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责警戒的士兵高声呼喊:“连长!鬼子要上来了!” 日军中队长已经收到了机库遇袭的消息。 阳明堡机场就驻扎了一个中队的兵力,平时欺负欺负乡民自发组建的游击队还算凑合。 但当面对千余名晋绥军所发动的集群突击,就显得有些捉襟见肘。 被打的顾头不顾腚 “快,破坏飞机!” “都炸了!” “四连的跟我来!” 四连长手持一把驳壳枪,率领手下士兵构筑防线。 五连负责破坏飞机。 士兵们渐渐摸出来点门道,越来越多的飞机爆炸,燃起熊熊大火。 冲天的火光腾空而起,将原本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照亮。 正面防御阵地上。 日军中队长转过头,望向机库方向。 上空中映照出的火红色光亮,不禁让他心情跌落谷底。 完了 一架飞机燃烧,不足以将整片天空都照亮。 能有如此这般。 必定是绝大部分飞机都遭到了破坏。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作为机场驻防部队主官,不管最后结果如何,他都难辞其咎 日军中队长高举刺刀,表情近乎疯狂: “板载!” “杀给给!” 既然横竖都活不下去了,那就一起同归于尽吧 一营凭借人数优势发动集群冲锋。 日军本就在人数上处于劣势,机枪火力点又被断掉,士兵们很快便突破了日军稀稀拉拉的火力网。 一营士兵们的凛冽寒光,耳畔的杀喊声越来越近,中队长心中猛地一激灵。 “板载!” “冲上去!为了天皇陛下!” 噗嗤! 战场上枪声被刀刀入肉的闷响所取代,双方开了一边倒式的白刃战。 若是中远距离对射,日军尚可凭借超高精准度的枪法负隅顽抗,但在近距离作战,较少人数的劣势被无限放大。 啪! 一营长掏出驳壳枪,轻松解决掉了两名企图冲过来的鬼子兵。 “快!能用枪的尽量用枪解决战斗!” 阳明堡镇上的日军很有可能已经收到了消息,这里是敌后,一旦被缠住手脚,等周边的日军合围上来,届时可就难以脱身了。 三团装备情况比较落后,大多数为晋造六五式步枪,虽然是仿制日本三八式步枪,但穿透力没有那么大。 当敌人处于稍远一点的距离时,便可开枪射击。 战斗持续了一个小时。 四连,五连在摧毁全部飞机后,立刻跑来和一营汇合,在两股兵力的夹击之下,日军被尽数消灭。 一营长喘着粗气:“快撤!” “二营已经和敌人遇上了!” 四连,五连连长点点头:“撤!” 南怀化村。 王奉率先收到了阳明堡大捷的消息。 “打的不错,趁着日军重新补充战机中队的空档,要尽可能多的消耗敌有生力量。” 谢尔盖挠挠头:“长官,可是据我观察,忻口一线的防御正在处于收缩态势” “我不理解这群集团军指挥官在想些什么!” 王奉转过身,面向谢尔盖:“自卢沟桥事变以来,中国军队转战各处,各部均已疲惫。” “忻口一线,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将处于战略相持阶段。” 系统面板上的数据一目了然,友军部队的组织度恢复速率,伤病复员速率,以及补给率均要远远落后于日军。 很难想象这还是在本土作战的情况。 相比之下,暂一旅的数据就要好上不少。 日军在他国作战,一支甲种师团步兵联队的标准组织度恢复速率为‘1.5’。 即每个小时能恢复1.5点组织度。 看上去很少,但一天的时间便可增长36点组织度。 通过面板数据表述,王奉起初觉得没有什么,但转念一想。 36点组织度 也就是说仅用一天的时间,便可将一支军心溃散,怯战情绪极其严重的部队,重新组织起战斗力。 而暂一旅一团的恢复速率为‘1.7’在这一点上甚至要优于日军。 普通的晋绥军步兵团,很少恢复速率能达到‘0.8’。 这还只是组织度方面。 对眼下的中国军队来讲,组织度是最好恢复的东西,毕竟军队士气很难找到实体,打一场胜仗便可彻底逆转。 补给率和伤病复员率,才是最薄弱的。 就算太原兵工厂开足马力,昼夜不休的生产,也很难将供应前线部队的损耗。 医疗条件更是简陋,普通的大头兵伤势稍微一重,基本上就被宣判了死刑。 这也就是为什么,即便战况向好,卫立煌也要缩进防线的原因。 谢尔盖点点头,作为苏联人他对战略纵深感同身受:“中国有相当宽厚的空地纵深,双方战略相持,损失最大的只会是日本!” “淞沪会战打到现在,已经彻底粉碎了日本所谓的三个月灭亡中国的幻想。” 谢尔盖作为欧洲人,相比起敌后游击战,运动战,他明显对百万规模的超大型会战很感兴趣。 提起淞沪抗战,王奉心中不免有些惋惜:“我们的最高统帅犯了战略上的错误。” 相比起山西,淞沪抗战才是目前全国最大的战场。 为了保住上海,常凯申用尽了浑身解数,将全部的精锐部队都押在了上面。 教导总队,德械调整师等精锐部队,皆在此损失惨重。 “错就错在不应以全国的优势兵力,在淞沪一带孤注一掷!” “长期作战,万万不可竭泽而渔,自废武功,要确保拥有足够的有生力量。” “我们拥有宽大的战略纵深,多守一日,少守一日,究竟有多少区别!” 王奉越说越叹息。 在淞沪没有可守价值的情况下,常凯申一再要求前线部队坚守不退,为此丧失了多少精锐部队 谢尔盖:“如果这么想,相比于中国的最高统帅,卫立煌将军倒是非常聪明!” “一旦发动大规模反攻,肯定会与日军两败俱伤,不利于长期作战。” 王奉纠正道:“还有一点,从宏观战略上看,日本人想要侵占华北,山西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从地理上讲,山西地势高于华北平原,从军事角度上讲,这叫胜地。” “倘若日军置山西于不顾,继续南下华中,那我们上可进兵华北,切断日军交通线,下可退居山地,据险要而坚守。” “始终让日军如鲠在喉。” “这也是为何板垣征四郎这个老鬼子,一再强调山西重要性的原因。” “山西的抵抗超出了所有人的意料,第五师团主力损失殆尽,日本参谋部不会坐视不管,肯定会做出战略调整” 望向眼前的作战地图,王奉的眼底闪过一抹忧虑。 山西实在是太重要了,日军肯定会不惜一切代价将其夺占。 第五师团撤下战场,肯定会从别的地区抽调部队。 现实战争不是过家家,更不是打游戏,什么数值都设定好的,万年不变。 日军增兵山西,是板上钉钉的事实。 就看阎老西和卫立煌能不能继续守下了。 王奉喊来通讯兵,将电报递过去:“给第十四集团军司令部发报。” 通讯兵:“是!” 会闹的孩子有糖吃,打了大胜仗还捂在手里什么也不说,岂不是亏大了。 阎老西不好说。 但依照卫立煌的秉性,凭借摧毁日军机场的战功,最起码的军援补给是少不了。 在这一点上,卫立煌就要比阎老西和常凯申等大军阀要强太多了。 目前的中国军队形势很复杂。 常凯申想要借着抗战的名义,清除掉所谓的杂牌军。 受制于此。 那些所谓的杂牌军将领,一面感受到国家民族已经到了生死存亡之际,想要扶大厦于将倾,和日军决一死战。 一面又顾虑在部队折损严重后,非但得不到中央的军械兵员补充。 还要被怒斥作战不力,沦落到降职查办的地步,甚至到最后无以谋生,或者被直接军法处置。 抱着如此沉重惶恐的心情,能打好仗就怪了。 阎老西也是一路货色,只不过表现的不是特别明显。 王奉转过头:“各部队收整军备,四个小时后开拔忻口!” “把国崎登的尸体带上。” 谢尔盖点点头:“是!” 国崎登失血严重,内脏又遭受到了严重破坏,肯定是活不下去了。 好在王奉喊来一名随军记者,拍下多组国崎登生前拼命挣扎的照片。 如此一来,国崎登便算不得阵亡,而是被暂一旅生擒。 看似都差不多,其中的意义可差了十万八千里。 反攻战过后,卫立煌收缩了防御阵线,不再主动出击。 板垣征四郎在承受巨大损失后,也延缓了进攻态势。 双方不约而同停止了战斗,整个忻口一线平静的和什么都没发生一般。 后方却炸开了锅。 “第十四集团军重创日军第9旅团,歼敌三千有余!” “大捷,忻口大捷!” “真的吗!快给我看看!” 各大城市的接头,百姓开始哄抢今日售卖的报纸。 “我就说,日本区区一弹丸小国,怎么可能亡我中华!” “歼敌四千,比不上之前的平型关大捷,但也是难得一见的大胜了!” “等等!” “快看这个!” “什么?” “暂一旅长驱直入,抢夺忻口地区关键高地,在反击作战中突袭第9旅团指挥部,活.活捉日军中将,旅馆长国崎登!” “不是,我没看错吧!” 诵读报纸的人揉了揉眼睛,有些不敢相信报纸上的消息。 但一旁配的图片,又打消了百姓们的疑惑。 在拍摄照片时,王奉特意撤下国崎登的中将领章,刻意摆在镜头前展示。 百姓认不得国崎登长什么样子,但实打实的日军中将领章摆在那,令人不得不信啊! “又是暂一旅!真是英雄出少年啊” 百姓们回想起多日前的平型关大捷战报,一时间王奉,暂一旅等字眼,成了百姓们在茶余饭后的谈资。 “不吹牛逼,当初暂一旅来我们家征兵,王长官的书信亲自送到我手里,你猜最后咋样?” “最后我没去!” “你快别吹嘞,人家是山西的部队,和你有什么关系.” 街头巷尾都在谈论此事,捷报也传到了南京军事委员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