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师团。 中岛今朝吾坐立难安,焦躁地碾灭烟头,在地上来回踱步,看向参谋长内田大宏: “第9联队有消息吗?” 电报机在角落里刺啦作响。内田大宏攥着电文欲言又止:“将军阁下,我们遭遇的是支那守备军,并非寻常部队,卑职建议您早做准备!” 中岛今朝吾心中明镜,再这么打下去,单凭自己一个师团,根本守不住砀山。 “第三师团和第九师团呢?” “还在永城吗?” 内田大宏:“嗯他们遭遇了另一股守备军的阻击,想要突破防线,至少也需要三天时间。” 听到这话,中岛今朝吾反倒觉得心头一阵舒畅。 在日本陆军内部,第十六师团和第三,九师团一样,同为常备甲种师团之一。 但却一直被讥讽为“三流部队”。 身为师团长,中岛今朝吾受尽了白眼和不公平待遇。 现在一想到那些高高在上,自诩“一流部队”的甲种师团,竟然连支那人的阻击都突破不了。 他甚至隐隐有些高兴。 按照常理来说,外围阻击任务通常不会由精锐部队承担。 这是心照不宣的共识。 也就是说,那些鼻孔朝天的“精锐“被二线部队拖住三天,而他的十六师团正与最凶悍的支那军鏖战 孰强孰弱,明眼人一看便知! 内田大宏有些担忧:“阁下,我建议.” 话刚说一半,中岛今朝吾直接挥手打断:“不!” “支那军打到哪里了?” 内田大宏:“最近的一支部队,距砀山县城只有五公里。” 中岛今朝吾皱眉,犹豫再三后下定了决心:“五公里命令第9,20联队回撤,于敌正面重新构筑防御阵地!” 内田大宏大吃一惊:“阁下.这.我们的正面,至少有三个支那师。” “还要打下去吗?” 中岛今朝吾侧目,语气冰冷:“八嘎!你在动摇军心?” 内田大宏一激灵,立刻躬下腰,忙不迭解释:“卑职不敢!” 中岛今朝吾:“砀山至关重要,一旦失守,位于徐州的支那军队便可直接向西逃窜!” “无论如何,我们一定要守住砀山!” 内田大宏有些犹豫,愣在原地没有回应。 “下去传达命令吧!”中岛今朝吾冷哼一声,“真正的勇士,从来不会在支那人面前露出胆怯!” “一切都是为了大日本帝国和天皇陛下!”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内田大宏只能遵守: “哈依!” 参谋长走后,指挥所内只剩中岛今朝吾和一群通讯兵。 他看向作战地图上象征友军的蓝色标识,心中冷冷发笑。 之所以要执意坚守砀山,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背后的原因也很简单——砀山关系全局,其占领权的归属,直接决定了这场围歼战的胜负。 没有本土或派遣军参谋部的命令擅自撤离,轻则革职处罚,重则终身监禁。 中岛今朝吾承担不起。 他不敢拿自己的军事生涯去做赌注。 继续坚守下去,或许会兵败,但所受到的惩罚要远小于临阵脱逃。 一旦取得胜利,不仅狠狠打了那些“精锐”们的脸,还是大功一件,甚至可能因此得到一枚天皇御赐勋章。 —————— 四纵前线。 赵方远放下望远镜,眉头紧锁:“长官,鬼子好像在重整防御。” 王奉随口应了一声:“我看到了,看来第十六师团要跟咱们硬刚到底了。” 赵方远想了想,试探性问道:“十五分钟前炮纵汇报,重炮阵地已迁移完毕,是否立刻对前线展开炮火支援?” 王奉低头看了眼时间——16:34 “再等等,马上就要天黑了!” 正午时三大队取得空战胜利后,双方各自撤回了军用机场。 但还没过半小时,日军轰炸机又在战场上现身。 同时还有十余架战斗机护航。 当王奉在俯瞰视角上发现时,顿时气的牙根直痒痒,却又深感无奈。 苏联援助的飞机确实不错,性能方面和九五式战绩不相上下。 但总靠别人援助,始终不是个长久之计。 国内没有自主生产能力,援助的数量也有限,损失一架,机库中就永久性的少一架。 常凯申在这方面抠得很,压根不会让这些讨来的宝贵战机,接二连三的投入战斗。 一周出动一次,已经是极限了。 况且根据援助法案的内容,苏联只对中国援助四个大队,一百二十四架飞机。 看似很多,但要平摊到全国战场,压根就应付不过来。 徐州战场国军只有一支战斗机大队,而日军陆航至少有三支。 还有两支轰炸机大队。 三大队疲于奔命,顾东不顾西,很容易就会被日军钻了空子。 总的来说,没有自主生产能力,单靠国际援助根本无法扭转局势,始终都是案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 苏联不会无底线的援助,这124架战机,王奉估计用不了一年,就会损失大半。 到了那时候,中国领空又将是日本人肆虐的天堂。 赵方远点点头:“第十六师团妄图负隅顽抗,估计是在等徐州,永城方面的援兵。” 王奉眉头紧锁:“第六十军目前行至何处?” 赵方远不假思索:“五个小时前已开抵骆集,按照这个速度,估计用不了三天,就能抵达永城。” 滇军办事利索,客场作战都想打出点威名来,积极的很。 王奉:“如此甚好,只要能挡住第三,九师团,就算徐州方面的日军向西转移,也影响不了全盘大局。” 北线战场看似有五个师团。 但称上精锐的,只有两支关东军合成旅团。 第五师团虽是按照甲种师团重编,但队内新兵居多,战斗力远差于板垣征四郎时期。 剩下的三支师团,编号都排到一百开外了,是战斗力较弱的乙种师团。 甲,乙两种师团的显著区别,就是在部队编制和火炮数量上。 甲种师团是常备部队,士兵皆为在役军人,在没有实施改革前,都是四联队制的“方块军”。 满编人数在三万人左右。 装备大口径野战重炮,兵种高度合成化,具备独立的执行战役的能力,类似小型集团军。 而乙种师团是近期才组编的部队,士兵多为预备役,或者临时征召的退伍军人,是三联队制的“三角军”。 满编人数在一万八千人左右。 装备少量山炮和步兵炮,没有105毫米以上的大口径重炮。 兵种也被精简,保留炮兵,工兵和辎重兵,骑兵被缩编到大队规模或取消。 战车联队则是统一取消。 在战场上仅作为支援部队使用,承担次要方向进攻和驻防任务。 但实力仍不可小觑。 一个乙种师团相当于国军一个主力军,通常需要集结优势兵力,才能取得局部胜利。 若是和守备军做对比。 仅需一个纵队,就能在没有重炮支援的情况下,阻击一个日军乙种师团。 况且徐州方向还有两个兵团。 凭借德公的性子,想必定然不会袖手旁观。 听到这话,赵方远敬了个礼:“长官,我请求今夜去前线督战!” 王奉拍了拍他的肩膀:“去吧,告诉楚云飞,今夜我会命令炮纵支援他,务必给我打到砀山城下!” 赵方远站直身姿,敬了个礼:“是!” —————— 徐州,第五战区参谋部。 徐祖贻前来汇报:“德公,空军三大队撤回来了。” 李宗仁直起腰,赶忙询问:“战况如何?损失了多少?” 徐祖贻脸上带着喜色:“击落日机7架,咱们损失了5架战机。” 听了具体数字后,李宗仁一阵心痛。 这些战斗机虽然隶属于中央政府,但都是抗战国防力量,在不能补充的情况下,哪怕是坠毁一架飞机,都是不可挽回的损失。 “飞行员呢?” 徐祖贻:“三名飞行员开舱跳伞,守备军已派人前去营救,目前还没有结果。” 李宗仁松了口气。 三大队挂着中央空军的名头,但飞行员都是广西子弟,同根同源,他难免会多上点心。 徐祖贻站在原地,欲言又止。 李宗仁看出了的异常:“徐君,有什么话但说无妨!” 徐祖贻深吸口气:“王奉此人行事极为霸道,据说在山西时,就时常收拢溃兵壮大自己的队伍,飞行员落到他手中,恐怕会” 李宗仁皱眉:“他一个陆军将领,要飞行员干什么?” 徐祖贻贴近,单手捂嘴压低声音:“我听关税部门的同僚说,王奉和普鲁士联系甚密,每个月都有商贸往来。” 李宗仁心中顿时明了。 其实他也猜到了。 作为“新桂系”领袖,他深知国内的经济情况。 在没有外国干涉的情况下,想要做到自主生产枪械火炮,是一件压根不可能完成的事。 二四式步枪,二七式火炮等武器,他都亲眼见过,甚至上手尝试过。 其制造精良程度,完全可以和欧美比肩。 若是背后没有列强支持,很难说得过去。 “燕谋,你的意思是”李宗仁眉头皱得更紧,“他当了帝国主义的.” 徐祖贻连忙摇头:“德公误会了,我曾旁敲侧击过,所有的机器设备都是从普鲁士运抵兰州,再经过多方转运,最后到达长治,都是用真金白银买来的,每一笔款项皆记录在案,说句堂堂正正都不为过。” “我的意思是,大宗设备交易的背后,很有可能隐藏着技术交易。” 李宗仁恍然大悟。 倒不是他悟性差,而是实在没往这方面联想。 想来也是。 长治才发展了多久? 充其量半年的时间。 如此短的时间内,就完成了自产轻重机枪,步枪,75毫米火炮。 跨越实在太大了! 李宗仁办过兵工厂,知道其中门道,就算有合适的工业设备,但想要生产出优良的武器,也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就算是西方列强国家,一款武器从设计到定型,再到量产,最快也要一两年的时间。 “徐君多虑了,不管怎么样,都是建设国防工业,提升抗战的国防力量,若是王奉真能造出战机,我说不定还要感谢他!” 李宗仁笑着打趣:“况且三大队是中央空军,我李某只有指挥权,并无统辖权,诸事决议,还要请示重庆统帅部。” 说这话时,他脸上有些酸涩。 从决定拥护抗战开始,他就不再是“新桂系”的领袖了。 而是一名中国军人! 记得当时,“七七事变”后约四五日,常凯申直接拍电桂林,声言中央已决心抗战,约自己和白崇禧速赴庐山,共商大计。 接电后便不假深思,立马发去了复电。 【中央既已决心抗战,我辈誓当拥护到底。】 电报往返之际,外界听到了风声。 四川刘湘,云南龙云均有听闻,相继来电劝阻。 大意很简单——传闻中央预备对日抗战,不过是否出于诚意,尚在未知之数,兄等殊未可轻易入京,万一抗日不成,反而失去自由。 则国家将因此愈益多事,务盼兄等深思熟虑。 收到电报后,他也思虑很久,但最终决定拥护抗战。 主动将广西军权,财政,兵工全部上交中央。 从此和他李宗仁再无瓜葛。 对三大队的飞行员,也只有连襟之情,若是王奉执意扣押收拢,他也只能以第五战区司令长官的身份提出抗议。 可河南是守备辖区。 抗议又能有什么用呢? 反倒会伤了抗日和气,这才是真正的影响大局。 徐祖贻点点头,拱了拱手:“德公此言在理!” 李宗仁聊起了别事:“淮南,淮北兵团撤离情况如何?” “有最新消息吗?” 徐祖贻:“南线日军拼了命的赶往砀山一带,空子很大,目前已有四个军钻出了包围圈。” “分别是淮南兵团的第10,20军,和淮北兵团的第7,77军。” 李宗仁点了点头:“甚好!” “此次突围,并非是因战败而逃,实乃为保存我国之抗战力量,若是能成,后人将铭记千古!” 徐祖贻神情凝重。 这话说的不假,五十万人的战略突围,纵观世界战争史,也是独一份,找不出第二个。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