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徐州大突围 亮剑:钢铁雄心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王奉恍然大悟。

原来如此!

看样子李宗仁也要坚持不住了,一直在等待收复砀山的消息。

赵方远有些担忧:“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坚守一周倒是没问题,但濮阳方面,我军的进攻计划可能要延后了!”

王奉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低着头思索对策。

“兰封方面近期有什么情况?”

赵方远:“双方还在对峙,第十四师团似乎有所顾及,并未出用全力进攻豫东兵团。”

“只是包围了兰封!”

王奉:“除了五纵以外,还有哪支部队驻守兰封?”

赵方远想了想:“是西路的桂永清所部,下辖四个多师,全是中央军的精锐嫡系,另外还有配有邱清泉的两个战车营。”

“实力都相当雄厚!”

王奉皱紧眉头,心中暗道不妙。

“桂永清?”

赵方远点了点头:“黄埔一期生,中央军校教导总队,就是他提出建立的。”

“归德军事会议时,我曾见过他一面,长得气宇轩昂,应该是个将才!”

王奉笑了笑,说话意味深长:“将才?”

“真正的将才,可不是从长相上能看出来的。”

“给五纵发报,让他们做好战斗准备,一旦豫东兵团作战失利,立刻接管兰封防御,绝对不能让日军夺占此城!”

赵方远敬了个礼:“是!”

“长官.那一纵和四纵,是否即刻向菏泽进发?”

王奉想了想,挥挥手:“先等等,再休整两日。”

“眼下的情况很微妙,东西都在打仗,咱们被夹在了中间,如若贸然出击,恐怕会牵一发而动全身,让日寇有了可乘之机!”

赵方远若有所思,片刻后应了一声:“长官高见!”

“目前我部处于两个战场之间,若是迅速西进,徐州以北之敌极有可能直扑砀山,重新切断陇海线铁路交通。”

“若是东进或者南下永城,西侧的第十四师团也可能会调转进攻方向。”

“届时东西战场连成一片,情况可就糟了!”

王奉叹息一声:“事已至此,只能以不变应万变了.”

——————

5月1日。

第五战区陇海兵团下属第57军沿铁路线西进,正式抵达砀山。

军长缪澂流带来了一个重磅消息——日军第五师团封锁了徐州以西通往砀山的道路。

听闻此消息后,王奉立刻召开高级军官会议。

指挥所内。

赵方远复述了下当前情况,随后郑重说道:“各位,徐州战局事关全国抗战,万万不可忽视,如今友军受阻,我部应当做出些表率。”

一听这话,张虎猛地站起身:“长官,让我们一纵去吧!”

“我愿立下军令状,最多三天时间,若是三天之内不能恢复交通,甘当军法!”

楚云飞也站起身:“长官!”

“我们四纵也尚有一战之力!”

见二人纷纷请战,王铭章也不甘示弱:“我们六纵虽有战事在身,但仍可以分出两个营的兵力,支援兄弟部队作战!”

王奉单手下压:“好了好了!都先坐下,别那么激动!”

“倒不如听听缪军长怎么说。”

缪澂流坐在桌角,见点到了自己名字,立马站起身:“各位长官,我部于台儿庄抗击日寇,不到三天时间便折损过半,随即撤到后方,一直在战区各地执行坚壁清野政策,听闻交通线打通,在李长官的命令下迅速转移。”

“当时第五师团的阻击线尚未成型,我率麾下兄弟们一鼓作气,付出了些许代价后才突围出来。”

“对当下的徐州局势.也尚不明了啊”

王奉扶了扶额头。

听君一席话,胜似一席话

第57军什么样,他在徐州时便有所耳闻。

装备尚可,但作战能力一般,部队内军阀习气太重。

今日一见,果真如此。

赵方远一直在察言观色,见王奉表情不悦,立马出来打圆场:“缪军长能率部突出重围实属不易,加之行动过早,眼下的徐州局势可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尚不明了也是人之常情。”

“长官,会议前我已向战区参谋部发送电报,询问其具体情况。”

王奉点了点头:“两日后,一纵向徐州方向转进,尽快协助友军突围!”

“四纵加紧休整!”

有外人在场,王奉并未直接表明下一步的作战规划。

但收复菏泽,濮阳在守备军内已成共识,楚云飞是个聪明人,知道背后的意思。

众军官起身,一齐敬礼:“是!”

——————

徐州。

李宗仁愁的几夜没睡,在收到守备军收复砀山后,身上的千斤担子骤然卸下一半。

刚高兴没多久,前线再度传来噩耗。

第五师团进犯徐州西侧!

白崇禧也忧心忡忡:“德公,依弟之见,应当急调鲁南兵团回撤,竭尽全力确保铁路线畅通!”

李宗仁盯向战略地图,心中举棋不定。

鲁南兵团在台儿庄与日寇血战月旬,一直处于被动局面,可不是动动嘴皮子,说撤就能撤的。

一旦日军抓住机会,长驱直入,以主力部队进逼徐州,整个战局便会瞬间土崩瓦解。

但光靠陇海兵团,根本打不赢第五师团。

白崇禧:“第57军撤走后,汤恩伯手下的兵力仅剩第69,89两个军,就这么点人,根本突破不了日寇防线”

再三劝说下,李宗仁有些动容。

这两个军的战斗力非常弱。

第69军由两个师组成,第181师是三个地方保安团改编而来,新编第6师前身是河北民军。

石友三任军长,此人极擅长投机钻营,一旦战局倾颓,随时有可能会叛变投敌。

第89军更不用说了,也是由保安队编成。

徐州会战早期,淮北战役时李宗仁多次想要启用这支部队,但受限于其作战能力,他宁愿调用编制严重缩水的第三军团。

徐祖贻走进来:“德公!守备军方面回电!”

白崇禧一个箭步冲上去,立马接过电文,上下扫了一眼。

李宗仁也凑了过来:“健生,上面怎么说?”

第五战区和日军打了这么久,真正的精锐早就拼光了,如今常凯申坐镇郑州,一门心思扑在兰封战役上,无暇顾及徐州方面。

眼下能救自己的,也就只有王奉了。

围攻徐州的十三个日军师团,守备军在外围拖住了三个。

还又打了一场漂亮的大胜仗。

如此耀眼的战绩,令他打心眼里佩服。

看向电报上的文字,白崇禧大喜过望:“德公,我们有救了!”

“守备军方面承诺,将会派出部分兵力从西面进攻日军,协助我战区大军突围!”

李宗仁连忙道了几声:“好!好!好!”

“是哪支部队?”

徐祖贻接过话茬:“据第57回电所述,是守备军第一纵队。”

“第一纵队?”;李宗仁努力回想,“是打着红旗的那支部队?”

徐祖贻点了点头。

李宗仁恍然大悟:“竟是这支部队!”

白崇禧心生好奇:“德公似乎提前知晓?”

李宗仁看向沙盘,拿起指挥棒,指了指:“当初台儿庄之战进行到关键时刻,城内孙连仲所部苦苦支撑数日,第31师眼见要全军覆没,危难关头就是这支部队攻入城内,挽救了战局。”

“当初健生你在委员长行辕,对战况可能不甚知晓。”

白崇禧笑了笑:“我倒是略知一二,但不如德公你如此详细。”

李宗仁:“既然友军将至,那我们也应当尽快做好准备,电令汤恩伯部,以其麾下兵力,速击第五师团!”

“另电鲁南兵团,抽调部分兵力返回徐州,梯次撤出台儿庄战场,切勿给了日军可乘之机。”

徐祖贻敬了个礼:“是!”

李宗仁看向白崇禧:“健生,长官部这边的撤离,就全权交由你了。”

白崇禧应下:“德公放心!”

——————

5月3日。

经过短暂的休整后,张虎率部自砀山出发,对徐州方向发动攻势。

同时,汤恩伯指挥第69,89军于第五师团正面遭遇,一番激战过后,输多胜少,半天打光一个团,一天打光一个旅。

两天不到的时间,一个整编师折损殆尽。

虽然损失很大,但汤恩伯一点也不心痛。

他的第二十军团精锐嫡系,早在台儿庄战役结束后,便调出第五战区休整。

眼下这两个军都是杂牌部队,用起来确实不太顺手,可也不用太顾及伤亡。

说句难听的话。

在汤恩伯眼中,这些部队和消耗品毫无区别,只要能突破包围圈,哪怕全死了也在所不惜。

战局又持续了两天。

直到5月5日,一纵抵达战场后才稍作好转。

第五师团经过重整,战斗力大不如前,士兵素质远没有板垣时期精悍。

甚至在张虎看来,鬼子兵在作战时甚至有些懦弱。

5月9日。

双方激战三天,张虎采用中央突破的战法,鄂毅率领两个步兵营,在兄弟部队的掩护下向前进攻,撕开第五师团防线。

随后各营沿着缺口涌进。

第五师团阵脚打乱,汤恩伯见此机会,率众强行突围,将防线缺口进一步扩大。

5月11日。

鲁南兵团分批次南下,进攻的号角吹响,随着各部队纷纷填进缺口当中,第五师团逐渐式微,华北方面军预料到其有被合围之风险,立刻命令师团回撤。

5月15日。

第五战区军政机关抵达砀山。

各部队行进速度之快,令人发指,时至今日均已撤到河南境内。

期间日军部队一直在身后追赶,却始终跟不上转移速度。

守备军指挥所内。

一辆吉普车缓缓停稳,李宗仁跳下车,白崇禧,徐祖贻紧随其后,在卫兵的引导下,缓步走进屋内。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