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祥罚俸三月,回应天担任工部尚书……” 中都城这里,在朱元璋走后三天,短短时间里,看上去就已经老了好几岁,眼里面有着血丝的凤阳府尹郑士元,找到了薛祥,念出了皇帝派人送来的诏书。 人瘦了足足一圈的薛祥,闻言长松一口气,眼泪都下来了。 有种虚脱的感觉。 这把高悬在头顶十几天的刀,终于落下! 天知道这十几天,他是怎么过的! 这辈子都没这般煎熬过! “薛尚书,恭喜了。” 郑士元将诏书交给薛祥,笑着恭贺。 薛祥接过诏书,忍了又忍,最终还是没能忍住,当着郑士元的面,嚎啕大哭。 这十多天里,连自己的死法,他都想了不下上百种。 连自己埋在哪里都给想好了。 最终的结局,居然是皇帝不仅没有要自己的命,只是象征性的罚了三个月的俸禄。 还把自己调回应天,当工部尚书…… 郑士元在边上看着,并没有出声劝解,他是能体会到薛祥心情的。 薛祥哭了好一会儿才止住眼泪,心里面已经是下定了决心, 今后再遇到相似的事情时,管它上面负责的人是谁。 只要做的事情不合格,他都要在第一时间里,把事情上报给皇帝。 得罪别的官员那就得罪吧,总好过得罪皇帝! 自己真的就只是想要好好的营建工程而已,别的纷争一概不想理会。 郑士元待到薛祥心情平复下来了一些之后,和薛祥说了几句话,就告辞薛祥匆匆离去。 皇帝带着太子他们离开了,并不代表着中都城这里的事情就结束了。 还有很多的案子没有审理,他还有的忙,属于他的战斗,现在才宣告着正式进入艰苦时期! 但,那又如何? 在接下这个任务的时候,他就没有想着事情能够善了,就已经做好了死掉的准备! 连死都不怕,那别的又有什么好怕的?! …… “青田先生也会说笑了!也开始满嘴胡话消遣人了!” 浙江,一个五十多岁文士打扮的人,将凑到眼前的信纸,一把丢在了桌子上,眯成一条线的眼睁开,满是愤愤不平。 朱洪武这个家伙,会允许自己老师的水浒传刊印?在世上流传? 怎么可能! 就他那小心眼的屠夫样子,看到造反就上头。 哪里会容得下自己老师写的水浒传? 连高启这等名动天下,文坛领袖般的人物,去年都被朱元璋给戕害了,江南文坛现在可谓是遭受了寒霜。 在这等情况下,青田先生居然来信说,只要自己前去应天,皇帝就愿意不再禁止水浒传,不仅如此,还让官方刊印发行。 而且,自己写的三国,也一样可以由朝廷刊印发行。 这怎么可能! 这不是妥妥的斗蛐蛐,欺骗老实人吗? 罗贯中有充分的理由怀疑,青田先生对自己图谋不轨,想要把自己骗到应天去杀。 作为一名专业写小说的,他对此最是敏感不过。 应天,狗都不去! 罗老师在这上面,极其硬气。 他气哼哼的起了身,给自己倒了一杯茶慢慢喝着。 喝完后,就趴在桌案上,动笔写回信,回绝刘伯温。 写信的时候,脸都要贴到桌子上了。 一番笔走龙蛇之后,回信写完,晾干了墨迹,贴到眼前仔细观看。 一边看一边不时点头,对自己的文采分外满意。 找来信封装上,准备封好送出去。 但在事情做了一半后,又停下了动作。 重新将刘伯温写的信拿起,贴在眼前又看了几遍。 一番沉默之后,他将这封信收好,又把自己写的回信掏出烧毁,把空信封留下。 这空信封,今后还可以使用。 回信也不写了,收拾了收拾东西,第二天的时候,就朝着应天出发了。 应天确实是狗都不去,但……他是人,又不是狗,自然去得…… 再说,他这次前去应天,也不是真的指望朱洪武这家伙,能刊印自己老师的水浒传。 是前去看看青田先生,葫芦里卖的到底是什么药。 要是真的对自己图谋不轨,那就当场喷他一脸唾沫! 罗贯中摸摸自己的鼻子,很是理直气壮。 写小说的就这点好,总是能给自己找到特别好的理由…… …… 凤阳这里,一个三角眼的黑衣和尚,一手拿着禅杖,另外一手在光头上来回摸了两把。 便也迈步离开凤阳,朝着应天的方向而去。 这边的热闹已经看完了,可以换个地方了…… …… “老二,老三,老四,恁几个给咱说实话,咱这当爹的,对恁咋样?” 船舱之内,朱元璋望着三个儿子,出声询问。 “好!好的很,父皇对待孩儿没得说!” 晋王朱棡一脸正经的说道。 呸,马屁精,不要脸!没有一点骨气! 朱棣满满的都是鄙夷。 而后迎着慈父的目光,脸上瞬间堆满了笑容: “父皇您再好不过,为了能让孩儿们明白为人处世的道理,呕心沥血,言传身教。 孩儿这趟,收获良多,终生受益。” 老二秦王一直在那里吭哧吭哧的憋词。 结果憋了半天,也没有憋出来,只觉得该说的话都被老三老四两个人给说完了。 正着急,忽然间灵光一闪,有了绝妙的想法。 “俺也一样!” 他满脸喜悦的说道。 朱元璋的脸上露出笑容,越发的和蔼,慈爱: “这就对了,回去之后,恁母后要是问了,就这么给她说。 恁在中都这里,一点苦都没吃,见识倒是长了很多。” 随着距离应天越近,朱元璋心里就越是有些不踏实。 最终觉得,还是给几个傻小子做做思想工作,统一口径了比较好。 朱标看着几个弟弟就要点头,有些看不下去了。 忙对他们使眼色。 朱棡朱棣那正要点的头,瞬间止住。 “那个……父皇,这事……” “咳咳,今天外面天气挺好的。” “标儿,你到外面去!” 朱元璋对胳膊肘总是往弟弟们那里拐的大儿子,下了逐客令。 但可惜,他的这个逐客令对别的儿子都有效,却单单对朱标无用。 朱标纹丝不动。 他这次必须看住父皇,不能再让父皇将几个弟弟当成傻小子给忽悠了! 父皇将老二他们几个,置于如此危险的境地之中,不给些相应的补偿,就想蒙混过关,这怎么可能。 “老二,回到应天之后,咱准确你今后不必再去大本堂上课。 可以到军中历练。” 朱元璋见到自家老大站在这里不走,知道不拿出来一些真东西是不成了。 当下便望着朱樉,说出了这话。 “父皇,你说的都是真的?!” 一向反应慢半拍的秦王朱樉,这次的反应,却是前所未有的快。 朱元璋话音落下的瞬间,他就已经迫不及待的出声确认,双目灿灿。 “真的!” 朱元璋笑着用力点头。 “父皇,你真好!” 朱樉发自肺腑的出声称赞,都忍不住要手舞足蹈起来了。 开心的像是个两百斤的孩子。 大本堂简直就是他的噩梦。 孔夫子这些人,就是专门和他作对的,好好的人话不说,非要将诸多话说的非常拗口。 让他一学就头大。 学了好多年了,一本论语都没记住,先生倒是气晕过去了好几次。 这破学,他早就不想上了! 现在,忽然听到父皇准许自己不用再去大本堂念书。 不仅如此,还让自己入军中,朱樉又如何不喜出望外? 薄薄的书本,和小小的笔能将他折磨的一个头两个大。 但是刀枪剑戟这些兵刃,以及军中的诸多规矩,打斗的诸多技巧这些,他却得心应手。 如鱼得水! 看着老二的样子,朱元璋也开心。 上辈子,自己一开始就是吃了没有读过书的亏。 后面遇到了妹子后,根据妹子的提议,开始读书学习之后,又深刻的领略到了学问的重要性。 所以对于读书特别重视。 老早就请人教授自己儿子。 后面更是专门组建了大本堂,请有学问的人,来教授自己儿子们,并顺带教授一下那些功勋们的儿子。 对于儿子们的课业看的非常重,抓的非常紧。 哪怕明知道有些儿子不是学习的料,也依然不肯放松分毫,强迫他们读书。 总是觉得,只要逼得够狠,天天泡在学问堆里,总是有好处的。总能学到一些道理。 可后来发生的事情证明,自己的这个想法是错的。 老二就藩之后,干出的很多事,别提多畜生…… 而今重来一次,又在现代学到了很多东西,那自然是要做出一些改变的。 因材施教,一个猴一个栓法,他决定不再把老二死死绑在读书学习上。 要充分的发挥老二的特长。 此时正好可以将这事当成奖励说出来。 看老二此时的状态,朱元璋就知道,自己现在的这个做法是对的。 晋王朱棡,燕王朱棣两人,在一边看的眼睛都直了。 显然是没有想到,父皇这次居然如何之大方。 最⊥新⊥小⊥说⊥在⊥六⊥9⊥⊥书⊥⊥吧⊥⊥首⊥发! 为了堵住自己几人的口,不让母后收拾他,连这等条件都舍得给老二开出来! 这岂不是意味着,也有大惊喜在等着自己? 一时间,心中升起无限期待。 而朱元璋也将目光投到了朱棡的身上。 “老三,你回去后也不用在大本堂念书了。” 满心期待等着自己父皇给自己大惊喜的朱棡,听到这话,差点没被整劈叉了! 整个人都出现了一瞬的懵逼。 和老二老四这两个大本堂里,常年倒数第一第二的人不同,老三绝对是好学生。 自从朱标年龄大了,朱元璋让其到文华殿一半时间试着处理政务,一半时间单独学习,不在大本堂读书之后,大本堂的第一就被朱棡长期垄断。 在学习这一道上,他是真学出了一些门道,也是真的爱学习。 不久之前还在捉摸着,回到应天后,该怎么将这段儿时间耽误的课业给补回来。 结果现在,父皇竟说出这等话来! 这是奖励吗? 这是再严厉不过的惩罚! “父皇,孩儿不想……” “你到国子学去读书,先看看那边的情况,要是表现好的话,咱让你当个国子学的学丞玩玩。” “孩儿愿意! 孩儿拜谢父皇! 回去后孩儿一定会将嘴巴闭的严严的,绝对不和母后说孩儿在中都城吃苦受累的事!” 朱棡那即将出口的、拒绝的话,在听到了朱元璋接下来说出的话后,立刻就变了。 整个人也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得兴高采烈起来。 可见他爹的这个贿赂,给到了他的心坎里。 虽然他很喜欢学习,可……当学生哪里有当老师舒服? 当了这么多年的学生,他早就想要当老师了。 没事了可以训训学生,学生不听话了还可以打板子。 只可惜,之前一直没有机会。 现在,机会一下子就来到了眼前。 国子学的学丞,虽只是一个从八品的小官,可在国子学里,却是一个特殊的存在。 是专门负责纠举的。 不仅能管众多学生,就连那众多的教书先生都能一并管理了。 是真真正正的实权职位。 在国子学内,上到祭酒,下到普通生员,都可以接触。 国子学和大本堂还不一样,乃是面对全国各地招收学员的,里面的学员有几千之多。 人多,学丞的权力也随之水涨船高。 过不了几年,他们就需要离开父皇母后,到各自的封地就藩了。 能在就藩之前,体验一把学丞的快乐,也是挺不错的。 朱元璋看着老三的反应,脸上露出笑容:“喜欢就好。” 说罢,脸上的笑容一收:“不过,有点事咱得纠正一下。 咱是看到恁几个这次在中都城的表现很不错,这才给的奖励。 和怕恁母后没有半文钱的关系。 咱更不怕你们给恁母后告状!” 朱标,朱棡,朱棣几人闻听他们父皇这话,都是禁不住怔了一下。 而后忍住笑意道:“啊,对对对,父皇说的对。” 朱元璋自动忽略了几个臭小子口是心非的敷衍,全当他们说的都是真心话。 他让老三前往国子学,并不是心血来潮的突发奇想,也不单纯是为了堵老三的嘴。 而是因为,他想要动儒家这棵根系极其发达的老树。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想要让大明变得更好,朝着自己所想要的方向发展,不让大明走上老路。 教育这方面,是必须要进行改变的。 只有如此,才能培养出自己所需要的人才,才能扭转很多人固有的观念。 以点带面,让越来越多人认同自己做的事情,并投身进去,共同努力。 但是,想要动教育这块,又谈何容易? 哪怕自己并不是真的要废除儒家,只是准备往里面多塞些新的东西进去,也绝对会引起轩然大波。 会令得无数所谓的儒家正统之人,拼死反抗。 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儒家流传到现在,所形成的种种固有看法,可比一座大山大太多了。 况且,自己要做的,涉及到的不仅仅只是成见,还涉及到了许多人切身的利益。 学问之争,历来都是极其残酷的。 儒家又是自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一直作为主流流传到现在的。 方方面面都是它的影响。 在这等情况下,想要动它何其艰难? 是必然要流血,要分高下,决生死的! 那么此时趁着机会提前布局,将老三给弄到国子学那里,倒是个不错的选择。 为了达到目的,朱元璋并不介意多杀上一些迂腐之人来祭旗。 但想要把事情做成,并不是一味蛮干就行的,需要讲究方法,讲究策略。 他性格虽急躁,却并非没有城府,不知道动脑子的人。 若只会蛮干,早就死在了元末乱世里,根本就不可能开创大明。 而今,在后世生活十五年后,他眼界变得更加宽阔,处理事情自然更加成熟,稳重。 杀是他喜欢用的手段,却并非唯一手段。 朱棣在一旁看的那叫一个眼热,那叫一个急切。 二哥和老三这个贱人,都得到了这般大的奖励,自己的应该也不会差到哪里去吧? 说不定比老三这贱人的,还要更好。 如此想着,满心都是急切和期待。 在朱棣如此想着时,朱元璋的目光落到了他的身上。 目光深处,比面对老二老三时多出了一份复杂。 毕竟老四和他们不一样,后面当了皇帝,还干的特别不错。 朱棣敏锐的觉察到了自己父皇,眼底深处的那抹异样。 微微愣了一下之后,心中变得大喜。 果然,在父皇眼里,自己和其余人不太一样。 这岂不是意味着,自己得到的奖励,绝对会超过老三那个贱人? 这下稳了又能压老三的这贱人一头了! 当下,对于自己爹将要给自己的奖励,变得更加期待起来。 “老四,咱准备给你说门亲事,找个媳妇儿。” 啥?! 朱棣闻言顿时呆住,只觉得像是被浇了一瓢冷水一样。 这就是父皇给自己的奖励,也太过于草率了吧? 和二哥还有老三那贱人的奖励,根本没法比! 莫非,是自己刚才会错意了? 父皇眼底深处的那抹异样,不是因为自己特殊,在父皇心里超过了老三这贱人,而是比不上他?! “父皇,那个……孩儿能不能换个奖励? 孩儿不想这么早就成亲,大丈夫何患无妻?” “你就不听听咱准备给你说的谁,就拒绝了?” 朱元璋看着朱棣询问,神色有些异样。 “不管是谁,孩儿都不愿意,孩儿现在一点成亲的心思都没有,女人就是个麻烦!” 朱棣回答的斩钉截铁。 他心里也是这般想的,女人哪里有操练武艺,来到军中和将士们一起训练,今后征战沙场来的痛快? 和亲事比起来,他更羡慕二哥的奖励。 “你确定?” 朱元璋再度询问,都快要憋不住笑了。 “孩儿确定!” 朱棣腰杆挺的笔直。 “唉!” 朱元璋叹口气。 “咱原本想着把大将军家的妙云那丫头,说给你当媳妇儿来着,既你不愿意,那就算了。” 朱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