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奉在临时营房内等了将近一天。 次日正午时,第二战区司令部终于派遣专员前来。 被派遣过来的人是战区参谋部的一名参谋员。 见414团竟活着从第五师团的大后方突围出来,阎老西是哑巴吃黄连,有口也说不出。 毕竟在外面,他已经快要把414团捧到天上去了,就差描述成神兵天降般的存在了。 无奈之下,此前许诺出去的东西,也都咬着牙一一兑现。 临时会议室内。 “可喜可贺啊!” 参谋员手持一封委任书,亲自双手递给了王奉。 “久闻长官一表人才,今日一见,所言非虚啊。” “年纪轻轻就已经是到了如此地步,若是将来紧跟阎长官的脚步,必定前途无量,风生水起啊!” 王奉陪笑道:“哪里哪里,过奖了。” 虽然嘴上说着,但心里忍不住暗自吐槽。 紧跟阎老西的脚步.恐怕要遭老罪喽! 经过李服膺事件后,王奉已经看清了这些旧时代军阀的丑恶嘴脸。 虽说天下熙熙皆为利往,但没有这么不择手段的吧。 如果没记错的话,以后的阎老西,像这样的事情还干过好多次。 心里想是心里的事。 脸上依旧对司令部派来的参谋官笑脸相迎。 接过委任状后,王奉上下扫视了一眼。 参谋官的眼神时刻盯在王奉脸上,递出委任书后,又从身旁警卫员的手上接过一件崭新的蓝灰色将官军服。 “长官,这是你的新军服。” 将官军服放在一个托盘上,叠的整整齐齐,包括腰间的手枪带,领章等也都一应俱全。 王奉笑着接过,暂时放到了赵方远的手上。 参谋官笑了笑,又拿过一样东西。 是414团全体将士的一封集体委任状, 全体官升一级。 归属到第三十三军辖制。 尽快调到平型关后方休整。 王奉将手中的东西收好,转而问道:“那么请问.我的补充部队在哪里?” 提起这件事,参谋官有些尴尬,犹豫了很久才开口说道:“根据阎长官的命令,目前日寇正在往雁门关,平型关方向步步紧逼,战事实在是吃紧。” “眼下没有多余的兵力抽调给你们,让.让你们暂一旅自行募集兵员。” 听到这话,王奉顿时感觉脑袋嗡了一下。 大战在即,身为第二战区司令长官,不统筹好一切。 更是将补充兵力这种事情直接扔给下方一线作战部队。 估计也只有阎老西这个铁公鸡能干出来这种事。 参谋官也觉得有些汗颜。 但他是知道实情的。 眼下司令部正在筹措雁门-平型关之战,预备兵力紧缺的紧。 再加上大同附近的战斗,各个部队损兵折将。 况且这个暂一旅本就不再在原定的计划之内。 可以说属于意外突发事件。 目前各个部队都已经进入预定作战位置,张着嘴嗷嗷待哺。 无论是排资论辈,还是根据紧要程度,阎长官就算有兵,也要先补充老部队。 参谋官抹了一把汗,继续说道:“另外还有一万现大洋,现在正在院内堆放着。” “还劳烦王将军亲自清点一下。” 诸事交代完毕后,参谋官带着随行人员返回司令部。 临时会议室内,张虎和几名营长以及赵方远围在一起,争抢着那一张集体委任状。 “我看看!” “我知道你很急,但你先别急!” “别抢了,一会儿该撕碎了!” “参谋长,你帮俺看看,俺升啥大官了?” 王奉走进会议室内,轻轻咳嗽两声。 屋内瞬间归于寂静。 “团旅座!” 王奉从桌上拿起集体委任状。 不禁再感叹一句——阎老西,你是真够扣的。 这么多人的委任,挤在一张纸上. 原414团参谋长赵方远,擢升暂编第一旅参谋长,上校军衔。 原414团一营营长张虎,擢升暂编第一旅一团团长,上校军衔。 原414团二营营长刘志坚,擢升暂编第一旅二团团长,上校军衔。 原414团三营营长宋文杰,擢升暂编第一旅副旅长,上校军衔。 张虎眼睛瞪得溜圆:“不是,凭啥老宋能当副旅长,我们都是团长!” 宋文杰语气冰冷:“要不咱俩换换?” 张虎沉思下,脑袋摇的跟拨浪鼓似的:“不换不换,俺不换。” “你要换找老刘换去。” 为什么任命宋文杰为副旅长,其实意图很明显。 在原本的三个营长中,就这一位是军校出身。 毕业于山西军官学校,名义上算是阎老西的学生。 看来是想用这一点,来牵制住王奉,不让他一家独大。 但阎老西不知道的是,他的这位好学生,内心早就变成了王奉的形状。 改不了了。 王奉将委任状放在桌子上。 这上面的人事任免,只停留在了营一级,再往下的职位调动,就由旅长一人说了算。 目前414团只剩六百余人,而晋绥军的一个标准旅,大概在三四千人。 想要扩充到这个规模,以原414团老兵为骨干军官,开枝散叶扩充新兵。 经过这些日子的战斗,目前这六百名士兵,都具备了最基本的战斗素养。 完全可以充当基层军官来用。 “报告长官,358团团长楚云飞正在军营门口。” 王奉扭过头,表情有些惊奇。 他楚云飞不在战场上抗击日军,来县城里做什么? 莫非鬼子这么快就打过来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