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西下,金日凌空,云海千里,青山万重,好一片高山落日盛景,难怪神仙也喜欢来此。 上山已难下山还要更难。 上山时尚且不敢往山下看,下山时却要时时看着下方,一旦失足,便与跳崖无异。 林觉甚至想吃一颗神行丹,踩着山石凸处与古松,翩翩然飘飞下去,但想到神行丹的珍贵,还是忍住了,便一步一步的慢慢往下蹭、往下爬。 下山之时,太阳正好下山。 回到道观,便已天黑了。 师兄们见他久久未归,便解下梁上的风干排骨,简单刷洗一遍,用来煮了一锅腊排骨粥,两人回来正好吃上。 今日师父出关,也来吃了晚饭。 “你们这是去哪里了?怎么这么晚才回来?”云鹤道人问道。 “回师父,山上的桃子熟了,我叫师兄去山上摘桃子去了。摘着摘着,想着忘机子道爷那里没有桃树,就又拉着师兄去仙源观送桃子去了,结果回来路上看见天都之上有神仙,我和师兄就去爬天都了。”小师妹老老实实的答道。 “你们不认识路,可别摔下去了。”大师兄立马担忧道。 “我们很小心。” “那你们可遇到神仙了?”云鹤道人则是问。 “遇到神仙了,但没有见到。”小师妹说着,看向林觉,“让师兄来说吧。” “正想与师父说——” 林觉说着,从怀里取出两枚果子。 在场众人立马全都将目光投了过来。 任谁都认得出这是什么果子—— 黟山中的丹果龙睛。 只是相比起他们吃过的丹果,这两颗却要足足大了一圈。黟山中的丹果灵韵本就极其浓厚了,这两颗却还要更浓厚许多。 众人互相对视,当然知道这是什么。 “竟是原本的丹果!” “我们观中的传闻居然是真的,真的是仙人在天都云上吃了仙果,洒下果核,便成了黟山中的丹果。” “师弟师妹真是好运气!” “看来道观中的前辈们也有人在天都峰上遇见过这两位神仙,就算没有被他们赠送仙果,也是见过他们洒下果核的过程。” 师兄们都啧啧称奇。 “师父……”林觉则是看向云鹤道人,“既是仙果,可对师父的寿元有所帮助?” “你这小道士,哪有强行续的寿元来?以后被别人取笑之时,千万记得说你是仙源观出来的。”云鹤道人开朗笑道,随即很自然的说,“你们遇见的两位仙人可是青松黄石二仙?” “嗯?师父认识他们?” “哪里认识,不过是为师年轻时候也曾如你们一样,见到山上有神仙身影,被云吹得显出身来,也去寻过神仙罢了。”云鹤道人说道,“这二位神仙给的机缘为师也已承受过了。” “师父得了什么?” 众多师兄和小师妹全都看向了他。 “没得什么,只是爬上山顶时,正巧听见他们论述阴阳之道,惊为天人。”云鹤道人摇头“可惜为师当时年轻气盛,以为听了仙人讲经,就能靠着一己之力找到传说中的阴阳大道,却忘记了徐徐图之的道理,导致阴阳失衡。” 林觉听了这才恍然。 若在山下,阴阳之道便都叫阴阳大道,可此时师父特地一说,自然猜得到,他指的是大阴阳法。 林觉早就知晓师父年轻时贪图进度,导致阴阳失衡,后来和师兄们交谈后,便有所猜测,师父可能是知晓除了小阴阳法以外还有个大阴阳法,他当年很可能是想自己找出这条大阴阳法,可却没能成功。 浮丘观背靠黟山这么个仙山宝地,又有识人知命的本领,若有大阴阳法,就算如今的灵法派成真得道再难,历代弟子之中也会有不少成仙的。 限制便在大阴阳法上。 现在看来,这个猜测多半是真的。 只是没想到竟是受了仙人讲经的影响。 想来师父年轻之时也是一个修道天才,这才有这般自信。只可惜啊,这等开创修行灵法的事,是要圣贤才能做的。 “师兄们以前也在天都峰上遇到过神仙吗?也得了机缘吗?”小师妹好奇又不解。 “我遇到过。”大师兄说。 “我没有。”二师兄说。 “遇到神仙哪有那么容易?不光遇到,光是远远见到都不容易了。据说那两位神仙一年只来一次,时间不定,每来之时,天都必被云雾遮挡,只有少数时候高空风大,遮蔽山头的云雾偶尔漏出一个角,须得在此时抬头望向黟山,又得刚巧在合适的角度,才能知晓他们此时在山上。”三师兄对他们说道,“也许仙源观的道士见得多些。” 林觉听着,只道一声难怪。 难怪自己二人只在刚上山的时候,才有一次隐约见到天都上有神仙,直到现在也才第二次看见。 这机缘实在来得猝不及防。 细想又觉得很是合理。 故事中的神仙赠予凡人仙果酒水,哪个需要什么理由呢?修道之人本就修个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想那二位仙人也不是死后当官的神灵,若是这般修道成仙的人还要终日算计、斤斤计较,也太不自在了。 这时师父端着斗碗,又偏头问小师妹:“许久没有考校过你功课了,叫你修路修到仙源观去,你修到哪里了?” “马上就要修完了。” “马上是多久?” “两月之内。” “要再快些,为师还等着走上你新修的路,去仙源观拜访一次呢。” “!” 小师妹神情一凝:“知道了!” 随即捧着碗,闷头刨饭。 林觉也继续吃着。 亲手做的风干腊排骨,滋味浓香,煮进粥里,粥里便也有腊排骨的咸鲜味,偶尔吃到一块骨头一块肉,便又是惊喜了。 回到房间,洗漱完毕。 林觉没有急着服用这枚果子,而是先在桌上铺开一张白纸,又将自己的笔拿来,用一根细绳悬挂在梁上,笔尖刚好落到纸上,点出一个黑点。 随即将这枚果子摆在上面,又将乩符摆在上面,再上三炷香,诚心请道: “乩仙请来。 “乩仙前辈请来。 “乩仙……” 呼的一下,房中吹来一阵清风。 眼前不见任何动静,耳旁也听不见任何声音,但是林觉知晓,乩仙已来。 这位反驳前辈有些高冷。 林觉便直接开口问道: “今日晚辈在天都之上,得仙人赠了一枚仙果,想问乩仙,它叫什么名字?” “……” 在场停顿许久,笔终于晃了起来。 两行古诗以古老的字迹写在纸上: “朱门酒肉常粉饰; “砂砾尘埃见真金。” 字写到最后细绳已被拉偏了。 忽然力道一散,笔便往回摇去,在纸上摇晃划出好几道痕迹。 乩仙已然离去了。 “这……” 这位反驳前辈居然真的照着乩仙的规矩形式,给他编出了一首乩诗。 林觉凑过去稳住笔,使其不再晃,随即盯着纸上这两行诗看了许久,也不确定这果子究竟叫什么,只猜想这大抵是首藏头诗。 多半是取的“朱砂”二字。 不过不能确定也无妨,反正左看右看,他也并未看出“地灵”二字。 不是地灵丹或者别的什么炼丹材料就好。 “多谢前辈。” 林觉这才放心,服下果子。 此为仙果,灵气灵韵胜于丹果,二人虽然吃过丹果,却也能得到多出来的这部分效用。 如上回一样,头脑迅速昏沉起来。 林觉毕竟道行更深了,既有准备,抵抗力也有所提高便不急不忙的吐出果核来,用毛巾细细的擦净,又取出瑶华娘娘的螺钿首饰盒,将这果核放到原先装丹方的那一层,这才躺上床。 盖上熊皮毯,在柔软中入眠。 再一醒来,也是三日后。 睁开眼睛,自己仍然躺在床上,身下是凉席,盖的是熊皮毯,只是狐狸贪图熊皮毯的柔软,也到了床上,趴在毯子上睡着。 见他醒了,睁眼扭头看他。 林觉则无暇理它,而是细细感受自身。 隐隐有种感觉—— 此时自己单说道行,恐怕比起同样天赋出众且先拜入道观好几年的六师兄七师兄也不差了。 甚至可能胜过他们。 当然,道行不代表修为,道行修为也不代表本领,本领也不光是斗法。人各有志,若说斗法,自己和小师妹早就胜过六师兄与七师兄了,但这既不影响林觉对二位师兄的尊重,也不影响林觉向他们学习,因为他们身上也有别的胜过林觉的东西。 揉一揉狐狸,起床出门。 小师妹也是刚醒,正坐在院中,抱着一盆稀饭吃着,一见他便问道: “师兄,你感觉如何?” “很好,你呢?” “我也一样。”小师妹说,“现在想去找个做坏事的大妖打一架。” “莫要忘了三师兄给我们说过的话。”林觉说道,“斗法不败的唯一诀窍,就是不斗法。” “知道的!我只是想想!” 小师妹如是说道,又从怀里取出一个果核,放在白白嫩嫩的手心里,递给林觉:“师兄你说,这个东西种下去,可以长出丹果树了吧?” 林觉便笑着看她。 他也正有此意。 吃完早饭,二人便在道观内院之中忙活起来,硬是在地板上打了一个坑,好在小师妹齑石之法几乎大成,打出的是一个浑然天成的圆,像是精心修建出来而非一时兴起打出来的,露出下方泥土。 一人挖坑,一人去林间挖腐殖土,换土改穴,又小心翼翼将果核埋进去。 接着一瓶灵液倾倒下去。 有些灵光荡漾开来。 “根据我对草木的了解,应该能活。”林觉说道,“不知这丹果要长多少年,反正这下好了,等下一代浮丘观的弟子上山,这棵树上结的果子就算咱们两个师叔给他们的见面礼了。” “嘿嘿!” 小师妹乐呵呵的笑。 二人只种了一颗,是小师妹的那一颗果核。 不是林觉吝啬,实是这丹果本是仙果,落入山间后被精怪道人们培育出的虽比不上原版,可也灵韵极强,更是需要很多灵气精华来养育。 就算林觉和二师兄都在道观,想要负担起两株丹果树也是几乎不可能的,而等他们下山之后,大师兄一人在山上,哪怕只负担一棵也是难的。 只好种下一棵。 小师妹提供种子,林觉便趁下山之前,再多炼一些灵液存在道观,给大师兄浇树所用,这才能够以一观之力养出一棵果树。 而且只一棵树结的果子也已经够下一代的师侄们吃的了。 …… 中秋请假单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