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时整。 115师伏击阵地一声枪响,伏击战正式开始。 日军士兵军事素养很强,但115师的战士,也不是泥巴捏的,此战双方精锐对精锐。 一场惨烈的战斗,在山谷地区打响。 与此同时。 暂一旅阵地。 哒哒哒! 密集的子弹在阵地前的开阔地带划过,双方士兵杀红了眼。 王奉已经下了死命令。 人在阵地在! 暂一旅虽然在士兵素质上略输一筹,但作战意志十分顽强。 日军数次的冲锋,最危险的一次,已经抵近到阵地前五十米。 眼看前沿阵地岌岌可危,张虎作为团长,身先士卒,亲自率领警卫排,冲到一线进行血战。 硬是在日军密集的炮火下,稳住了阵脚。 日军指挥官也十分焦急,数万名晋绥军正在疯狂进攻团城口正面,同时还有两个独立旅,正在朝着侧翼不断靠拢。 如此紧要关头,补给线还被切断。 合围之势已经形成。 第五师团部。 板垣征四郎在睡梦中被惊醒。 六千人啊! 这可不是个小数目。 第21旅团,几乎全部的兵力都被压在了上面。 倘若被晋绥军围歼,非但进攻山西的美梦破碎,他的乌纱帽很可能也要保不住。 “第9旅团!” “第9旅团在那里!” 参谋长西村利温面色低沉:“将军阁下,第9旅团在驿马岭一带,遭遇了八路军的拦截。” 板垣征四郎微微一愣。 八路军? 又是八路军? 说实话,自从战争开始,他一直没把八路军放在眼中。 不过就是一支地方性武装,能翻起什么浪花? 在进攻时,也一直把这支部队排除在考虑范围之内。 可没想到,伏击辎重部队的是八路军。 现如今拦截第9旅团增援的还是这支部队… “电令第9旅团,一个小时内务必突破拦截防线。” “还有第5辎重兵联队,坚守住附近高地,援兵到达后进行突围。” “不得有误!” 板垣征四郎冷静下来,重新审视当下战局。 还没有糟糕透顶。 虽然眼下第五师团,被分割成了三个部分。 但换个角度想。 只有遭受伏击的后勤辎重部队,能够牵制住八路军的主力部队。 团城口上的五个步兵大队,和第9旅团能够及时打通拦截防线。 在两路大军的夹击之下,歼灭夹在中间的八路军,如同探囊取物般简单! “哈依!” 命令从第五师团指挥部一一发出。 …… 暂一旅。 王奉的意识,沉浸在三维作战地图上。 为了能更全面的获知战场信息,他将指挥部转移到贴近阵地后侧。 赵方远快步走进:“长官,日军的炮火太凶猛了,前线的弟兄们要顶不住了!” 王奉厉声呵道:“我知道!” “顶不住也得顶!” “把旅警卫连派上去!” 赵方远一愣,随即立马道:“警卫连?” 王奉:“对,警卫连!” “还有…给刘志坚发报,调集部队兵力,偷袭日军的炮兵阵地。” “这是坐标!” 说着,从衣兜里拿出笔,在作战地图上划了圈。 目前三维作战地图的有效俯瞰面积是以王奉为中心,半径为两公里的圆形。 战况紧急,日军的大口径重炮调运时间长,为了能够快速突破暂一旅防线。 便调集了大量的七十五毫米九四式山炮。 为了能够提升山炮的精准度和攻击效率,就将炮兵阵地布置的非常靠前。 这么做看上去很危险,炮兵阵地随时有被发现的可能。 但日军指挥官凭借以往的作战经验,晋绥军被炮火压制,身无乏术。 况且现在天色尚暗,视野严重受限,对面的晋绥军,怎么可能发现炮兵阵地的精确坐标。 可好巧不巧。 这个距离,正好在三维作战地图的俯瞰范围之内。 “是!” 赵方远来不及犹豫,立刻要跑出去传达作战指令。 但被王奉拦下。 “通知迫击炮营,朝着这个方向,给我打两个基数的炮弹。” “据我观察,日军的指挥部,很有可能就在这个地方!” 指挥部距离前线很近,阵阵爆炸声掩盖住了声音,王奉扯着嗓子喊道。 “卑职明白!” 前线的战况十分焦灼,显然日军进攻部队也接到了死命令,攻势接连不断,在补给线断绝的情况下,炮弹依旧跟不要钱似的发射。 正面的一团阵地上,已经被撕开了多条口子,整个战线岌岌可危,已经有了收缩之势。 宋文杰率领警卫连冲上去后,立马补足了阵地空缺。 “张虎!” “长官让我告诉你,就算是全死光了,阵地也不能丢!” 张虎趴在战壕里,扣下扳机,一名冲锋在前的鬼子应声倒地。 “嘿嘿,俺知道。” “老宋你还是管好你自己吧!” 一枚炮弹落下,砸在了战壕之外,扬起的碎土纷纷飘落。 宋文杰扶正帽檐,吐了一口唾沫。 “注意隐蔽!” 日军后方。 二团一营,在刘志坚的率领下,成功摸到了日军炮兵阵地附近。 砰! 炮口一阵火光闪过,数枚炮弹划过夜空。 “一,二,三,四,五,六……” “六门炮,小鬼子是真阔绰啊!” “团长,你看那边,是不是卡车!” 士兵们压着声音说道,刘志坚顺着手指的方向望去。 “怪不得小鬼子的山炮移动速度这么快,原来是用卡车拖曳” “全体都有,准备战斗!” “给我打!” 日军炮兵阵地上,炮兵刚刚进行了一轮齐射,这会儿正忙着重新装填弹药。 旗手举起手中的信号旗: “预备!” 骤然间,一阵突兀的枪声从身后传来。 正要准备落下手臂的旗手,意识一黑,瞬间瘫倒在了地上。 脑壳被子弹强大的冲击力掀开,露出里面白花花的软体。 “团长好枪法!” 哒哒哒! 炮兵阵地上,大约只有三个分队的日军。 密集的枪弹声响起,日军将大部分兵力都部署在一线,企图快速突破一团阵地。 而忽略了他们认为,相对安全的炮兵阵地。 如此一来,才让二团的突袭如此顺利。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