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WZ38型坦克 亮剑:钢铁雄心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10章WZ-38型坦克

第二天一早,阳光透过窗户照进屋内,士兵嘹亮的军号弄醒了王奉,一骨碌从床上爬起,看了眼外面。

屋内刚发出一点动静,赵方远便轻轻敲门:

“长官?”

王奉应了一声,随手套上衣服。

赵方远推门而入,身后跟着一名厨子:“长官,昨晚给八路军386旅发送的电报,半个小时前收到回应了,他们请示了延安总部,那边答应了我们的请求,陈旅长大概会在明日抵赶到长治,和您商议具体细节!”

王奉点点头:“咱们还得想个办法,怎么把武器运出去。”

赵方远挠挠头:“运输武器.想要把武器运到日本本土,估计要借着外国人的船只了,目前只有他们的商船能抵达日本本土。”

王奉:“你去打听一下,香港,平津两地的外国商行,最近有没有货船会抵达日本本土。”

赵方远:“是!”

————————

长治第一车辆厂。

王奉吃过早饭后,第一时间就赶来了这里,刚一下车,就立马吸引了在场所有人的目光。

厂长祝钧亲自迎上来,笑着伸出手:“欢迎长官前来视察!”

一旁的技术员立马鼓掌,场面一片喧哗。

王奉笑了笑:“行了,时间紧迫,客套话就别说了,领我进去看看吧!”

祝钧侧过身,让出一条通路:“长官这边请!”

王奉一行人大步走入厂区。

这半年以来,随着军工业规模的不断发展,原本的窑洞式工厂已经不再适用,为了更好的保证生产效率,各个工厂都搬到了空地上,高耸的厂房拔地而起,巨大的烟筒耸立,一股钢铁森林气息扑面而来。

王奉看了眼四周:“你们厂的防空设施做的怎么样?”

祝钧赶忙说:“宋长官在这附近部署了两个防空营,我们已经具备应对日军中小规模空中轰炸的能力!”

王奉皱眉:“只是中小规模?”

宋文杰在一旁补充说:“长官,我们除了在军工厂附近部署防空部队之外,还在长治周边地区设置防空警戒站,一旦出现任何状况,都会第一时间通知国防工业委员部,我们有专业的人手来负责拉响防空警报!”

王奉点点头:“高射炮的研制任务,是哪个工厂在负责?”

宋文杰如实说:“是第二火炮厂。”

“这个厂是新建起来的,目前只负责这一个项目。”

王奉:“进度如何了?”

“单靠防空机枪来应付低空目标,局限性还大,军事工业区至关重要,必须要做好万全准备!”

宋文杰想了想:“高射炮的研制还算顺利,估计马上就要到试产阶段了。”

王奉:“多关注一下,这个月内我要看到量产型号。”

宋文杰敬了个礼:“是!”

一行人往厂区内部走,重型机器运转的声音愈发响亮。

众人很快走进厂房。

此次参观的生产车间规模很大,但看占地面积,已经和前世的中等规模汽车装配车间不相上下。

祝钧在前面领路:“长官往这走,上面是二楼!”

王奉抬头看去。

与其说是二楼,更不如说是一个环墙钢制廊道,站在上面可以清晰的看到下方的情况。

王奉缓步踏上台阶。

下方的工人们正在赶工,金属焊接时火花绚烂,“滋啦”声响起,一辆墨绿色的坦克摆放在生产线的尽头,第一时间就吸引了王奉的目光。

“这就是咱们的新式坦克?”

祝钧忙不迭说:“是的,我们给他取的内部代号是WZ-38型坦克,正式名字还有劳烦长官您来定夺。”

王奉皱眉:“WZ-38?”

祝钧补充说:“这'W'代表武器,而'Z'代表装甲车辆,‘38’则是公元纪年。”

王奉点点头:“这个名字好,我喜欢,就按照这个来,正式名字就叫WZ-38型!”

祝钧大喜过望,赶忙点点头:“好!”

王奉看了眼坦克。

WZ-38型.

好浓的坦克世界中系坦克味!

祝钧:“长官,这辆坦克虽然仿制了苏联的BT-2快速坦克,但我们的克服了原型坦克的弊端,对WZ-38型坦克做了一定的修改。”

王奉来了兴趣:“说来听听。”

祝钧手指着下方的那辆坦克:“原版的苏联BT-2型坦克虽然动力出色,但装甲薄弱,37mm战车炮无法满足作战需求,因此我们把主要的改进方向放在了这两方面。”

“首先是装甲厚度加厚了两毫米,车体和炮塔装甲为8-14毫米,由苏系的钢装甲铆接与焊接混合结构改为了全焊接装甲,保证全车的防护性。”

“战车炮装备的是我们自己研制的47mm战车炮!”

王奉:“动力呢?加装装甲和战车炮可是会增加战斗全重。”

祝钧赶忙解释:“我们厂有的工人曾在莫斯科汽车厂任职过,带回来了较为先进的发动机技术,这款坦克采用克里斯蒂悬挂系统,轮履两用,如果行驶在路况比较好的公路上,轮式的速度可达每小时72公里,履带速度为55公里。”

王奉点点头。

在当前时代,坦克的机动性和装甲火力之间是个单选题,只能二选一,追求装甲火力,必然要牺牲一些机动性。

他曾在俯瞰视角上观看过日军九七式坦克的战斗,综合战斗力远超九二,九四式坦克。

常凯申从欧美引进的那些坦克在九七式面前,装甲薄的跟层纸一样,火力强度更是不堪入目。

王奉:“轮履两用?”

祝钧点点头:“这就是这款悬挂系统的独特性,但是两者切换有些麻烦,即使是在士兵技术成熟的条件下,也需要30分钟左右”

王奉又看了一眼坦克,心中大为满意。

第一辆国产坦克就达到了西方轻型坦克的基本标准,抛开系统面板的因素除外,这些技术工人们也出了不少力。

要是按部就班的来,恐怕WZ-38型刚生产出来,就要落后时代,被日军的九七式坦克爆锤。

祝钧:“长官,要不咱们出去看看?”

王奉回过神:“好,你们现在就能把坦克开出去吗?”

宋文杰在一旁插话:“长官,目前咱们长治有300名坦克兵,已经整装待发,就等着武器装配了!”

王奉想起来了。

坦克研制命令下达后,刚过一天,宋文杰就把电报发到了前线,请求在长治军校设立一个下属的装甲兵学院,当时战况紧急,他也没多想,大手一挥直接批准了。

没想到这么快一期学员就要毕业了。

赵方远疑惑的问:“老宋,这才过去几个月,培养出来的坦克兵素质能行吗?”

宋文杰:“放心,绝对没问题,一期学员原本都是长治军校的在读生,自愿转过来的,入学时已经完成了基本素质教育,本身也都是大户人家的孩子。不但都识字还会进行简单的运算。”

“至于其他细枝末节的方面,就只能去战场上磨砺了.”

王奉并未反驳。

军校学员培训的再怎么好,也都是半成品,就这么把他们丢到战场上,确实有些不对,但眼下情况紧急,不可能按部就班的来。

只能事急从权了。

王奉:“走吧,出去看看!”

————————

半个小时后。

野外靶场。

编号为“1”的WZ-38型坦克履带卷起黄沙,缓缓驶到众人眼前。

坦克炮塔顶部的盖板被掀开,车长从里面钻出来,戴着坦克帽,敬了个礼:“各位长官,我是车长褚翰文,接下来由我展示这款新式坦克!”

王奉微微回礼。

在来的路上,他详细的翻阅了WZ-38型坦克的资料。

车组乘员一共有三人。

分别是车长,炮手和驾驶员。

车长负责指挥坦克,观察战场,并兼任47毫米主炮的装填工作,因无车载电台,需通过旗语或手势与其他车辆协调。

算是全车组最忙的人了。

车长褚翰文钻回车内,“1”号坦克缓缓开动。

祝钧介绍说:“长官,第一个项目是模拟行军道路,我们在场地内搭设了几种不同的场景,泥泞路段,沙石路,那边还有一小段山路。”

“长官,请移步到这个土坡上。”

赵方远递过来个望远镜。

王奉接过后放在眼前,看了两眼,感觉有些不适。

什么玩意?

还是俯瞰视角好用!

王奉想要放下望远镜,但想了想后,还是老老实实的贴在眼睛上。

在下属面前,还是要演一演的!

俯瞰视角内。

“1”号坦克向前急速飞驰,通过和旁边参照物的对比,王奉估计时速已经开到了50公里以上。

机动性确实可以!

首先是泥泞路段。

王奉拉近视角,想要看的清楚一些。

他还记得淮北战役时,第十八师团主动了大量坦克,但由于淮北地形水网密布,道路泥泞,行进缓慢,还没等它发挥出什么作用,战斗就已经结束了。

东亚战场上的坦克,无非就是菜鸡互啄,日本九七式坦克在砀山大放异彩,但真实战斗力也就那样,放到欧洲战场上,只能轮落到二线部队。

火力虽然很重要,但不是首选项,够用就行。

最主要的还是机动性。

“1”号坦克在泥泞土路上飞驰,其他人使用望远镜只能看到坦克的一面,而他却可不停的转换视角。

王奉动了动意念,视角切换到履带旁。

刚跑了一段路,湿润的泥土和草杆就粘连在了负重轮上,但由于履带的特殊结构,这些问题并不严重,坦克仍以高速向前行驶。

下一段是沙土路段。

模拟的是山西夏季的路面情况。

同样是完美通过。

前两个都没问题,公路就能不用说了。

最后则是模拟山路。

车辆厂的工人堆砌了一个土坡,上面栽种了几颗枯树,王奉目测这个土坡的坡度,至少也要30度了。

为了使测试结果更加真实,“1”号坦克并没有选则助跑,借着刚才的惯性直接冲上去,而是在土坡前停稳,排气管喷出浓烟,引擎的轰鸣声达到最大。

“嗡!”

在坡地迟钝了一下后,坦克直接冲了上去,树木的间隙不大,“1”号坦克在设计时牺牲了一定的乘员舒适性,换来较窄的车宽,略微剐蹭两下后,“1号”坦克直接冲到了坡顶。

赵方远放下望远镜:“这坦克的机动性这么强?”

“过水怎么样?能直接游过去不?”

祝钧挠挠头:“这不是两栖车辆长官,凭借目前的技术,还做不到这一点.”

赵方远摇摇头,面露遗憾之色:“唉,可惜了。”

王奉抽空回了他一句:“这已经很不错了,只要浮桥搭设的稍微坚固些,基本上都可以通行。”

祝钧连忙点头:“长官说的对!”

王奉视角继续切回俯瞰界面。

那辆“1”在到达坡顶之后,直接闷头俯冲下去,同时炮塔瞄准前方,随即一道白烟在炮口飘过。

“砰!”

一枚47毫米穿甲弹射出,命中了一公里外的山体,王奉看着爆炸升腾而起的烟雾,点了点头。

祝钧站在一旁,作为厂长兼技术人员,坦克测试他都不知道看过几回了,自打开始之后,他一直都在偷看王奉的微表情。

见他在坦克开火之后点了点头,心中有些激动:

“长官,你继续往下看!”

王奉听后有些狐疑,正思考的功夫,“1”号坦克再次发射一枚炮弹。

前后时间不超过6秒。

实际射速6秒一发,已经超越了当前世界上绝大部分的轻型坦克。

王奉笑了笑:“这个设计的不错!”

祝钧自豪的讲:“原本的苏联BT-2型坦克受限于车内空间狭小,装填速度缓慢,而我们这款坦克优化了炮闩结构,腾出一部分空间,足够车长来发挥。”

王奉放下望远镜,视角切换回现实:“坦克设计的不错,产量怎么样?”

“如果在原料供应充足的话,一周的产量能到多少?”

祝钧想了想:“差不多每周的产量在五辆左右,当然,如果加装生产线的话,这个数字可能会更大!”

王奉看向赵方远和宋文杰:“我打算前期组建四个坦克营,你们觉得怎么样?”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