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淼夫妻俩吃了全家桶出来,就看到一架无人机从西部快餐二楼的阳台飞进来,然后无人机将一个包裹带着飞出去。 他抬头看一眼。 发现无人机上面喷涂着丰美外卖的标志,而其刚才带走的包裹,就是一份外卖。 「这是丰美的送餐无人机吗?」 一旁的黎子轩随即回道:「是的,老板,这是丰美外卖近期测试的送餐无人机。」 「笼式无人机吗?」江淼若有所思。 不一会,他就看到无人机并没有入公路上方,而是飞到了临街商铺上方的楼顶,然后快速飞向目的地。 黎子轩小声地解释道:「老板,之所以这样飞行,是为了避免无人机失控坠落,砸到道路上的行人和车辆。」 「你详细说一下丰美如何设计飞行路线?」江淼将女儿交给书雅。 黎子轩也是历练出来,对于公司很多事情他都会提前了解,专门解答江淼的突然询问。 他笑着回道:「老板,是这样的,丰美那边从去年八月份开始,就立项了送餐无人机的项目,但是在实际测试过程中,加上一系列模型模拟测试中,他们发现了无人机送餐的很多问题。」 「有哪些问题?」江淼边走边说。 「第一个问题,就是无人机信号基站问题,要实现无人机精准控制,必须在城市内部布置大量信号基站,这成本太高了。」 听到这个回答,江淼喝了一口刚刚从西部快餐带出来的天府可乐:「嗝…这个问题可以解决,蓝鲸飞艇那边正在测试平流层固定飞艇,这种飞艇可以改造成为通信飞艇。」 如果采用光伏飞艇,固定在1.8万米的高空,基本可以覆盖半径480公里的地面,形成一个高效的通信区域网。 当然,考虑到地形和城市建筑物的阻挡,会导致电磁波出现通信死角,因此需要采用低频波段和高频波段搭配。 可以精确控制的低频波段,范围在100到200公里内。 而重点的热点城市,需要采用高频波段补强,不过高频波段只能覆盖20到50公里以内。 这种情况下,通信基站飞艇只能悬浮在热点城市的正上空,这才可以确保其最大限度覆盖周围,保证城市内部的通信。 至于要不要建设地面通信基站进行补充。 江淼的想法是不需要。 因为地形阻挡电磁波通信,是可以通过多角度重复覆盖来解决的。 毕竟蓝鲸飞艇制造一艘通信飞艇,造价也就一两百万,如果一艘通信飞艇会存在通信死角,那就在周围多布置几艘,这比建设地面基站性价比高很多。 因为通信飞艇不是光伏飞艇,不需要通过电缆向地面输电,因此不需要连接地面的缆绳,飞艇自带的光伏板和蓄电池,其产生的电能只需要维持自己的位置,同时保证高质量通信即可。 这种高空通信平台,比通信卫星性价比高非常多,无论是成本,还是通信质量,或者是维护难度,都比通信卫星好。 唯一比不过通信卫星的一点,估计就是通信半径了。 不过卫星的通信半径虽然长,但是那是牺牲通信质量换来的,加上卫星上面可以携带的重量有限,通信容量也是有限的。 而类似于水母光伏飞艇这种级别的平流层飞艇,如果改造成为通信飞艇,由于不需要携带输电缆绳,也不需要太大的发电量,因此携带的通信设备重量可以达到十几吨。 十几吨的通信设备,哪个通信卫星可以带这麽多设备上外太空,这就是通信卫星难以企及的重量。 黎子轩也看过公司内部的相关资料,不过他没有江淼权限高,只知道大概的有这个项目,并不知道具体进度,不过既然老板都说没有问题了,他自然当做没有问题。 然后他继续说道:「第二个问题,则是坠落问题,哪怕是有比较精确的无人机信号控制基站,无人机在飞行过程中,仍然存在坠落的风险,其中比较严重的风险,就是无人机在人群密集区和交通线路上飞行,一旦出现坠落事故,皆有可能出现伤亡情况。」 抱着女儿的书雅插了一句:「这一点确实有必要重点关注。」 黎子轩点了点头,然后接着说:「丰美那边模拟了未来的城市内部无人机运行情况,随着各大外卖丶快递公司进入该领域,未来城市内部的无人机密度会快速增加,这意味着无人机出现撞机的概率也在快速提升。」 「他们打算如何解决?」江淼好奇地问道。 「他们的想法是建立专属飞行航线。」 听到这个回答,江淼眉头一挑:「只飞建筑物屋顶?这虽然可以解决一部分问题,但建筑物之间并不了连接,肯定要飞过道路上空。」 「是的,丰美那边也想到了这个问题,不过他们想到了解决方案,那就是在一部分道路上空布置阻拦网,甚至布置阻拦管道。」 「阻拦网?」江淼随即明白了丰美公司的想法。 因为海陆丰公司有生产高强度的矽豆丝,这种材料哪怕是在露天环境下,也可以维持二三十年的使用寿命。 而通过矽豆丝编织的阻拦网,足以挡住坠落的无人机,别说区区几十公斤的无人机了,就算是几百公斤的高空坠物,也可以被阻拦网挡住。 同时矽豆丝编织的阻拦网,其重量非常轻,采用细网眼,一平方米估计就一百多克,一吨普通矽豆丝可以编织出一万平方米的阻拦网。 目前民勤集团的普通矽豆丝出厂价格为每吨3.5万元左右,编织成网的成本不高,估计就加多几百块钱的加工成本。 这确实是解决无人机在城市内部飞行可能出现安全事故的最佳方法。 至于什麽算法丶什麽AI辅助丶什麽人工辅助,都不如这个可靠。 而且这种设施还可以在战争时期,直接转变成为被动无人机拦截系统,避免敌方的无人机肆无忌惮袭扰城市内部。 当然考虑到了避免这些阻拦网,缠绕到城市的鸟类,网眼尺寸肯定要比较细,其边长在2厘米到4厘米左右比较好合适,在完全绷紧的情况下,鸟类就算是撞上了,也不会被缠绕。 如果采用这种方式,完全可以在公路上布置一层,将无人机和路面分隔开,这可以减少很多安全顾虑。 不过江淼随即又想到了一个问题:「如果将道路上空完全密封,那如果出现火警或者高空作业,这些阻隔网,恐怕会成为阻碍。」 黎子轩点了点头:「是的,老板。丰美的研究团队也察觉到了这个问题,他们为了避免这个问题,调整了原来的方案,改为道路布网搭桥,建筑物上空作为主航道的方案。」 江淼摇摇头:「建筑物上空确实比较少人,但是建筑物高度高低不一,而且很多居民楼上有人活动,这也是问题。」 听了半天的书雅笑着说道:「好事多磨嘛,丰美那边也想尽办法了。」 但是对于安全问题,江淼比所有人都重视:「无人机虽然便利,但在城市内部的安全性肯定需要高度重视的,不然以后全面推进的时候,一大堆无人机在城市空中密集飞行,谁敢出门逛街。」 至于不使用无人机这个选项。 江淼知道丰美外卖没得选。 因为袋鼠丶顺风丶狗东等企业已经在小范围实验了,不跟进就要被市场淘汰。 虽然丰美外卖在汕美打得袋鼠外卖溃不成军,但不代表人家毫无还手之力。 现在丰美必须跟进送货无人机项目。 江淼思来想去,还是觉得无人机进入城市的麻烦一大堆。 黎子轩也想起来一件事:「对了,老板,丰美还在实验另一个配送项目。」 「还有?」 「目前还没有正式实验,不过他们定制的设备已经到了,过年之后就打算在城区找地方测试。」 「具体是什麽项目?」 「就是…就是…」黎子轩一时间也不知道如何形容,想了一会后,他才想到了一个相类似的东西:「就是类似于有些医院使用的那种挂在天花板的配送系统。」 「医院?天花板?」 书雅倒是想到了什麽:「应该是医院使用的天车系统。」 说到天车系统,江淼就恍然大悟:「哦,是这个呀!」 黎子轩连忙点头:「嗯嗯,就是天车系统。」 「采用天车系统在城市内部配送货物?」江淼思考了起来。 「丰美的项目策划是这样的…」黎子轩向两人仔细解释了这套系统的设置。 原来丰美外卖的项目组人员,是打算利用高强度碳化矽纳米管编织成缆绳,这种高强度材料非常耐磨耐高温,还可以做得非常细。 采用整体重量不超过50公斤的缆车(包含货物),不仅仅可以维持不错的速度,还可以让整个系统小型化,降低整体工程造价。 以海陆丰公司目前的技术,小型缆车自重可以压缩到20公斤左右,从而实现有效载荷30公斤。 如果考虑充电问题,还可以直接布置多一条高强度铝矽纳米管编织的导电线,采用类似于电车的电弓模式,这样设计还可以再从缆车自重之中,再扣出10公斤左右的有效载荷。 这套系统的安全肯定是毋庸置疑的。 因为缆车可以通过各种自锁机械装置,避免突然掉下来的问题。 唯一需要考虑的问题,就是整体造价的问题。 缆绳成本其实并不高,哪怕是两条,一条承重缆绳丶一条特种电缆。 以目前的数据,承重缆绳的造价大概在每公里1225元(35公斤重量)丶特种电缆每公里875元(25公斤)。 加上管道保护外壳丶支撑立柱和其他配套设施,平均单线每公里造价在5000到6000块钱左右。 如果要覆盖整个汕美城区的热点区域,单线至少要200公里左右,那差不多就是100万到120万的材料成本。 加上施工和土地使用费用之类。 杂七杂八加起来,200公里的线路大概需要500万左右。 估算出这个成本,江淼也想明白了,为什麽丰美外卖会考虑搭建城市天车系统来配送外卖了。 要知道,以海陆丰公司的技术实力,这一套系统基本可以使用20年左右,20年的维护成本,估计都和整体造价差不多了。 也就是说,这一套系统算下来每年折旧费大概在50万左右。 一年需要送多少单外卖,才可以赚回50万? 以目前丰美外卖,每单赚1.7元的平均价格计算,每年需要294118单,平均每个月2.45万单左右。 但是目前丰美外卖在汕美城区,每个月可以获得20到30万单的外卖订单。 也就是说,差不多要拿出一个月的毛利润来维护这一套配送系统。 那这一套系统可以减少哪些支出呢? 首先外卖员是不可能减少的,因为天车系统没有办法配送到户,必须有外卖员做短途配送,同时还需要外卖员去店家那里拿外卖或者货物。 这相当于减少了中间的运输环节,同时可以有效压缩配送时间,也减少了外卖员的车辆支出和保险支出,同时可以提升客户的满意度。 天车系统不需要等待红绿灯,也可以无视交通拥堵,还可以风雨无阻,无惧严寒酷暑,在AI辅助管理下,甚至可以做到二十四小时配送。 目前丰美外卖的外卖员属于正式员工,因此外卖员的小电驴丶车险,都是公司出钱的,这是可以节约下来的钱。 考虑到郊区的外卖订单密度比较少,因此可以配合送餐无人机。 两套系统搭配起来,远距离的郊区使用配送无人机,近距离的市区采用天车系统。 既避免了无人机大规模进入城市的风险,又可以高效配送,同时减少外卖员的劳动强度。 如果未来机器人技术足够发达,还可以考虑让外卖员在办公室控制机器人,替代外卖员的近距离配送工作。 当然,江淼并不知道哪一种模式比较好。 反正海陆丰公司现在有庞大的资金储备,丰美外卖的实验测试,也就几百万元而已,对于海陆丰公司而言,简直是九牛一毛。 配送无人机和配送天车,在成本上其实相差不大。 别看配送无人机就一个无人机飞来飞去,实际上背后的配套成本并不少,比如通信基站丶远程控制人员丶控制中心等,这些配套肯定要跟上。 而天车系统的好处,就是不用基站和太多远程控制人员。 打个比方,无人机就类似于公路上的汽车,而天车系统则类似于铁路上的列车。 有专门线路的货运列车很容易实现无人自动化驾驶,但公路上的汽车要实现无人自动化驾驶,难度就直线上升。 因为这两个系统的变量不一样。 有固定专门路权的交通系统,其内部的变量非常少。 而那些没有固定路权的交通系统,其内部变量非常大,而且还存在很多外来侵入的变量。 无人机和汽车就是无固定路权的交通系统。 高铁丶地铁丶轻轨和天车之类,则是拥有固定路权的交通系统。 那些所谓的无人驾驶汽车,别看吹得天花乱坠,但只要进入真正的公路系统运行,一样会出现交通事故,原因就是公路系统没有办法封闭运行,也没有办法禁止行人丶动物丶有人驾驶汽车的进入。 算法再牛逼的自动驾驶系统,都没有办法百分百判断公路上的全部情况。 只要人类出现在驾驶位上,就代表着无限的可能。 什麽疲劳驾驶丶酒驾丶怒路症丶新人杀手丶女司机丶故意别车丶飙车丶自然灾害之类,但凡遇到这种情况,人工智慧也不可能百分百的合理应对。 最后还是要通过人工介入。 可是人工介入需要时间。 有时候一次严重的交通事故,留给驾驶员的时间就几秒钟。 请问一个刚刚启动强制人工介入的远程控制人员,可以在几秒钟内判断出眼前的全部情况吗? 答案不言而喻。 显然是不可能的。 这就好比你在办公室里面坐着喝茶,突然空间跳跃到高速公路的汽车驾驶位上,眼前是几辆已经失控的汽车,你可以瞬间做出正确的判断吗? 换谁,谁懵逼。 至于靠AI自己识别处理,等AI计算好,估计黄花菜都凉。 很多车载电脑的算力根本不够用,必须靠控制中心的算力补充,数据传输需要时间丶计算出比较好的策略也需要时间,一来一回就需要几秒,甚至十几秒。 可是有时候交通事故根本不会给你几秒的时间,几乎就是一瞬间的事情。 除非可以强制要求所有的汽车都只能使用自动驾驶,而且还是在同一个自动驾驶AI中心的管控下,才可以最大限度增加无人自动驾驶的安全性。 无人机也是同样的道理。 现阶段根本无法实现无人控制的无人机,这些无人机都需要专业人员远程控制。 只要是人在背后控制,那出现事故就是一个必然的事情。 江淼虽然看好天车系统,但是他没有阻止丰美外卖测试配送无人机系统。 毕竟未来的事情谁说的准。 万一哪天AI性能更进一步,晶片算力获得进一步的提升,说不定无人机就可以实现真正的无人控制了。 作为一个大集团,在投资技术的时候,最忌讳一条路走到黑,比较好的策略是多头下注。 小公司才喜欢赌。 大集体是我都要。 东瀛和赛里斯在新能源产业上,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东瀛就好比小公司,他们的资源只够支撑一条技术路线的投资,因此他们选择赌氢能源。 赛里斯体量大,就选择多头下注,同时避开了东瀛在氢能源领域的专利壁垒。 最后就是东瀛一败涂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