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营外。 楚云飞和方立功前后站立,看到王奉走来,上前笑道: “王兄别来无恙啊!” “恭喜恭喜啊,没想到从今往后,你我二人也算是同僚了。” 王奉淡然一笑:“托你的福,昨晚睡得还不错。” 楚云飞的358团,隶属于第73师。 而这第73师,则是归于第33军的作战序列。 这么看,也确实是在一个军级编制下打仗。 只不过王奉的级别比较高,暂一旅和独立旅的性质一样,直接归属第33军军部指挥。 一阵寒暄后,王奉扫了一眼二人身后。 孔志勇和几名民团兵在后边规规矩矩的站好。 隔的老远,不敢上前。 “云飞兄,你这是?” 楚云飞挥挥手,示意孔志勇站到自己身旁。 “这位是灵丘县乡民团团长,想必昨天王兄你已经见过了。” 王奉点点头,心中隐隐有了猜测。 楚云飞笑容满目,接下来的话印证了心中的猜想。 “昨日夜间,我358团也收到了调令,长官命令我部进入平型关内接受补给。” “我听闻王兄的部队即将进行扩编,但司令部预备兵员有限,难以维继下去,今特来相助。” “这支民团是我接到防守灵丘命令后,一手组建起来的,虽然都是附近村子里的庄稼汉,但个顶个的都是把好手。” “本来是预备用作防守县城的,但没想到撤退的命令来的这么快。” “唉……局势瞬息万变呐!”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王奉就算是傻子,也能听懂其中意思。 楚云飞的358团,是晋绥军中的精锐加强团。 就算是物资,兵员再紧缺,也不会少了358团的份。 况且战争才刚开打没多久,阎老西经营山西几十年,家底不是一般的厚实,还没有到上街乱拉壮丁的地步。 晋绥军的预备役部队都在后方经受过简单的军事训练。 在整体素质上,绝对要好于刚成立没多久的乡民团。 谁也不会退而求其次,放着优质兵源不用。 但王奉一点都不挑食。 阎老西将常凯申那套做法,学的那叫一个炉火纯青。 只顾着自己眼中的嫡系部队,对新成立的暂一旅不管不顾。 他只能自己想办法养活自己了。 “云飞兄,那王某便恭敬不如从命了!” 这灵丘县乡民团,看上去确实不一般。 大部分人都有些军事底子。 具体的实力,模棱两可。 应该介于农民和预备役之间。 接手之后确实能免去不少基础训练的时间。 见王奉爽快应下,楚云飞也非常高兴。 “王兄这是哪里话,昨日若不是你的部队及时相助,我楚某恐怕还真要被日军包圆了,救命之恩无以为报啊!” 孔志勇站在身侧,脚跟合拢立正道:“旅座!” 楚云飞诸事缠身,说了几句后便匆匆离开。 防守部队大规模撤退,肯定要有条理章法。 讲究一个阶梯防御,波次撤退。 若是一股脑的全部退回平型关内,岂不是和大溃败没什么区别了。 目送走了楚云飞,王奉转过头看向孔志勇。 “你祖辈都是灵丘人?” 孔志勇点点头:“是,旅座。” “那你们就这么愿意抛弃家业,跟着我去外地打鬼子?” 一听这话,孔志勇心头一急,还以为是王奉不愿意收编他们。 “旅座,俺们不是一听小鬼子打过来了,就四散而逃的孬种!” “我们选择加入乡民团,跟着部队一起守卫县城,就没想着会活下来…” “县城没了,防守部队可以撤,我们也在这待不下去了。” “俺听外地逃难的人说,小鬼子每打下一座县城,都会把刺刀伸向老百姓,进行大规模的屠城。” “俺们这些兄弟,已经加入了乡民团,到时候鬼子一来,肯定会先拿我们动手,横竖都是一个死,倒不如死的壮烈些!” 身旁几名队长纷纷附和:“对!” “小鬼子记仇,肯定不会放过我们的,不如和他们干了!” 看着几人的反应,王奉不禁有些动容。 不禁感叹起人民群众的力量。 这场战争不是从前的军阀混战,而是一场彻头彻尾的民族战争。 小鬼子真正要面对的不是上百万的中国军人。 而是四万万中华民族! 正如常凯申所言,战端一开,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 “好,你回去迅速整编部队,暂一旅黄昏时分启程,开往平型关内。” “是!” 孔志勇心头松了一口气。 “旅座,还有一些乡亲们也想跟着打鬼子……” 王奉挥挥手:“我会派人协助你们,只要是下决心想要打鬼子的,都可以过来参军。” 一声令下,众人迅速回去准备。 回到房间后,王奉开始思索起部队编制问题。 楚云飞顺水推舟,卖了一个人情给他,确实是件好事。 但眼下也有一些麻烦。 一支部队的兵员,全部来自于一个地方,久而久之很容易出现拉帮结派,搞山头主义的现象。 这对整支队伍的纯粹性会造成很大影响。 但也不全都是坏事。 他想起前世看过的一篇文献。 专门探讨过这个问题。 二战时日军的募兵制,就是采用的这种方式。 一个步兵联队中的士兵,大多都是在一个地区集中募集。 很难说清楚利弊关系。 在各种血缘,地缘的因素下,部队在作战时的凝聚力很强,还会出现互相攀比的情况。 毕竟士兵大多都是同乡或者近邻。 谁在战场上临阵脱逃,畏畏缩缩,消息传回国内老家后,不免觉得脸上无光。 若是抛开装备因素不谈。 来自九州,北海道的师团,整体战斗力确实要比来自东京,大阪等大城市的师团强。 “赵方远。” “到!” “召集部队,准备撤往平型关一带!” “属下明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