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暂的征兵工作结束后,414团在十里八乡百姓们的注视下,再次踏上了出征的道路。 出发前,王奉特意把朱向文留在了夏家山村。 并当即下达命令,让其在夏家山村,以及周边村落招募义勇。 给他们发放枪支。 忙时农耕,闲时训练。 完全当做一支民兵部队来培养。 之所以要这么做。 一是可以抵御日军随时可能进行的扫荡,保护附近村落的安全。 虽然王奉领着部队走了,但他的家底却留在了那里。 这是一个稳定的根据地大后方,万万不能有失。 二则是帮助部队训练预备役,以备不时之需。 而对于那些临时招募来的新兵。 王奉将其打乱重组,安排到了各个班组中。 步兵的训练,说快也快。 只要四肢健全,长了手指头能扣动扳机。 给上一把枪,就能拎到战壕里打仗。 但说慢也很慢。 各种战斗意识,作战时与战友的默契配合,以及复杂的班组战术。 想要把这些素养训练起来,则要耗费一些时日。 不过这些对于王奉来讲,不是什么大问题。 新兵不会打仗,那就先放在一边学着。 先从挖掘战壕,搬运弹药箱这些体力活开始做起。 把原本这些岗位上的老兵解放出来,投入到一线进行作战,一样能起到不错的效果。 经过这一轮的补充之后。 414团的兵力有所提升。 此前在天镇战场上,损失了六百余名士兵,这已经相当于损失了一个营的兵力。 当部队撤到夏家山后,全团仅剩不到一千四百人。 能在一线阵地参战的士兵,已不足一千人。 在新兵加入后,部队人数再度来到了一千六百人左右。 同时武器装备方面,也有了较大的提升。 在原本装备的四挺马克沁重机枪的基础上,又装备了两挺缴获来的日制九二式重机枪。 步枪也都进行了部分换装,用缴获来的两百多支三八式步枪,替换下同等数量的晋造六五式步枪。 其实晋造六五式步枪,就是日本三八式步枪的山寨款。 甚至子弹口径都是一样的。 但质量上,受制于制作工艺等问题,落后了许多。 一番补充下,414团的战斗力基本恢复了巅峰时期。 第二战区司令部。 一场机密会议正在召开。 能参与这场军事会议的,皆是阎老西的一众嫡系亲信。 楚溪春站起身,手里拿着一份电报,正是近些日子以来的战报。 不过要比王奉收到的那份,战局情况更加详细。 阎老西坐在首座,面色拉跨着,看起来非常不悦。 “此战究其原因,过错皆在李服膺临阵脱逃,否则我军定能将日军围歼在聚乐堡地区。” 楚溪春念完之后,阎老西率先开口道。 语气极度平淡,让人听不出丝毫的情绪波动。 底下众人心中一紧,额头流出冷汗。 阎长官越是这样,越能说明此时已经愤怒到了极致。 第六集团军副总司令孙楚站起身,出言道:“大帅,李服膺临阵脱逃,确实是大罪,理当严肃处置,但眼下当务之急,是如何应对日军接下来的进攻。” 此话得到了在场一众官员的认同。 李服膺是嫡系中的嫡系,阎长官的爱将。 临阵脱逃确实是重罪,但却治不到他的身上。 因此众人的注意力,并没有放在这上面。 但阎老西却不满意了:“你这是什么意思?” “临阵脱逃,违抗军令,这种情况必须按照军法处置!” “你莫非想要包庇李服膺?” 阎老西猛地一拍桌子,高声呵斥道。 这一下,可把孙楚吓了个不轻,赶忙和李服膺撇清关系:“大帅.绝非如此啊!” 阎老西摩挲了下浓重的八字胡,拿起一旁的指挥棒:“李服膺一事,等之后再说。” “大同局势失利,现在我对各部做出如下部署,战线全面收缩.” 虽然出于某些原因,并没有当堂表明对李服膺的处罚。 但各位军官心中,已经隐隐感到一丝不妙了。 或许他阎长官,真能拿出挥泪斩马谡的气魄。 九月九日,傍晚时分。 王奉率领部队一路向南,用了两天一夜的时间,率部越过了阳门山脉。 抵达了阳原地区。 “原地休息。” 奔袭了这么长时间,手下将士早已人困马乏,再继续行军,恐怕会引起一些负面效果。 听到命令后。 将士们怀中抱着步枪,盘腿坐在地上,或者靠在树干上。 反正就是想尽一切办法恢复体力。 两名卫兵撑开地图,王奉站在原地仔细研究起来。 根据得来的消息可知,眼前的阳原县城,已经被板垣征四郎的第五师团攻占。 但板垣征四郎急于立功,一路向前推进,忽略了对占领区的治理。 根据侦察兵所述,目前阳原县,仅有一个中队的日军驻守。 那事情就好办多了。 半晌后,就在王奉准备起身,召集队伍时。 赵方远快步跑来:“团座,此地西南侧十余里方向,发现一支日军的后勤辎重队.” “大约有两个中队的鬼子。” 王奉心中一个激灵,立马走到地图旁。 果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正瞌睡着呢,一转眼就来了枕头。 一个中队的鬼子,大约两百余人。 就算自己的414团能打下阳原县城,那也根本就守不住,到头来损兵折将,竹篮打水一场空。 而伏击辎重部队,那可就不一样了。 “快,紧急集合。” “是!” 一想到又能打鬼子了,赵方远有些激动,片刻不得停歇,赶忙吹响了集合的号子。 原本依偎在树干旁的士兵们迅速起身,动作毫不拖泥带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