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只是其一。」 潘公摇了摇头,神情复杂。 「请继续讲。” 「其二便是香火了。” 「香火?」 「正是香火!此乃香火神道的根本!若是纯粹的香火神灵,神躯法相、神通本领都从香火愿力中来,然而香火有限,神力便也有限,世间百姓对神灵的信仰有限,神灵寿元便也有限,香火有尽,神力便也有尽。」 潘公停顿了一下: 「若是正值鼎盛时期的神灵,天下形势也利于他,便可随意挥洒神力,降下神通。皆因香火源源不断,神力便也用之不竭。用了多少,天下百姓的一片虔诚感谢自会为他补足,甚至于香火越来越盛,神位越来越高,神力便也越来越强,如此循环。 「纵观史上,不少神灵都是如此登顶。 「这是香火与灵气、神力与法力、神灵与仙人不同的地方。 「不过神灵也有别的好处就是了。 「可若神灵过了巅峰,亦或者天下形势变得不好,可能补足的香火便无法超过消耗的神力,或者齐平,甚至更少。 「形势好一点的神灵,或者厉害一些的神灵,便需要开源节流,才能维持神躯法相,维持神力不减。 「面临形势更差的神灵,或者对自己信心不高的神灵,亦或者懒惰的神灵,便做不到开源,只能节流,要么以待时机,要么便苟延残喘。 「我当年便是如此—...” 潘公不住摇头,面露惭愧。 林觉则是露出了恍然之色。 原来是这么一回事。 这便解释了神灵的限制与衰落,比如那些曾经辉煌一时,随着时间却逐渐隐于幕后的神灵。 如此听来,最厉害的神灵只需尽职尽责,无需节省神力,信徒自是他无边无际的神力源泉。次一些的,便既要想办法吸取更多香火,又需要节省神力或者积蓄香火,而最次最无能的神灵,则只能或只顾节流,无力或无心开源。 像是护圣真君这般不作为的,便是吝啬香火神力,亦或本就无能。像是南方意离神君这样的, 本身就擅长经营香火,但也行事谨慎,平常并不轻易出手,可一出手,便都直击要点,便是开源节流。 唯有北方的那位浮池神君— 虽然只见了一面,可林觉仍然记得他蔑视护圣真君的风采,想来便是自身本领过硬,自信无比,北方妖魔众多,又正适合他们经营,因此可以随意使用神力,频繁下界除妖。 因此很多不被宫观主供的神灵会找一位庙祝,不光是替自己打理庙宇,也是替自己传播信仰吸聚香火。还有些神灵会费尽心思,去寻找一些格外厉害的信徒,而他们也会对这些信徒格外偏爱, 便是因为在这些庙祝或信徒的帮助下,他们可以花费最小的神力,却收获最多的香火。 甚至有时,一位神灵本已没落,就是因为有一位厉害的信徒,便可重回鼎盛。 也因此有些无能的神灵只想着吸聚香火,而不愿出力,便是知晓自己将会入不敷出,又或是目光短浅,只想着自身的延续,而忘了神灵的职责。 因此神灵都争香火,因此香火也会用上经营二字。 也因此到了这般危急时候,很多神灵都想积攒香火,保存实力,好应对更多的风险,亦或是度过这场天地大变。 林觉一下想到了那位青帝,更体会到了他的无奈,一下又想到了四师兄与石门山的那位山神, 想来四师兄便可能会是他最大的助益。 「还有呢?」 「还有.」 这次潘公沉默了下: 「便是如今朝廷腐朽,而天地同势,皆是南北双方凯中原。天翁也显颓势,他座下的这些神官真君,也许已经在思考如何保存自己了, 「若要他们消耗神力来除妖,自然不如南北双方的真君积极。 「而且他们为了增强自身实力,竟然干得出放养毫龙王这等事情,若说他们此时会为百姓尽心,我是不信的。” 旁边樊天师听着,又是大惊。 这两句话,无论是天翁颓势已显,还是神仙放养妖王,都是平常谁听了也会惊碎认知,或是被神灵听见他们讨论便可能引来天打雷劈的事情。 就连身后的罗公也为之心惊, 果然还是要跟随道人在一起,才能听得到这类本不属于凡人的话语。 三人话已说完,便都闭上了嘴。 一边沉默迈步,跟上吴令史三人,一边心中都有思索。 听樊天师说,那地方已是真鉴宫与意离神君的香火地,知县更是徽州人,应是意离神君与玉鉴大帝的忠诚信徒,为何那妖怪这么巧,刚好就去祸害了这个地方,又第一时间吞吃官吏? 真鉴宫这会儿应该着急了。 如此一谈,心中顿时有底了许多。 「北方豹王,北豹泉,不知是否有关联——— 「战乱,龙伯—— 「二斤功德还差约莫一半· 「金牌与藏真阁—” 林觉喃喃念着,脚步不停。 唯有狐狸脚步轻快,滴溜溜的,时而蹦蹦跳跳,只跟着林觉,目光心思都在旁边的店铺与行人身上,别无忧虑。 而在这时,四人一狐已到衙门口。 前方的吴令史三人停下了脚步。 四人也跟着停下了脚步。 狐狸往前轻巧一跳,跳出一丈远,正微微屈腿,准备再蹦一下,回头一看,又转身跑了回来, 跟着四人一同望向前方。 果真如吴令史所说,衙门口跪了一片衣衫槛的百姓,不肯起来。 四周也站满了围观的百姓。 舆论已起。 可这时的衙门口却不止他们。 林觉目光直往远处看,穿过围观的百姓与锦屏县的难民,看见了与他们一样站着的青玄道长、 江道长与马师弟。 真鉴宫比他们的住处离得远些,竟然比他们先到。 不过也没什么好惭愧的,他们对于锦屏县和西北妖怪的形势自然比林觉更为清楚。 在林觉看见他们的同时,他们也看见了林觉, 双方互相对视一眼,又都转头,往衙门口锦屏县难民那边看去。 林觉看见了两个聚仙府的奇人高人,其中一个便是会血御的那位陶道长,看来如今京城的聚仙府中,拿了钱便愿意办事的人还是有。 礼部祠部司的周郎中也在那里。 可在最中间,却已经有了几名中年道人与老道人,正在安抚锦屏县百姓。 林觉认得出其中一人。 正是观星宫的灵秀子。 「诸位乡亲父老,莫要跪在这里了,地上凉啊。」礼部的周郎中喊道,又指着身边的道人说,「此乃京城观星宫的道长们,本官方才亲自去禀报了观星宫的观主,他已上报神灵,神灵也已降下法旨,决意退妖,你们就放心吧。」 「哪、哪个神仙?」 「自然是天兵天将了。」 「当真?」 「自然当真!」周郎中说道,「本官可用头上这顶乌纱帽做担保!」 「是也,是也。」观星宫的道人说,「方才周郎中亲至观星宫,听他所言之后,本观观主已经写了青词绿章,上报天翁,天翁降下法旨,拟拨划天兵天将三千,前去锦屏县除妖。」 林觉听见这话,不禁回头,看了一眼身后三人。 潘公表情明显有些意外。 就在刚刚他还说呢,天翁及手下真君不太可能去锦屏县除妖。可此时观星宫分明就很积极。 倒是樊天师眉头一皱,若有所思,而罗公斗笠下看不清表情,不过他一动不动,一声未,以林觉对他的了解,怕是也已经明了了。 林觉此前便已猜测,这妖怪可能与天翁有关。 如此一看,便更像了。 若真如此,便是一番好算计趁着秦州西北地区,聚仙府中有心有力的奇人高人在意离神君的相助下,与豹王对峙之时,在另一边派出豹王魔下大将,侵占并摧毁意离神君好不容易在秦州建立起来的香火地。如今事情闹大,又借势出来除妖,将妖「除去」,还能再为观星宫与天翁神系赚一道名声与香火。 捡两道便宜,难怪如此积极。 林觉又微微偏过了头。 目光穿过众多人群,正与一双眼睛对视上了。眼晴的主人脸色雪白,如同化了盛妆,在这昏昏沉沉的傍晚,站在人群中也如此显眼。 简直如同昏暗之中的一点白光。 江道长收回目光,也低下头,绕着人群往这边走。 林觉亦是迈开了脚步。 同样绕着人群,往他们那边走。 双方在中间碰面。 江道长面容雪白,神情清淡,说话也很直接,开口就是:「我与青玄道兄欲去锦屏县除妖。」 「—」林觉稍作思索,也开口道,「在下挂靠聚仙府,住着聚仙府的院子,拿着聚仙府的供奉,自然也愿去除妖。」 「不是退妖,是取妖怪性命首级。」江道长补充道。 「甚好。」 「连夜出发。” 「愿与道友同行。」 双方目光稍一对视。 仅是一瞬,就看出了对方想法,便也知晓,双方皆对观星宫的计谋心知肚明了。 而双方也都有同一个意思一绝不让观星宫如愿。 而在此时,锦屏县百姓已经面面相,有些动摇。 唯有一个老者仍有疑心: 「朝廷不出兵?」 「哎呀我的老丈哟!朝廷大军自然是要驻防京城,而且那等妖怪之事,大军虽然有用,可哪里比得上天上的天兵天将哟!这观星宫可是整个天下最大的宫观,与天翁最近,你难道还不信他们的话?」周郎中苦口婆心,劝解着道。 老者沉默不言。 别的百姓也都看向他。 就在这时,周郎中身边的一名员外郎目光一转,立马看见了已经走到对面的真鉴宫道人与林觉几人。 那名员外郎眼晴一亮,刚一抬手,想要招手,心思一转,又将手放了下来,快步跑来。 「见过樊天师,见过潘公,见过林真人,也见过青玄道长与江道长。」员外郎明显比在观星宫道人身边的时候喜悦许多,「跪在那边的百姓就是从锦屏县逃出来的百姓们,我家周郎中正欲请几位去除妖呢。” 「周郎中不是已经请动了观星宫,观星宫又请下了神灵了吗?」林觉开口问道,「为何还来请我们?」 「这———· 员外郎露出为难之色,许久才说了句:「观星宫虽然厉害,但天翁声势太大,往往天兵天将一去,妖怪看见就闻风而逃了,因此观星宫每每请下天兵天将除妖,总难断得了根。」 ‘看来是我们不如观星宫厉害了!」 「没有没有!万万没有!」 员外郎顿时紧张起来。 而旁边江道长仍旧没有表情,开口说了一句:「我们应下了,连夜出发,不除妖不回京。」 如此干脆?员外郎顿时愣了一下。 一时看着这位脸上不见表情、话语却干脆利落斩钉截铁的女道长,心中觉得,似乎真道就该如此,可在京城,他以前却从未听过这样的话。 员外郎目光一转,又看林觉。 林觉只是微微一笑: 「我们也去。」 短短两句,员外郎的心顿时就定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