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并不少,我们除了农业税,还有消费税以及种种关税。」 关于御前枢机的收入,圣库部其实有过估算。 教皇国中央必须要有每年5万金镑的收入,才能保证财政的收支平衡。 尽管霍恩一直在宣扬良性赤字的概念,但这个时代最先进的观念都只认为应该收支平衡,量入为出。 教皇的权力虽然是无限的,但霍恩还是尽量少用这种权威去强行压服。 每一次他使用个人权威,都是对政府权威的损耗。 在关键的时刻可以用,不关键的地方还是少用为好。 至于中央的收入除了农业税之外,还来自于其他几个方面。 第一个就是宫营工坊,对于之前富商以及领主们遗留下来的工坊产业,霍恩采取了两种策略。 要麽就是按照原先的上贡体系,每年给救世军一部分利润,但救世军会参与运营。 要麽就是赎买,一次性凑一笔钱给救世军,买断这间工坊的所有权。 两者的主要目的都是筹集军费。 尤其是后面那一点,让不少领主的城市管事人成为了工坊主,同时也让不少乡间的小地主变成了工坊主。 第二个就是关税丶印花税丶消费税。 这就不得不提到即将实行的对集市和城市商业区的监管。 这个时候的人们进行物资交换,并不像后世那样有专门的商人去乡下收,收完了放到菜市场或者超市里卖。 但在乡村的某个区域有专门的集市,甚至不是每天召开而是每隔十天召开一次。 来往的小商小贩以及农夫都会带着粮食丶经济作物丶农副产品到集市上售卖。 原先的集市基本就是被教士与无赖混混所掌控,很多时候都不得不交保护费。 就算是私下里的交易,第一是跑那麽远卖俩鸡蛋不划算,第二是害怕被诈骗或者偷奸耍滑比较少。 霍恩就是要利用这一点。 司铎修会必须派出守夜人和护教军监管集市,带着公称维持秩序,但必须根据入场货物缴纳消费税和摊位费。 而市镇地区则划有专门的菜市街与商业区,通过对原材料的监管来收取消费税与关税。 也就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和治安,给商户丶农夫丶菜贩们上保险,以换取他们上缴消费税。 至于大宗货物交易,霍恩会在贞德堡等郡一级的首府城市设立交易所。 交易所内同样要向双方收取印花税,并在交易达成中收取 霍恩相信商人们会很容易接受印花税,这属于花小钱办大事。 因为救世军政府即将立法确认,任何契约上无印花,法庭不受理,只能由公证人庭外调解。 当然,还有一笔来自炼金产品的洗礼开光税。 洗礼税本质就是把黑市的玩意儿洗白,教皇冕下开个光,就能自由售卖了。 由于目前霍恩仅在几个大市镇,例如贞德堡丶酸瓜镇丶圣械廷进行了城市消费税的收取。 所以他们还不知道在所有市镇与乡村都实行大概能获得多少税,但根据茜茜的保守估计,带上农业税,一年大约能收取1万金镑以上。 「那百户区该如何运作呢?我是说,百户区的圣库我们仍旧不懂。」此时,一名百户长代表站起身,忍不住询问道。 百户长对这件事糊涂是有理由的。 霍恩在进行土地划分的时候,对山林湖泊无主荒地等都进行了划分。 但这些土地的使用权一直是归百户区所有,归百户区内的所有信民们自由使用。 照理来说,如果村民们在土地上赚了钱,应该归他们自己所有啊。 「我们举个具体的例子,来打个比方……你叫什麽名字?」 那百户长紧张地捏着自己的帽子:「我叫贡塔雷,冕下,来自于莫托涅百户区。」 「很好,你那里有什麽特产的土地资源吗?」霍恩打了个响指问道。 「我们百户区内有一个树林,能产出很好的硬木,很多家具木工都会来购买我们百户区内的硬木。」贡塔雷磕磕巴巴地说道。 「那您是否想过在百户区内开设一个锯木场呢?」霍恩见贡塔雷满头大汗不知道说什麽,微微一笑,接着说道。 「假设,我们在您的百户区土地上开设一个锯木场,第一步应该做什麽呢? 那就是向司铎修会申请租用或购买该土地的使用权,用来建造锯木场,这笔钱由修会和你们共享。 不要惊讶,因为在那个地区修建一个锯木场,可能不是你们一个百户区的事情,而是整个司铎修会的事情。 好了,锯木场开好了,准备找木头去锯了,那是不是得承包一片林场? 找谁承包呢?那不就是你们吗?你们百户区的所有人。 承包费多少由你们自己决定,这就是第二笔资金,完全归你们所有。 那麽这笔资金归谁呢?平分以后发下去吗? 那显然是不对的,因为这笔钱对有些人是杯水车薪,并不需要,对有些人却是救命稻草。 这笔钱应该放入圣库之中,由大家共有,主要用于接济贫苦人家丶兴修水利丶开垦田地丶修建道路等等能分润到所有人的地方上。」 看着贡塔雷恍然大悟的神色,霍恩微笑起来。 这只是这套方案在微观层面的行动,这套方案既赋予了地方一定的自治权又保证了中央的权威。 至于为什麽要建立这种制度,自然是有原因的。 在外部的军事压力下,符合目前时代的邦联或联邦制是走不通的了。 霍恩需要快速调集资源,集中发展产业,配备职业官僚与常备军,用来防备潜在的战争威胁。 这就意味着代议机构(元老院)的权力,不允许压过教皇的权力,霍恩需要同时掌握行政权与立法权。 那麽如果救世军正式建制,就必须得是绝对主义官僚制的国家,那就意味着这必然是一个大政府。 但大政府的通病就是官僚主义,而且官僚们僵化和腐化起来比八旗子弟还快。 霍恩并不奢望他们能够不僵化不腐化,那是官僚制先天的缺陷。 他只求不要僵化和腐化得那麽快,先保证存活再说。 所以霍恩必须引入竞争与类市场环境,在保证中央权威的同时,把政府变成一个个行政包工头。 要说灵活性和不死板,谁能比得上包工头? 各个司铎修会和乡修会之间就变成了类似大公司带着子公司参与市场竞争。 只不过他们竞争的指标叫政绩,得到的利润叫权力。 霍恩发布一个任务给总包(乡修会),总包把任务给分包(司铎修会)。 教皇不在乎他们是怎麽完成的,只在乎他们有没有完成。 极端情况下,霍恩甚至可以不需要给钱,只给政令和时间。 只要修会中的修士们还想进步,就必须利用手中的财政把事情办好。 霍恩甚至不在乎他们手中的钱到底是怎麽花的,贪污一些都没关系,但必须把事情给办好。 贪污与否只决定着在事情没办好后,到底是撤职还是绞首。 「具体的情况,你们都了解了。」霍恩整理了一些手中的文件,「如果没有问题的话,那麽诸位就要按照《方案》在贞德堡附近的23个百户区开始试点了。」 在场的人们互相望望,发现没有人再出声。 随后,在阿尔芒的带领下,所有人齐齐站起,整齐划一地躬身回答道:「是,冕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