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12:34 此时的第十三师团。 参谋长中野拓介走进指挥所时,师团长荻洲立兵正在作战地图前来回踱步,神情焦急。 见参谋长走进来,荻洲立兵上前两步:“怎么样?” “司令部有回应吗?” 中野拓介沉默半晌,摇摇头:“畑俊六将军亲电,要求我部至少坚持一周以上.” 荻洲立兵面无表情,心中却宛若雷击,愣在了原地。 这简直就是不可能完成的命令! 别说一周了,就是三天都够呛。 身陷重重包围,补给线彻底断绝,上万名士兵每天消耗的弹药,粮食都是一个天文数字。 光是凭借空投,根本支撑不起如此庞大的用量。 越往后拖延,战局对他们越不利。 中野拓介叹息一声:“阁下,畑俊六将军电报中提到,据可靠消息,驻于合肥一带的中国军队,有大举北上之意,规模庞大,大约有两个集团军” “目前司令部也抽调不出多余兵力进行支援。” 荻洲立兵扭头看向作战地图:“第116步兵联队呢?那两个步兵大队.他们在哪里?” 危难关头,他想起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此前向上窑行军时,留守防备后方的部队。 规模不大,只有半个联队,约莫两千多人。 他原以为只是一步闲棋,没想到关键时刻,却成了整个师团最后的希望。 中野拓介低着头,从手中厚厚一摞电报中抽出一张,递了过去:“我尝试联系过,最快也要两天才能抵达.” 荻洲立兵瘫坐在椅子上,长叹一声,压低声音:“通知航空兵,寻找敌军薄弱点,今夜准备突围。” 刚想说让第十八师团残部打头阵,但转念一想,把到了嘴边的话,硬生生憋了回去。 在他看来,此战之所以大败,第十八师团要承担主要责任。 若非牛岛贞雄一意孤行,贪图功利。冒然出击,也不会落入敌军的圈套。 倘若稳扎稳打,有序推进,区区几万名中国军队,根本就不值一提。 现在的他,已经不相信关于第十八师团的所有了。 真正能突围出去的机会少之又少,还是自己人用起来靠谱。 中野拓介应了一声,快步走出指挥所。 营帐内只剩下荻洲立兵一人。 心中左右彷徨之际,他站起身,走向一旁的刀架。 取下上面放着的将官刀,荻洲立兵细细端详着刀鞘上的图案。 唰! 荻洲立兵抽出刀锋,一阵寒光乍现,利刃散发着阴冷,令人毛骨悚然。 这柄将官刀,迄今为止不知道杀了多少支那人! 荻洲立兵拿出一块棉布,细细擦拭着刀锋,同时眼神中闪过一抹决绝。 这场战斗实在是太邪性了。 敌军仿佛能洞察一切般,不仅熟知己方兵力部署,就连指挥所在哪里,都一清二楚。 指挥官的作战任务,可以总结为一句话——掌握滞后的消息,做出超前的决策! 就算是师团内部有间谍活动,想要将消息传递出去,也需要消耗时间。 指挥所不再安全,重炮轰击的威胁,时刻笼罩在心头。 荻洲立兵喃喃自语:“淝河.莫非我真的要命丧于此吗?” 若是那一时刻真的到来,相比于牛岛贞雄那样死的不明不白,他更愿意用这柄象征着毕生荣誉的军刀,自我了结。 战斗群指挥所。 张虎大步走来,开怀大笑:“长官,这仗打的,真他娘的痛快!” “兵锋所过之处,日寇如同土鸡瓦狗!全要仰仗您的英明指挥啊!” 面对张虎的赞许,王奉并未推辞,微微点头表示接受:“你部现在情况如何?能否继续再战?” 张虎点点头:“请长官放心,要是还有作战任务,我部愿意再打头阵!” 王奉:“眼前日寇尚有万人,仍是一心头大患,必须尽快清除!” “方才战区长官部传来消息,第二十一,十一集团军主力挥师北上,南京那帮老鬼子肯定收到了消息,第十三师团很难再有援军,现在就是瓮中之鳖,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张虎面带微笑:“既然如此,接下来的战斗便会轻松很多。” 王奉:“困兽犹斗,况人乎?” “我料定这两日夜晚,日军会进行突围,届时大军一拥而上,打个措手不及,尽可能的消灭敌有生力量!” 张虎脚跟合拢,敬了个礼:“是!长官,我这就下去准备!” 王奉点点头,目送他离开指挥所。 两三分钟后,赵方远走进来:“长官!” “讲!” 赵方远:“弟兄们打扫战场的时候,发现了几挺机枪。” “和歪把子,九二式不一样,好像是鬼子的防空机枪!” 一听这话,王奉来了兴致:“防空机枪?” 赵方远点了点头,随后转身向营帐外大喊:“快进来!别磨磨蹭蹭的!” 几名士兵哼哧哼哧,扛着一挺与九二式重机枪特别相似的家伙走进来。 王奉绕着机枪看了几眼,若非精通枪械之人,还真能把这玩意当成九二式重机枪。 他认得这东西,前世在军事博物馆中见过,工作人员还仔细讲解过这款重机枪。 当时还觉得稀奇。 小鬼子的重机枪设计风格,怎么都一个样。 后来才知道,除了最早从外国购入的马克沁机枪外,后续的重机枪,都是法国哈奇开斯Mle1897年型机枪的仿造品。 这款枪名为大正三年式重机枪,是九二式重机枪的前身。 1914年定型生产,算是老前辈了。 现在的日军重机枪,正处于新旧交替时期。 老的大正三年式重机枪转入预备役,新的九二式重机枪列装精锐部队。 按理来说,新式武器列装之后,老式武器用都没人用,只能沦落到角落里吃灰。 最后送到钢铁厂,熔炼成原材料二次使用。 但现实情况却是,仍有少部分的大正三年式重机枪在部队中列装。 主要承担防空任务。 没错,是防空! 虽然中国空军名声不显,但不管是中央军,还是晋军等地方军队,皆有空军参战记录。 日军之所以使用大正三年式重机枪防空,原因也很简单。 相比于后辈,这款重机枪高平转换速度更快,重量更轻。 缺点就是供弹容量太小,口径也只有6.5m,比不上九二式重机枪的7.7mm。 其余的构造基本不变。 王奉抚摸着冰凉的枪管:“这种重机枪,一共有多少挺?” 赵方远挠了挠头:“差不多十来挺吧,我让下面的兄弟再找找,应该还能多出来一些。” 这枪和鬼子的九二式重机枪太像了,要不是他特意留心,还真分辨不出来。 王奉点点头:“不错,有总比没有强。” 其实在防空战中,机枪派上的用场很小。 对空射程最高不过千米,绝大部分飞机,都能在这个距离之上完成投弹。 特别鸡肋! 还不如放平了用。 重机枪抬出去后,王奉将意识沉浸到系统面板中。 夜里的战斗结果已经统计出来了,红旗一兵团联合第59军,共毙敌七千余人。 此战没有俘虏伤兵! 此外,联队及以上指挥官全部阵亡。 是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 足以载入史册。 系统面板的等级,直接升到了lv7。 三维立体作战地图的可视范围半径,增长到了五十公里! 这个探测范围,当前时代绝大多数的舰载雷达还要广阔。 别说指挥一场陆战了,就是指挥舰队,在大洋上和鬼子战斗,也是游刃有余。 王奉意识一动,转移到其他界面。 除此之外,就是各类经验值的增长。 陆军经验值增长到了201。 刚好够解锁两类的。 王奉敏锐的发现,升级到lv7后,界面上解锁了新的特种作战学说。 【山地步兵】,【海军陆战队】,【空降兵】。 和常规作战学说相同,在多元化的精英部队决议效果下,三个特种作战学说均不互斥。 王奉看向上面的信息,不禁有些吃惊。 “看来之前骂你骂的有些狠了.” 只见在【山地步兵】作战学说的栏目中,已经解锁了一个 王奉猜测,应该是系统面板根据部队属性,以及过往行为,判定为了初级自带学说。 但由于之前等级过低,一直未获得这个功能,因此buff尚未生效。 【重视山地步兵】 【基础效果:所有山地步兵补给使用-20,对人员杀伤+5%,组织度+5,允许编制部队:游骑兵】 【最大效果:所有山地步兵补给使用-25,对人员杀伤+8%,组织度+10。】 看向系统面板上的信息,王奉微微点头表示满意。 不错不错! 白捡的作战学说,效果还挺强的! 虽然是山地步兵加成,但作用效果不局限于地形条件。 哪怕是山地步兵,在平原上作战,这些效果一样会生效。 继续往下看,是两个分支。 【寒冷天气专家】与【崎岖地形专家】 记得在游戏中,这两个作战学说,是互斥关系,只能强制二选一。 但在这里并不存在。 现在马上就要到春天了,【寒冷天气专家】直接排除掉。 可选项只剩下【崎岖地形专家】。 王奉眉头微蹙。 这个作战学说,就是单纯的地形修正。 增加山地步兵的移动,攻击,防御等属性。 效果很强,增幅很大,但仅局限于山地丘陵地形,将部队放在平原,就不会生效。 王奉有些选择困难。 “算了,还是解锁吧!” 津浦战场的局势有所转机,但不要忘了,大后方长治,还暴露在日军的兵锋之下。 面临双线作战,不能只顾及一头。 解锁! 【请编辑教官信息】 将陆军经验花掉一半后,王奉意识一动,将注意力转到常规作战学说界面。 上次解锁的作战学说是【机动作战】,王奉大致扫了一眼,下一级学说的收益很低。 好钢要用在刀刃上。 王奉看向一旁,嘴里喃喃自语:“优势火力.” “优火,优火这东西好啊!” 他早就想解锁这类学说,但奈何缺乏重火力,性价比太低了。 但现在不同。 手下的炮兵部队,彻底富裕了。 第十八师团的整个野战炮联队,都被他悉数缴获。 除了那16门九一式榴弹炮外,还有20多门75毫米口径山炮,以及30门步兵炮。 这些都落入了他自己手中,一点没给第59军留。 老说讲得好,亲兄弟还得明算账呢,缴获武器这件事,谁先下手就算谁的。 【优势火力】 【优势火力学说重视以倾泻炮火而非投入士兵来制敌,人命关天,但子弹价廉。】 【基础效果:炮兵获得弹幕拦截技能(战术伤害+10%),所有前线部队对人员杀伤+10%】 【最大效果:炮兵获得弹幕拦截技能(战术伤害+15%),所有前线部队对人员杀伤+15%】 【请编辑教官信息】 将陆军经验霍霍一空后,王奉笑了笑,心中十分满意。 这两个作战学说,增益最大的就是对人员杀伤项。 以第一‘红旗’山地战术兵团为例。 之前的对步兵杀伤数值为109。 经过两次增益后,直接增长到了130。 日军精锐甲种师团下,一支满编步兵联队的对步兵杀伤数值,也不过如此。 国内地方军队的该项数值,普遍维持在50-70左右。 强如第59军,也才勉强维持在90左右。 当然,真实的战场不是虚拟卡牌游戏,数值只是一支部队作战能力的反映,并不能以此来论胜负。 若是遭遇突然袭击,后勤补给线被切断,军心动摇等情况。 各项数值很有可能会断崖式下降。 将意识切换到科技线上。 王奉瞟了眼右上角的经验值——4428。 发财了! 相比于作战学说,武器装备的升级,更让人心情振奋。 这几日大后方一直传来消息,他都忙得没时间一一处理,只能由赵方远统一汇总后呈送上来。 目前第一步枪厂,日产量80-100支步枪。 第一子弹厂,日产量达到了两万发,由于是重点项目,各项资源还在不断倾斜,产能节节攀升。 预计整个二月份,月产量能突破百万发大关。 工厂规模在不断扩大,技术工人越来越稀缺。 为了应对这一情况,宋文杰和黄绍竑联手,由行政公署牵头,军队实际管控,成立了一个技工学堂。 一期招生数量,就达到了五千人。 流水线上的工人,培训时间都很短,只需要熟练掌握重复性的操作,再略懂一些浅薄的机械运作原理即可。 预计两个月就能毕业。 王奉心中嘀咕:“看来应该继续扩大产品种类了。” 作为和步枪捆绑解锁的手榴弹技术,目前后方也钻研的差不多了。 正在尝试生产木柄手榴弹。 Ⅰ级轻重机枪科技也早就解锁出来,研发人员正在按照图纸进行研制。 约莫再过半个月,就能进行首次试产。 万事开头难,完成了原始积累后,依托长治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工业扩张的规模相当之快。 已经可以考虑下一步计划了。 “卡车.这个得要!” “火炮.也得要!这个是必须的,应该放在首位!” 这两类科技,起步就是Ⅱ级,想要解锁,每项都需要花费2000多经验值。 解锁完成之后,王奉将意识挪动到最后一个功能。 工业线。 【改进机床】 【转塔式六角车床被证明对批量生产不可或缺,保证高效制造和使用转塔车床将给予我国工业显著优势。】 【加成效果:生产效率上限+10%】 机床是工业之母,技术必须跟得上。 解锁! 【建筑技术Ⅰ】 【改进建筑技术,使用建材将提高我方建造军民建筑的速度】 【加成效果:建造速度+10%,工厂修复速度+10%】 王奉点了点头。 单一发展军事工业,根本就走不长远。 基础建设必须要跟上。 解锁! 秉承着早解锁,早使用的理念。 王奉将此战所有的收获,全部挥霍一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