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 上午。 新编第一军团已行进二十公里。 部队停留休整之际,赵方远呈送来一封电报:“长官,临沂方面来电!” 王奉睁开眼睛:“什么情况?” 赵方远面露苦涩:“战况告急,第三军团催促我部尽快行军。” “长官,目前距离临沂尚有至少八十公里,携带重武器移动,速度根本快不起来,至少还有三天的路程,等咱们赶到,第三军团恐怕已经.” 王奉想了想:“有道理,得先派一支先头部队赶过去,最好能在二十四小时之内抵达临沂。” 赵方远心中吃惊:“二十四小时?” 王奉点了点头:“对,最慢二十四小时,必须抢在第二师团攻占临沂之前,帮助友军稳住战线!” “给张虎发电,任务就由红旗一兵团执行!”想了想后,斩钉截铁道。 作战任务异常艰巨,不光要在强行军二十四小时,还要在抵达战场后立刻转入战斗状态。 光是第一条,就能筛掉一大批部队。 首先被排除掉的就是两个整编军,下辖两万多人,规模庞大且臃肿。 采取一个旅先行出击,其余大部队在后方急行军,也不是不行。 但旅级部队缺乏完善的后期保障体系,作战能力必定赶不上红旗一兵团。 毕竟这支部队,就是为了快速反应,机动突击而建设的。 赵方远应了一声,将头探出车窗,刚想要呼喊通讯兵。 忽然一阵尖啸声从头顶传来。 嗡! 瞬间吸引了周围士兵的目光。 “什么情况?” “空袭!空袭!是鬼子战机!” “保护长官!防空机枪!防空机枪!” “快!” 原本坐在草地上的士兵们快速起身,指着天空咒骂。 王奉坐在车内,也跟着望向天空。 没什么好稀奇的,一架日军的三菱97式侦察机正在进行低空观测。 并未挂载战斗部,因此没什么威胁。 赵方远咬牙切齿,嘴里不停的咒骂:“狗娘养的小鬼子,还真他娘的猖狂,早晚有一天全给你们打下来!” 王奉打了个哈欠,心中淡定自若。 一架侦察机而已。 这些天已经看到好几架了。 第五战区遍布日军眼线,五万大军长途跋涉,行踪必定暴露。 又不是几千人,根本就藏不住。 五万人往平原上一铺,光是行军就拉出八九公里长的纵深。 军团想要转动方向,光是各级协调,就要耗费至少一个小时的功夫。 笨重的很! 哒哒哒! 吉普车后方,几名运载卡车上装载着重机枪,承担总指挥所的防空任务,在发现敌机踪影后,立刻喷吐出火舌。 枪口攒射出子弹,机枪手心中憋着一口气。 他娘的! 飞的这么低!看不起谁呢? 机舱内。 日军飞行员听到左机翼“叮叮”作响,侧头看去,发现被打出了几个弹孔。 顺着舱门玻璃望向下方,飞行员轻蔑一笑。 “不自量力。” 观测任务已经完成,飞行员拨动操作杆,迅速拉升飞机高度,扬长而去。 “战场上见,愚蠢的支那人!” “几挺老掉牙的机枪,就想将飞机击落,还是去梦里吧。” 下方部队。 敌机逐渐消失在视线中,士兵们气的捶胸顿足。 真他娘的气人啊! 缴获来的大正三式重机枪,射速低,弹夹容量少。 很难形成有效的防空火力网。 吉普车内。 王奉低头看了一眼时间:“差不多了,继续出发吧。” 重机枪只能威胁到低空侦察机和对地支援机,想要彻底扫清头顶的威胁,只能尽快建设起一支强有力的空军。 “空军.” 王奉靠在座椅上,心中思绪万千。 飞机好造,合格的飞行员可不好培养。 周期长,投资大,关键消耗的也快。 相比之下,研制防空火炮的性价比好像更高。 除了对空之外,对地能力也是一流。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高炮放平,军事法庭! 第一‘红旗’山地战术兵团。 张虎在收到电报后的第一时间,便召集了手下军官。 营帐搭建的指挥所内。 张虎将电报扔在桌上:“看看吧,长官下达命令!” 离着近的几名军官拿起电报,凑在一起抢着看:“二十四小时!行军八十公里?” “长官.这.” 张虎挑了挑眉,语气平静:“怎么?做不到?” 那名军官被吓了一哆嗦:“没问题!不就是八十公里,用不上二十四小时,十八小时就能到!” 张虎用手指了指:“好!这话听着提气!” “既然你说十八个小时,那就你们四大队打头阵!” “十八个小时到不了临沂,我拿你是问!” 军官敬了个礼,心中窃喜:“是!” 有惊无险,可算落到自己头上了。 以往这种作战任务,都是被一大队,二大队这种兵团精锐包揽。 自己的部队根本没有机会。 这是个恶性循环。 想要成为精锐,就要多锻炼,多执行艰巨任务。 但战况紧急,根本没有多余的试错成本,只能安排已有的精锐部队,去执行重要任务。 久而久之,越精锐的部队越强,相对普通的部队,很难得到成长机会。 张虎不管那名军官的小心思,清了清嗓子:“弟兄们,事关紧要,会议结束之后迅速动身,四大队打头阵,先行一步,其余各部,务必要在指定时间内抵达战场!” “能不能做到,给句痛快话!” 下方一众军官整齐敬礼:“保证完成任务!” 张虎扫视一周,点了点头:“都是好样的,咱们是精锐兵团,得拿出点精锐样来!” “长官的命令是二十四小时内,我们就要将时间压缩在二十小时!” 八十公里,二十小时。 不停歇的情况下,行军速度要保持在每小时四公里以上。 对步兵来说,咬咬牙能做到,但对炮兵和后勤辎重部队就没那么友好了。 张虎不管那些,王奉下的命令,就是死命令。 哪怕天塌了,也要绝对执行下去。 “散会!” “是!” 接受到命令后,红旗一兵团迅速加快脚步,军官全部转为步行,将骑乘的马匹空出来,送到后勤辎重部队。 沉重的物资,一匹骡马牵引起来有些吃力,多上一匹马,对轻松不少。 2月27日。 上半夜。 四大队先于其他部队,在原野上急速奔驰。 士兵们的绑腿早已被泥浆侵透,汗水打湿了军服,鞋底与碎石路面的摩擦声连成一片浪潮。 月光在刺刀上凝成寒霜。 哗啦啦—— 子弹带拍打腰胯,后方时不时传来军官的呼喊声:“保持间隔!” “不要停!” 大队长袁烨霖掏出胸前口袋中的怀表,低头看了一眼时间。 21:56 还好。 袁烨霖松了一口气,会议结束后,四大队率先动身,目前已全速行军十个小时。 距离临沂还有三十多公里。 应该能赶在天亮之前抵达。 “不要掉队!快走!”袁烨霖挥舞着手臂,不停的高呼道。 这短短的十个小时内,第三军团发出了四封催促电报,王奉一字不落的全部转给了张虎。 张虎都将电报转到了四大队。 火烧眉毛了。 第三军团岌岌可危,最近的一封电报中说——日军发动了大规模夜袭,突击最猛的鬼子兵已经打进军团指挥所了。 庞炳勋强撑着花甲之躯,抡起大刀片子,连同卫兵一起,和鬼子进行血战。 “加快脚步!别东张西望的!” 袁烨霖快跑两步,厉声呵道。 2月28日。 晨光洒在残垣断壁上,士兵从废墟中艰难爬出。 “开饭了!” “吃了这顿饭,一会儿好打鬼子!” 一名炊事兵扛着扁担,两端挂着木桶,踉跄着脚步走来。 战斗了一夜的士兵,早已饿的饥肠辘辘,立马围过来。 炊事兵撂下扁担,打开木桶盖子,里面散发着一股难以言喻的味道。 里面盛着浑浊的烂菜汤。 说是菜汤,却看不见多少菜叶子,没有主食。 第二师团合围临沂,已经快要一周了。 外面的补给进不来,随军储备军粮吃完了,只能在城中到处搜刮粮食。 可即便如此,士兵们依旧没有异议。 庞长官身居高位,却也和他们吃一样的东西,还有什么可抱怨? 死之前多杀几个鬼子就完事了! 盛好汤的士兵们回到角落,伸长脖子,将其囫囵个的一饮而尽。 烂菜叶子汤,没什么好细细品味的。 在嘴里待的时间长了,说不定还觉着沙子硌牙。 鬼子的炮火异常凶猛,爆炸扬起的沙尘,天花板上掉下来的碎石,都会落进炊事班的大锅里。 一名士兵喝完汤后,抱着步枪在掩体后假寐,刚坐下没多久,便猛地睁开双眼:“鬼子过来了!” “有装甲车!” 还没吃饭的士兵立刻扔掉手中的陶碗,回到自己的战斗位置。 白天的战斗,正式拉开帷幕。 桃花涧小学,后世称临沂第二实验小学,第三军团的指挥部便设置于此。 庞炳勋一瘸一拐的走向作战地图,他根本腿就不好,被人戏称为“庞瘸子”,昨日和日军肉搏时又受了很严重的伤,现在走起路来都费劲。 “徐参谋,援兵到何处了?” 庞炳勋面露难色,思索再三后,开口问道。 原本五个团的兵力,现在被打没了三分之二,连排级军官几乎全部阵亡。 现在指挥战斗的,都是火线提干上来的新军官。 倘若今天援兵不止,那第三军团可就要全军覆没了。 徐祖贻沉默不语。 援军到哪了,他也不知道。 一问就说快了。 庞炳勋急的直拍大腿:“这可该如何是好啊.” 真要守不住了。 徐祖贻长叹一声,看向学校院内哀鸿遍野的伤兵,有些于心不忍。。 第三军团能以微弱兵力,坚守临沂这么久,已经称得上一场极其成功的防守战。 麾下士兵勇气可嘉,都抱着必死之心,与日寇顽强抵抗。 这样的部队被歼灭于此,实乃第五战区一大损失啊! “庞军团长,特务团还有多少兵力?” 庞炳勋想了想:“充其量不过两个营,当做预备机动部队,部署在指挥部以北五百米初。” “徐参谋可有破解之法?” 徐祖贻摇了摇头。 两个营,一旦暴露目标,不到半个小时就能被日军吃干抹净。 与其派出去送死,还不如攥在手里以应对突发情况。 哀愁之际,外面的枪声似乎停了。 一阵仓促的脚步声传来,通讯兵敬了个礼:“长官!我们的援军到了!” 庞炳勋猛地抬头,不顾上腿上的伤,向前踉跄走了两步:“援军到了?” “现在在哪里?从哪个方向进的城?” 通讯兵:“没进城,援军只有一千人左右,这是他们侦察兵送进来的书信!” 书信? 庞炳勋接过书信扫了一眼,没去纠结为什么不发电报。 徐祖贻也闻声走过来,探出头在一旁看着。 同时心中暗自吃惊。 不到一昼夜的时间,强行军八十公里。 王奉军团果然名不虚传,一如既往的强悍啊! 文字很短,总结成两句话。 一,电报很有可能被日军破译了。 二,临沂城被围的水泄不通,先头支援部队跨过沂水,突袭日军侧背,通过围魏救赵之计,缓解临沂城防压力。 庞炳勋心中疑惑,看向一旁的徐祖贻:“电报被破译了?” “不应该啊!” 徐祖贻也不清楚。 电报被破译,除非收到确切消息,不然己方根本察觉不到任何异常。 原来如此。 难怪过了凌晨三点,所发出的电报要么是得不到回应,要么就回应的含糊其辞,没有一点价值信息。 “友军这么说想必其中一定有道理吧。” 关键时刻,徐祖贻选择无条件相信王奉。 毕竟硬实力摆在那里。 庞炳勋点了点头:“通知下面弟兄,抓紧时间休整,日军进攻减弱,也能松一口气了。” 不管怎么讲,援军实打实的到了,就是件好事。 庞炳勋踉跄着脚步走出指挥所。 他深谙人心之道,要趁着这个空档,去一线慰问士兵。 武器装备支援不了,精神力量还是能给到位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