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奉大步走进学校,在院内东张西望。 这会儿功夫,应该是赶上了下课时间,学生从教学楼纷纷从教学楼里走出,熙熙攘攘,一窝蜂向食堂涌去。 看着这些洋溢青春活力的面庞,王奉不禁有些恍惚。 在穿越之前,他也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大学生,每天上着无聊的早八,上课盼下课,上午盼下午,每天在拥挤的人群中去食堂抢饭,生怕晚了一步。 汽车兵在一旁介绍:“长官,您面前的是教学楼,行政楼在那边!” 说着,他把手指向另外一侧。 王奉顺着看去,一栋低矮的三层砖瓦房矗立在院墙边上。 “这些都是新建的?” “我记得之前这个中学没多大啊?” 汽车兵解释说:“应该是还征用了一部分民用建筑。” 王奉“哦”了一声。 进来之后他四下打量了许久,整座学校的设计布局,和前世的学校相当类似了,有独立的教学楼,行政楼,甚至还有一排由民房改造而来的科研区域。 这并不奇怪。 王奉还记得,两三年前自己还是晋绥军414团团长,有一次闲聊时宋文杰曾问过自己,国外的学校都是什么样子。 可不管是前世还是今生,自己都没出国留过学,当时为了糊弄过去,不知道是为了维持住“高级知识分子”的形象,还是对记忆的怀念,反正就把前世学校的基本模样讲给他听了。 没想到这家伙还真记心里了! 现在回想起抗战之前发生的事,还真有种说不清的感觉。 王奉转过方向,向行政楼走去。 恰逢此时,几名身着中山装,西服,看着就很像知识分子的人从楼内走出来,一边走一边谈论,看上去很投入。 下台阶时一个踉跄,连路都顾不上看。 王奉挑了挑眉毛:“这些都是什么人?” 汽车兵挠挠头:“应该是教授吧.长官我读书少,不太清楚.” 王奉讪讪一笑。 以往这个时候,陪在身边的都是赵方远,他平日里代替自己处理各种日常琐事,一些细枝末节的东西,已经习惯问他了。 毕竟上下这么多人,还有工业,教育,后勤方面的事,要是时时都需要自己来过问,那还不得被累死。 况且就连赵方远也不是自己一个人干,背后还有整个参谋部在撑着。 王奉刚想切到俯瞰视角,看看这几人的身份。 这时对向走来的人群中,一名学者打扮,带着圆片眼镜的中年人注意到了王奉,眨了眨眼。 一旁正说话的人注意到了他的表情:“李教授,怎么了?” 李教授快步向前,一边小跑一边伸出手:“长长官?” 王奉通过俯瞰视角上的介绍,知道了眼前人的身份。 原来是晋东南理工学院的副院长。 “李宏教授,你好你好!” 见长官记得自己的名字,李宏喜笑颜开:“长官您这是来.” 王奉:“碰巧路过这里,过来看看。” 二人说话时,身后的众人也走了过来, “王长官?” “快快快,快过来,王长官来视察了!” 人群围成圈,将王奉包在中间。 李宏:“长官,我给您介绍一下.” 话说到一半,突然有一个身着正装的中年人冲出来,伸出手:“长官您好!” 当着众人的面,王奉不方便直接切到俯瞰面板,疑惑的问:“这位是?” 李宏赶忙介绍:“长官,这位是咱们学院的物理学教授,邴启文.” 王奉“哦”了一声: “物理学?” “这个学科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当下抗战进程紧张,恐怕没有多少安稳发展的时间,你们可要抓紧努力了啊!” 相比于物理学类这种耗时耗力的基础理科,应用工科貌似更能适合现在的发展。 这些专家学者都是从【系统面板】里“变”出来的,有正式身份,背景的人。 既然是人,就免不了有自己独立的思想,任何的科研都要为国家服务,现在物资匮乏,一旦走错了方向,船大难调头,继续研究下去,成果于抗战无力,中断研究,之前的投入又都打了水漂。 邴启文:“长官,我所带领的太行山实验室,目前已经成立了一个武器研发课题组,只要经费充足,最短三五年就能看到成果!” 一听是太行山实验室,王奉挑了挑眉毛。 记得这好像是个国策决议? 原子能研究? 提起这事,王奉顿时来了精神:“什么武器?具体说说!” 李宏赶忙接过话茬:“长官,外面风大,咱们不如进去说。” 王奉欣然同意:“好,我倒要听听,邴教授的武器项目,到底是怎么回事!” 说着,便向行政楼内走去。 身后,邴启文走到李宏身旁:“院长,咱们不去委员部了?” 李宏挥了挥手,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模样:“最高长官都来了,还去什么委员部,我跟你说,要是你的武器项目能抓住王长官的眼球,别说五十万的科研经费了,就是五百万,那也有的谈!” 邴启文一拍脑袋,快步跟上队伍的步伐。 ———————— 一间私密会议室内。 几名研究员抱着一大摞技术资料,像山似的堆在王奉眼前。 邴启文:“长官,这就是我们武器项目的全部资料,还请您过目!” 王奉划拉着纸张:“你们准备的挺充分啊!” “哪里哪里.”李宏生怕邴启文一个人搞不定,在一旁助力,“士兵们在前线浴血奋战,连命都不要了,我们这些在后方的,不管做什么工作,都要对得起那些牺牲的英烈啊!” 王奉笑着合上资料。 这太复杂了,他根本看不懂。 他前世本科都没毕业,学的专业又不对口,这么多年过去了,学的知识早就跨时空还给了老师。 真能看懂那才是奇怪了! 王奉:“你们把这个武器项目,概括的总结一下。” 根据国策树上的信息,他非常肯定太行山实验室的研究目标,就是原子能武器。 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吗? 虽然不懂详细技术,但也懂个大概,对很清楚大致的研究方向。 科研就是这样,最怕的不是课题有多难,而是怕选错了方向。 只要能一直沿着正确的思路走,技术人员的水平再低,也能鼓捣点东西出来。 邴启文:“长官,我们研究的这款新式武器,通俗一点讲,就是一颗体积很小,但威力巨大的炸弹,如果能研发成功,一枚炸弹,只需要一枚炸弹.” 他伸出一根手指,在王奉面前来回比划:“一枚炸弹的爆炸威力,就相当于几万,甚至几十万吨TNT爆炸的威力!” 见他演示的如此投入,王奉装作震惊:“几十万吨,这到底是什么原理?” 邴启文笑了笑:“今年德国有一项重要研究成果,简单点说,就是在研究铀核的时候,发现了原子裂变现象,一个单位的铀原子,所爆发出的能量极为巨大” 他竭力的解释,想让王奉理解什么是“原子裂变”。 王奉并没有打断,而是耐着性子听完。 “铀?” 邴启文点点头:“对,就是铀!” 王奉:“那你这个新式武器研究,进行到哪个阶段了?” 邴启文心中犯了难,如实说:“目前才刚刚开始,世界对铀元素,尤其是铀原子裂变的研究还是一片空白,研究这款新式武器,我们没有任何的可参照对象.” “当下最重要的问题是,我们没有足够量的铀矿来进行研究。” 李宏补充了一句:“铀矿在山西非常少见,我们学院科研部门估算过,想要研发出这款新式武器,至少需要上千吨铀,甚至更多.” 王奉眉头紧锁。 他也不知道,研发原子能武器到底需要多少,甚至现在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军的武器研究部门,公司都不知道。 上千吨铀,或许也只是保守估计。 李宏:“长官,最关键的是数量如此庞大的铀矿,我们目前只能依赖进口,耗资不菲。” 邴启文满怀期待的看向王奉,恨不得下一秒就听到“追加预算”四个字。 王奉眉头舒展。 铀矿还用得着进口? 国内的大型铀矿储藏地点,他掰着手指头都能数出来。 “或许我们可以在国内尝试勘探铀矿。” 李宏愣了一下:“自行勘探,这.长官,研究周期恐怕会拉长三到五年。” 勘探铀矿,又需要地质学者介入,前期时间成本骤增。 王奉:“依我之见,还是自行勘探更好一些。” “长官.”李宏还想却说,但被王奉挥手打断。 据他所知,在铀原子裂变现象发现之前,铀矿几乎没有任何的战略价值,唯一的用处便是用于陶瓷釉料的生产,改善颜色和增加光泽度。 而目前国内的陶瓷釉料大多依靠进口,本土铀矿还未被规模开发。 这就很好办了。 山西没有铀矿,但可以打着制造釉料的名义,去外省开采,在别人眼中,铀又不是什么值钱玩意,不能吃也不能喝,就算是拿到市场上售卖,也没几个人会买。 即便是长途运输,也不用担心安全问题。 邴启文还想再争取一下:“长官,只要我们实验室能得到足量的铀,立马就可以展开研究!” 王奉知道他俩的意思:“你的这个新式武器听起来虽然有些荒诞,但我觉得这类依靠原子裂变产生能量的武器在未来很有发展前途,你们要多少预算?” 见王奉终于开口,二人长舒一口气,心中如释重负。 李宏:“长官,目前这个项目的所有研究经费,都是我们学院垫付的,这大概需要多少钱,还要问邴教授。” 说着,疯狂给邴启文使眼色。 王奉想了想,不等对方说话,直接开口:“这样吧,一期预算给你们五百万元,先从国外进口一批,后续的用料就使用国内开采出来的铀。” “如果预算后续不够的话,不用去找委员部直接来找我。” “研发事项务必要进行保密,不可外界泄露一丁点的消息!” 现在原子能武器就是一片空白,邴启文的预算估算基本可以不停,不管前期要了多少,后期百分之百需要追加预算。 王奉知道这是个填不满的深坑,但也只能硬着头皮钻进去。 哪怕砸锅卖铁,也一定要早早的把这项技术攻破! “五百万?”邴启文有些激动,这两个月以来,主要工作除了整理材料以外,就是各处奔走筹钱。 研发一个世界上从来没有出现过的武器,风险太高,距离刚刚发现铀原子裂变才仅过去一两个月,这项技术到底是怎么回事,西方列强都还没弄明白,甚至很多人都没听过这个理论。 和别人讲起这件事,对方十之八九都不会相信。 现在那里都需要钱,想要拿到充足的预算更困难了。 就学院这点拨款,还是他死皮赖脸求过来的。 眼看着资料整理的差不多了,马上就要启动正式研究,再筹不到足够的科研经费,这个项目就要面临“下马”了。 邴启文在心里叨咕说:“还好王长官深明大义” 王奉:“我认为用铀裂变理论来研究原子能武器是一条可以走得通道路,研究进度我会时刻关注,这项研究对于我们来说或许会很难,但我们不应该因为难,就畏缩不前,这不是我们中国人的性格,相反,正是因为如此,要更早的开始研发!” 说着,他走到邴启文面前,拍了拍他的肩膀:“不要妄自菲薄,有什么困难和我说,我会尽力去解决,你们安心研发就好!” “我给你们六年时间,一定要在六年内,成功研发出原子能武器!” 邴启文听的心潮澎湃。 畏缩不前,不是中国人的性格,正因为它很难,我们的科研能力很弱。 所以才要不惜一切代价,抢在全世界前面开始研究——正所谓,笨鸟先飞早入林,笨人勤学早成材! 邴启文:“放心吧长官,这件事交给我们,绝对没有任何问题!” ———————— 与此同时。 长治抗战前线。 李家钰拿着望远镜,看向山破下的战场,眉头几乎要拧在了一起: “他娘的,这仗到底是怎么打的?” “是谁指挥的?” 副军长罗泽州看了眼墙上挂的地图:“是104师的部队!” 李家钰骂了一句:“104师?鸭儿呦!” “李青延呢?把他给老子叫过来,我倒要问问他,到底是怎么带的部队,一个团来防御的阵线,竟被鬼子一个大队在三个小时内攻破了!” 第104师的原身是川军新编第6师,李家钰还亲自担任过师长,抗战爆发之前进行部队整编,第47军正是在第104师的基础上编组而来,算是全军的核心嫡系部队了。 副军长罗泽洲看了眼前线,嘴里顿时叫苦不迭:“长官,鬼子调来了野炮,火力太凶猛了,弟兄们很难扛得住啊!” “滴滴滴滴——!” 还不等李家钰回话,一阵急促的电报机声响起。 “出什么事了?” 不一会儿的功夫,罗泽州拿着一封电报走来:“长官,后方出问题了,日军派遣飞机轰炸了民夫运输队,今天第178师的作战物资估计是运不上去了” 李家钰顿时火冒三丈,一拳捶打在桌面上。 罗泽州:“长官,要不我们还是后方休整的守备军寻求援助吧,今天这小鬼子不知道怎么了,攻势一反常态,竟然这么猛!” 李家钰一口回绝:“不行!” “守备军给咱们提供军械,粮草补给,已经是大恩了,现在打了败仗还要向人家求助,这要是传出去了,岂不是要沦为全国军人的笑柄!” “给我接第104师!” 一旁的通讯参谋立马拿起话筒,拨动转盘。 电话接通后,递给了李家钰。 他接过话筒:“喂!” 电话那头隐约传来爆炸声:“长官,我是104师李青延!” 李家钰:“前线到底怎么回事?这才开战八个小时,你部竟然后退了将近四公里,成何体统!” 李青延捂着话筒:“长官,鬼子冲的太猛,外加前几天一直在轰炸补给线,弟兄们.饿着肚子打.好几天,真要撑不住了” 李家钰皱眉。 电话里的声音断断续续,听起来非常费劲。 想到不用想,肯定是铺设的电话线收到了影响。 趁着最后的功夫,他大声喊道:“他娘的别跟我说这些没用的借口,你现在要做的就是务必给我把丢了的阵地夺回来!” “听见了没有?” 李青延在电话那头回应:“是!我这就去组织反攻!” 李家钰挂断了电话,再度拿起望远镜,看向远处的战场。 这时通讯参谋有急匆匆的跑过来,脚跟一碰,敬了个礼:“报告长官,前线急电!” “友军第三,四,七步兵营已向前推进两公里,要求我部掩护侧翼防线!” 李家钰接过后暗骂几句:“这狗日的小鬼子,还真会看人下菜碟!” 见守备军武器精良,弹药不急充足,就掉过头来集中优势兵力,痛打第47军。 反而看守备军那边,在战略地图上看,都要直捣黄龙了,深入日军第114师团的腹地。 反观日军却丝毫不急,扔把主力压倒第47军的防线上,摆了明是要一换一,哪怕伤痕累累,也要在战线交换上撕下一块肉来。 罗泽洲捏着电报,心里摇摆不定:“长官,我部该如何进行回复.” 守备军一路势如破竹,侧翼第47军整体防线节节败退,支援肯定是支援不上了,眼下这个关头不掉链子已是万幸。 李家钰叹了口气:“唉如实答复吧.” 实力的硬差距摆在这,哪怕日军将主攻方向定在了守备军方面,局势定然不会像现在这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