瓜分和侵略。 这就导致日本对美国,比对英法俄等列强更有好感。 况且当下世界,绥靖政策大行其道。 美国对日本侵华一事的态度,已经不能用默许来形容了。 如果没记错的话,西奥多·罗斯福曾在日本吞并朝鲜后,支持其进一步侵略中国。 甚至还认为黄海沿岸对于日本,就如同加勒比海之于美国。 再之后,胡佛政府曾称日本侵华是“保护侨民”,默认伪满洲国的存在。 综合过往种种,谁也不敢保证,眼下的美国究竟会站在谁的一边。 赵方远嘴巴张成O型,心中大为意外:“长官高见!” “凭什么鬼子能用,咱们就不能用!” “要我说,最好能把化学武器扔到鬼子老家,扔到鬼子天皇的被窝里!” 王奉一愣:“打住!” “这种话心里想想就好了,别在公众场合说出来!” 自己这帮手下,怎么一个比一个鹰派? 记得还是晋绥军团长那会儿,大家都挺老实的。 赵方远应了一声:“是!” 王奉放下茶杯:“现在得想个办法,如何尽快解决掉县城里的日军。” 赵方远想了想:“用重炮?” “天黑之后集合炮群,直接轰他娘的!” 王奉:“不行!这对炮弹消耗量太大了!” 砀山县城若论规模,肯定比不上徐州和开封,但也是起源于秦朝时期的古邑,三十六郡之一。 城内建筑密集,想要用重炮炸平,凭现在的炮弹储备,根本消耗不起。 赵方远犯了难:“要是手上有一批现成的毒气弹就好了” 一听这话,王奉来了精神。 现成的毒气弹? 目前自己手上确实没有,但鬼子有啊! 王奉:“好主意!我们可以使用毒气杀伤城内日军。” 赵方远立马反应过来:“引爆城中的毒气?” 王奉:“没错!” “砀山县城不大,但却塞了至少一万名鬼子兵,如此高的密度,四周还有城墙隔绝,你觉得像什么?” 赵方远挠了挠头,想不明白:“什么?” 王奉锤打桌面,语气高昂:“像一个巨大的毒气室!里面的鬼子兵就是试验品!” 赵方远咋舌:“毒气室好啊!” “日军吸入毒气后,必定向城外逃窜,咱们只要架好机枪,把城门堵住,就能兵不见血刃的拿下砀山!” “为死在第十六师团手下的百姓们报仇!” 一边说着,一边抬头看向王奉:“长官!我愿意领小股部队进城,找出鬼子的化学武器储藏点!” 这个计划最难的地方在于锁定目标。 只要能把这项任务完成,剩下的根本不成问题。 王奉挥了挥手:“现在进城就是找死!” “满大街都是鬼子兵,每个巷口都架着机枪,这时候硬闯就是在往绞肉机里钻!” 不得不说,对面的鬼子师团长宏观战略不咋行,部署巷战防御倒是有的一手。 赵方远:“可是.那没有坐标,这炮该往哪里打?” 王奉:“鬼子早算准了我们会围城,只要还想使用化学武器,那些毒罐子就还在城内,搬不出去!” “我先研究一下,你立刻联系炮纵,让他们提早做好准备。” 他一本正经的胡说,实际已经准备好了,随时将意识切换到俯瞰界面上。 赵方远颇有兴致,脚跟合拢,敬了个礼:“是!” 俯瞰视角内。 王奉按照兵牌提示,一点点的搜寻化学武器。 他笃定毒气弹还在城中。 其实从布防形势不难看出,鬼子很有可能想在城内使用化学武器。 在县城内,日军炸毁了不少的建筑,以此构筑了三道防线,每道防线之间,都留有较宽的缓冲区。 三维地图的功能非常全面。 不但能显示山川河流走势,等高线,等温线,还能显示高低气压和空气对流图。 日军借助改变建筑物布局,在每个缓冲区内形成了较强的狭管效应。 虽然风力很小,但已经可以避免毒气向己方阵地扩散。 由此可见,鬼子的技术兵还是有两下子。 这只是第一重保险,作用很小,但能明显看出战术意图。 此外王奉还发现,在一,二道防线上的鬼子兵,装备了一些防毒面具。 这东西不是日军的常规单兵装备,平时大多由后勤联队保管,只有在需要时才会临时下放。 “分布这么散?” 王奉标注了几处坐标,心里泛起嘀咕。 同时心里一阵后怕。 幸好没有冒然进城,否则恐怕要吃大亏。 毒气弹已经装备到了一线炮兵手中,看样子随时准备发射。 “散点也好,毒气扩散的范围更广!”王奉笑了笑,不停的拉动视角,争取不落下任何一处目标。 —————— 4月25日。 晚上21:00。 炮兵部队已准备就绪。 普通炮弹不是导弹,做不到精确制导。 就算有准确的射击坐标,也会因各种原因,导致炮弹的最终落点偏移几米甚至几十米。 毒气弹很分散,不是连片堆放。 稍微一丁点的落差,都有可能导致行动失败。 鬼子又不傻,炮弹落在附近,肯定会第一时间转移化学武器。 同一目标只能发射一次,很难有第二次机会。 正所谓精度不够,数量来凑,除了炮纵的二十余门重炮外,各纵队的炮兵营也参与了此次进攻。 郑振中低头看了眼时间:“可以了!” 旗手收到消息,立刻扬起手中的信号旗:“第一炮组各就位!” “三!” “二!” “一!” “放!” “轰——!” 震天响的炮声响彻原野,三门九一式105毫米榴弹炮开火,巨大的后坐力令炮身一震,扬起滚滚沙尘。 “第二炮组各就位!” 另一名旗手吹了声哨子,接过发令棒。 —————— 城内。 以逸待劳的鬼子兵窝在掩体后,昏昏欲睡之际,一阵闷响从耳边传来。 “纳尼?什么声音?” “是支那军队开炮了!准备战斗!” 原野上树木稀少,二十余门105毫米以上榴弹炮,七十二门75毫米野战炮几乎同时开火,声音很轻易便传进了城内。 “八嘎!” “防御!防御!” 鬼子兵反应迅速,炮声响起的第一时间,便进入了战斗状态。 爆炸声传入耳朵,一声接着一声,绵延不绝。 “总攻!” “支那人发起了总攻!” 鬼子军官仓促大喊,这种规模的炮击,除了总攻以外,他想不出来其他原因。 如果从高空俯瞰下去,会发现整个砀山县城,此刻大半都被爆炸产生的火光和烟尘笼罩。 王奉抄起电话:“炮击不要停!给我继续打!” 想要让毒气弹殉爆,可不是件容易事。 他能想到的,日本工程师同样能想到。 毒气弹的原理很简单,为了确保安全,大部分的毒气常温状态下是固体,并不会扩散毒性。 靠炮弹触地的一瞬间点燃火药,战斗部迅速升温,固体毒气在高温状态下气化,从而挥发出去。 这就导致整个弹体内,除了底部的发射药外,实际装载的火药数量很少。 必须要经过多轮炮击,才能提高殉爆效率。 俯瞰视角内。 王奉操作系统面板,将毒气渲染上颜色,以将其和原本的烟尘区分开。 将视角拉进。 已有几处阵地上升起了阵阵青烟。 意识到不对劲的鬼子兵开始骚乱,争相抢夺防毒面具。 “八嘎!” “那是我的!快给我!” “咳咳咳!” 吸入赤剂的鬼子兵剧烈咳嗽,短短十余秒便说不出话来,在地上扭曲挣扎。 看到这一幕,王奉嘴角微微上扬。 要的就是这种效果! 日军的后勤准备也不是特别充分,防毒面具做不到人手一个。 连续观察了几个阵地后,王奉大胆推测。 一支满编三万人的甲种师团,实际装备的防毒面具数量,只有8000—9000套。 越来越多的鬼子兵中毒,倒在地上痛苦挣扎,脸咳得通红,仿佛下一秒就要把内脏喷出来。 “八” “咳咳咳——!” 有些鬼子兵受不了喉咙处的疼痛,把手塞到嗓子眼里挠一挠。 这样做毫无意义,只会带出来一滩不明的半浑浊液体。 炮击还在继续。 速射炮的发挥出优势,王奉也不再小气,把所有炮弹都拉到了阵地上,想要借此一举击溃第十六师团。 视角范围内。 日军野战炮联队反应过来,想要予以还击,但大黑天的,伸手不见五指,测量手段受限。 只能在一旁干着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