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觉听说过的救荒丸救荒丹共有三种。 一种是用榆树皮、白茅根和白泥碾碎搓成的救荒丸,据说吃了可管七天不饿。 这也许确实是有可能的,因为白泥这东西几乎不消化,也排不出来,七天之内可能确实不饿,七天之后却有可能直接死掉。 一种也用榆树皮、白茅根,再加上红枣糯米等食物,煮熟晒干碾碎,再搓成鸽子蛋大小的丸子,能存放数年。饥荒时吃一颗能当一顿饭,不过却得在物资宽裕的时候提前置备储存,且不是每个地方都有这个配方。 另一种就是二师兄炼的丹了。 这种救荒丹材料很灵活,也用顶饿的东西作为主材,但却得加入一分灵韵,靠丹药果腹,靠灵韵吊命。寻常的吃一颗一天不饿,若灵韵充足,便叫辟谷丹,吃一颗真能管到七天。 二师兄这颗救荒丹虽然吃着像是石头,难以下咽,可里头却是正儿八经有灵韵的。 半颗救荒丹和水下肚,妇人呼吸渐渐重了些,生机也有恢复。 小师妹过了会儿,将她扶起,坐在板凳上。 “你们……” 妇人似乎能说话了,看向他们。 “我们从徽州来,是路过的道人,本想进来讨口水喝刚好遇到善信。”二师兄开口说道,却是紧皱着眉,他也看见了里面饿死的老人,“我们来之前就听说这边在闹小饥荒,许多人吃不上饭,可来了这里,却见此地并不干旱,也无虫灾,难道是今年夏天闹过旱灾水灾?” 妇人望着他们,仍旧虚弱,只是摇头。 “不是旱灾不是洪灾?”二师兄不解,“难道此地赋税如此苛重?” 妇人停顿一下,还是摇头。 “那是什么?” “神……仙……” “神仙?怎会如此?” “……” “可知是哪位神仙?” “青……苗……神……” 妇人口音很重,艰难吐出几字。 “青苗神?” 众人一惊,皆对视一眼。 师叔给师父写的信件中就说了,那明霞县的青苗神香火很盛,并未被他除去而是跑掉了,对外则称被他驱逐,难道和这里的是同一位? 是它逃到这里来了? 林觉觉得怕是很有可能—— 之前他们在明霞县时,也问了问这位邪神。 据说这是一个生得仿佛布袋一样的精怪,行走起来像是翻跟头,常在夜间出现在田野农地。最开始出现在明霞县的时候,农人也曾惧怕,不过时间一长发现它并不伤人,反而帮人驱逐田野间的鬼怪,呵护甚至催使青苗成长,便为它塑了像建了庙,供成神灵。 可惜据林觉推测,这位青苗神原先大概无意助人,只是有这本领,有这本能,恰好被人发现,塑了像建了庙。 然而香火这等东西,实在是缺乏理智德行的精怪很难把持得住的。 德不足者多欲啊…… 青苗神便慢慢堕落了。 这类精怪邪神,林觉在别地时从未听说过,应该不会有很多只。 众人有心想再问问这名妇人,见她实在虚弱,便放弃了。 反正此地若真是那位青苗神作乱,定是索要供奉祭祀而不得后给出的“教训”,此地应有它的神庙,找别人问问,或者去看看就知道了。 二师兄拿出十来颗救荒丹。 “我这里有些救荒丹,寻常吃一颗,能保一天不饿,也能满足常人一天生活所需。若是一日只吃半颗,虽然会饿,却不会饿死,虽然虚弱,却不至于走路都不行,便赠予善信。”二师兄说道,“省着点吃,愿能度过难关。” “里头那位已经离去,善信缓过来后,便在后面挑处地方,挖个坑埋了吧。” 几人纷纷走了出去。 又换一户人家,这次总算有人应。 仍是一个饿得皮包骨头的汉子,不过状况却要比那妇人好些,起码可以正常交谈。 他先是为几人指明村中水井的位置,见几人赠他几枚救荒丹,吃下去后,感觉真能抵饿,便解答他们的疑惑: “原先我们这里的人并不敬神,那青苗神是几年前到我们这来的。 “刚开始他老人家对我们很好,不仅能帮我们驱散地里的鬼怪,还能保证庄稼不被别的畜生鸟雀吃了,比别的什么神仙佛祖更管用多了,我们便给他塑了像立了庙,常常祭拜。 “可是仅仅第二年,他就向我们讨要加倍的祭祀供奉,我们不给,就威胁我们青苗断根,开始我们还能咬牙答应,时间一长,哪出得起? “到了今年,开春之后,大家种下粮食,刚长到膝盖高,就在一夜间全都枯死了。 “想再种已经来不及了。 “有钱的还好,能买到吃的,若是没钱,就只能饿死了。” 汉子深深叹气,十分无奈。 “原来是这样。” 二师兄皱眉思索,又询问道:“官府没有施粥放粮吗?” “施啊,城里每日都施一碗,清得比水好些。若是住在城里靠着这碗粥也能活下去,可我们离城远,若是前去领粥,路上就饿死了。” 几名道人思索一下,大概便知晓了。 这里的灾荒并不是天灾导致,而是妖怪邪神所为,波及范围也不算广,算不得大饥荒。起码别地都还好好的,官道上也有商旅行人来往,若是原先有积蓄的人家,自然能买到粮食,若是富贵人家,多半也不影响吃喝玩乐。 毕竟那青苗神只作乱了一次,坏了一季的粮食,别的菜啊牲畜都没被祸害到,只是让此地的人往饿死的方向跨了一步。 唯独苦了乡间百姓。 赋税严苛,剥削沉重,很多百姓与饿死之间的距离还没有一步。 仔细算算,这只青苗神来到这里的时间和明霞县的青苗神被驱逐的时间几乎吻合。 看来真是同一只。 本来七师兄留在明霞县,小师妹还担心那青苗神会不会再回来找他,将当初师父和它的仇怨找七师兄了结,没想到能在这里遇到它。 几名道人你看我我看你。 且不说乱世之中,仗剑除妖正是修道之人应该做的,光是为不善争斗的七师兄提前清除掉这一桩隐患也挺好。 “附近可有青苗神的庙子?”就连一向不喜争斗的二师兄也开口问道。 “往前十里,路边就有一间。” “多谢善信……” “再问一句,这青苗神是只在琅峰县有庙子,还是附近几县都有?”三师兄经验丰富一些,又多问了一句。 “不止琅峰县哦,邻县也有,只是究竟有几个县,小人没走过那么远,就不知晓了。” “多谢多谢。” “多谢仙人……” 汉子吃了一整颗的救荒丹,不知这丹药是什么做的,但是说话之间便感觉肚子里暖呼呼的,到这时候,更是感觉身上气力正在逐渐恢复。 汉子不禁觉得神奇—— 这些人是神仙下凡不成? 几人则都走了出去。 附近几户人家,几乎都有饥荒。 几人都去查看,询问情况,根据他们情况和人数留下救荒丹,少则几颗,多则十几颗。 二师兄下山时带了不少救荒丹,主要是这玩意儿在他这里不算值钱,起码炼制起来不麻烦,一炉能出许多颗,也不用到什么珍稀灵株丹材,以前他在山上时就炼了不少,因为那时候是真有用。 后来有了小师弟,就没用了。 这玩意儿可存数年,但也已经存了数年了,此次下山,他不愿浪费,便带了一大半,大概有个一两百颗的样子,剩下一小半都留给了大师兄。 前几天听见前方在闹饥荒,想着可能食材补给不便,还以为也许能派上用场,却没想到,自己还没吃上,先分出去一小半。 好在这东西还可以再炼。 几人走出这里,继续往前走去,一边走一边讨论。 “这里已是中州和秦州交界了吧?天翁的香火道场,居然能容忍妖怪祸乱民生至此。”二师兄叹道。 “多半他们心思早就不在这上面了。”三师兄说道,“况且此地百姓原本不信神灵,如今来了个作乱的青苗神,不正好为他们找回香火吗?” “还是说说如何除这青苗神吧。”林觉说道。 “这种邪神……”三师兄犯起了难,“若非擅除妖的正神出手,我们道人很难驱除。” “为何?” 小师妹不解的道。 “你别看你们在翠微县除了翠微城隍,这青苗神虽然没有翠微城隍香火盛,没有翠微城隍的神力强大,兴许也被城隍所克制,可它既不像正神那样被香火神道的条条框框所限制,也不像翠微城隍那样,被限制在城内。” 三师兄为他们解释: “可它又吸了香火,很可能有香火神道的神通,能在神像之间快速来去。那日我们之所以能轻松除掉翠微城隍,是因为他是城隍神,只在城内有一座城隍庙与神像,官邸也就在城隍庙中,又是人死成的神,他既无处可去,无处可躲,又心慌得很,天时地利齐助力,自然一下就除掉了。” 小师妹听完差不多明白了。 林觉则是和另一位邪神“刘太侯”打过交道的,自然早就明白。 相对于翠微城隍,这青苗神更加自由,有更多地方可去可躲。同时由于它原先就是精怪,所以神像被毁之后,也还能留有法力,去别处作祟。 “倒也不是全无办法。” 三师兄牵着马走,思考着又开口。 “什么办法?” “脱去道袍,毁它一尊神像,在庙宇中守着它。若它心虚且谨慎,必托梦于人,让人前来查看修缮,这时便装作寻常人,竭力阻碍。也许这青苗神会按捺不住,以真身前来查看。” 三师兄眼睛一眯,边走边说: “因为神像被毁,它无法藉此离去,又因来的是真身,抓住机会,便可以一举将之斩杀。” “师兄聪明啊!” “哈哈!师父就曾如此除过妖!” “我说呢……” “不过我不适合!我身上有煞气,而且我长得过于英俊威武,像是武人,一看就不寻常,哪怕我没有法力,区区邪神,也会被我吓住!”三师兄看了一眼他们,“你俩倒是合适,正好可以装作父母饿死的兄妹,找它青苗神讨个公道。” 林觉和小师妹不禁对视。 想要反驳他,偏他又真出了一个可行的主意,想着这也难得,便由着他厚脸皮一回了。 至于他们…… 父母饿死倒是不像。 两人生得白净,一看就是吃得好穿得好的,哪像挨过饿的人? 也是想着三师兄难得出个主意,林觉便也不在这时反驳他了。 …… 求月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