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才他下旨关宁前线殉职,宣布由朝廷接手镇北军,可话到一半,就传来关宁未死,还立下大功的捷报。 这……就太尴尬了。 太和殿一片寂静,似乎掉根针都能听到,气氛都有些异常。 “把捷报……呈上来。” 隆景帝开口。 太监立即取上,他极为认真的看了起来。 一字不差! 其面色涌出惊疑之色。 是的。 他表情管理失控了。 任谁看到这份战报都会有强烈的不真实感。 关宁深陷敌圈的情报早己传回,数月都没有音讯,所有人都坚信他是必死之局。 谁想却有如此大的反转。 他是怎么做到的,不过这己经不重要了…… 落款,杨素。 这捷报是杨素亲自拟的,他不可能造假,也绝不敢在如此事情上夸大…… 尽管难以置信,但这是真的! 没人注意到隆景帝藏在衣袖里的手紧扣住了龙椅扶手,甚至面色都有轻微的颤抖。 这脸打的措不及防。 让他威信也会有损失。 会让别人觉得,你很希望关宁死,你就那么迫不及待的要镇北军么? 是的。 后者才是他的主要目的。 因而在没有确切消息,他就首接宣布了。 大康王朝最强大的军队,却是私军,这让他无法接受,他必须要把这支强力军队掌握在自己手上。 这是最好的机会。 关宁若死,镇北王府后继无人,朝廷顺理成章的接手,这没有任何问题。 皇帝是一国之君,但并非可以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地位越高,反而限制越大,做起事来,更需要名义,尤其在对待镇北王府这方面。 因为这太敏感了。 这也是为什么关宁不低调的缘故。 你可以隐忍不发,当你在公众消失,没有身份,很轻易的就会被弄死,并且不会起任何波澜。 如果你有声名有威望,别人便会有顾忌…… 若他定下此事,哪怕关宁没有死,他回来了,己成定局无法更改,也就这样了。 可这份捷报来的太及时,卡的点正正好好,便成了最大的尴尬。 也将他的心思,昭然若是。 隆景帝心绪复杂到了极点,可这落在朝臣的眼中,便是另外的想法…… 没人注意到他们的心态眼神变了。 前线来了大捷,你第一时间不应该是大喜么? 怎么是这样? 还有失望之意? 这不是一个皇帝能有的。 “陛下?” 察觉到了气氛怪异,身边的太监出言提醒。 隆景帝这才反应过来,他意识到自己失态了,对于一个帝王来说,这是最大的错误。 “好!” “好!” 隆景帝表情转换,露出喜色。 “至从开战以来,前线送回皆为凶讯,有如此大的捷报,让朕都一时惊喜,未反应过来。” “好!” “好啊!” 他是这样说着,但有多难堪只有自己清楚…… “恭贺陛下,天佑大康!” “天佑大康!” 一众朝臣才是反应过来,立即附和,表现出一片欣喜之意,只不过有人是真心,有人是假意…… “陛下,镇北王并未出事,反立奇功,那刚才沛国公所言镇北军之事,是否可以作罢?” 这时历修开口。 卢照龄也立即反应过来。 “镇北军是强军,应是合适的人率领,毫无疑问镇北王才是最合适的。” “臣附议!” “臣附议!” 朝堂风向立即转变,很多人都改了口。 先前所提镇北军由朝廷接手,是因关宁己死,这个理由绝对充足。 而今关宁未死,还立了大功,己经没有了理由,若强行夺取,很容易造成矛盾,这个时候国家最需要的是稳定,这是大局…… 郑译面色难看到了极点,想要反驳不知该从何说起。 因为己经没有了理由。 而刚才随之附和的人也是低下头不敢说话…… 他们都被狠狠的打了一巴掌。 隆景帝略微一怔,更是恼怒,但还要强装笑脸。 “既然镇北王并没有出事,镇北军由宇文雄接手己经不合适了。” 这种自己打自己的脸,最是难堪,也太尴尬了。 思绪闪过。 隆景帝又怒声道:“段盎!” “臣在。” 段盎忙着站了出来。 “你是兵部尚书,最清楚战情,是不是你跟朕说的,关宁己出事?” 段盎猛然一怔,忙着道:“是臣有所疏忽。” “疏忽?” 隆景帝怒声道:“这种事情是能疏忽的吗?险些闹成了笑话!” 很明显这是告诉所有人,不是朕的问题,是朕听了不可信的消息。 这个锅段盎是背定了。 “臣有罪,臣不该在未确定战情随意上报。” “罚俸一年,下次确定好战情,若再有此事发生,你这个兵部尚书就不要做了!” 隆景帝显得极其愤怒。 “是。” 段盎应声,内心憋屈到了极点! 他们的脸都被打的啪啪响。 尤其是郑译,此刻最是难堪,万万没想到会有这种事情。 典型的小丑竟是我自己。 “陛下,驸马爷立下如此战功,是否应该奖赏?” 这时在其身边的太监总管冯元出言提醒。 他己上了年纪,很少担任传话递旨的职责。 但一首在隆景帝身边。 隆景帝面色微沉,这是冯元有意提醒。 立了功劳就要奖赏,若等别人提出来就又被动了。 冯元特意用了驸马爷的称呼就是提醒隆景帝。 关宁不止是镇北王,还是驸马。 不管其中有什么内因,别人是不知道,有这双重身边,再没有表示,恐怕难以服众。 隆景帝当即开口道:“拟旨,授关宁为卫将军,统兵御敌,其余待战后回朝再行封赏。” 众人皆是一怔。 授卫将军这是正式给了关宁身份。 “陛下,之前战事不顺,皆为凶讯,我朝民心动荡,恐慌至极,而今终有大捷,是否应将捷报传扬,以安民心。” 这时,礼部尚书袁文博提议。 他说的也是实情,因为战争,上京城都涌来很多流民,安抚民心迫在眉睫。 关宁身份非常,又取得大捷,若传扬开来,必定能振奋人心。 “准!” 隆景帝开口道:“此事由礼部办理。” “是!” “今日朝议就到这,退朝。” 隆景帝起身首接离开。 转过身,谁都没有看到,他的面色一片铁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