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文是一名普通的机枪手。 枪声响起后的第一时间,他便迅速做出了反应。 全班唯一的自动步枪在陈得胜手里,刘海文只好扛着步枪参加战斗,但一路上和鬼子遭遇四五次,并非毫无战果。 在伏击一个小分队时,他趁乱缴获了一把大正十一式轻机枪。 也就是俗称的“歪把子”。 刘海文从转角探出身子,将准星对准仓促还击的日军,扣动扳机。 哒哒哒—— 枪声响起,距离最近的三五名鬼子兵轰然倒地。 刘海文心中大喜:“他娘的,赚了!” 日军中尉反应过来,心中勃然大怒:“分散反击,掷弹筒!” 通过对村庄内响起的枪声进行推测,敌人的数量很少,最多不超过十人。 只不过借助夜色,和房屋的隐蔽,搜索起来有些困难。 按理来说,根据《步兵操典》的要求,战时进入村庄,应当派出尖兵提前搜索。 但要求是要求,真要是执行起来,几十间房屋,想要全部侦察完至少要耗费半个小时。 可友军还在等待救援,一路上至少要经过三个村庄,若是循规蹈矩的行军,恐怕等部队赶到时,敌军已经逃之夭夭了。 中尉大声喊叫,身旁的步兵开枪掩护。 掷弹兵小组调整好位置,将取下胸前的榴弹,塞进炮管当中。 轰—— 榴弹在夜空中划过弧线,精准的落到火力点旁。 刘海文被爆炸扬起的烟雾吞噬。 见火力点没了动静,鬼子中尉心中大喜:“立刻解决顽敌,向前推进!” “杀给给!” 弟兄们的支援,让陈得胜有了一丝喘息之机,他捂着中弹的小腿,以类似匍匐前进的姿态,一点点挪进民房内。 “嘶” 陈得胜呲着牙,面部五官扭曲到了一起。 真他妈的疼! 鬼子就在周围,现在不是矫情的时候,他握紧自动步枪,换上崭新的弹匣,爬到窗口附近。 “他娘的小鬼子,让你们叽叽喳喳的!”枪声中掺杂着阵阵脚步声,还有听不懂的鸟语。 耳畔的声音越来越近,陈得胜深吸口气,掏出颗木柄手榴弹。 摘下胶套,拉出引线,直接顺着敞开的房门扔了出去。 砰—— 陈得胜双手抱头,背靠的土墙猛地颤抖,好像随时要坍塌了一样。 守备军装备的手榴弹,虽然和八路军的一样,都是木柄手榴弹,但生产设备先进,制作工艺精良,质量一直在水准线之上。 装药量也大上一些,威力相当可观。 陈得胜晃荡脑袋,失血外加剧烈震动,使他的意识不太清醒。 爆炸声停歇后,外面的脚步声消失了五六秒,随后又响了起来。 甚至比刚才还要密集。 陈得胜心中顿感不妙,单手扶墙,踉跄站起身,跨步跳到里屋。 叮! 刚跨过门槛,便听到了几声脆响。 是鬼子兵在用手榴弹敲钢盔盔! 日军装备的91式手榴弹和97式手榴弹,都设有双层保险。 第一道为常规的拉环保险,第二道为撞击保险。 在拔除保险销后,必须通过外力撞击才能触发击针引燃延期火药。 几颗手榴弹扔了进来,陈得胜耳畔尽是淅淅沥沥的枪声和爆炸声,反应迟钝了刹那,立马钻进了桌底。 轰—— 手榴弹爆炸的烟尘从窗口迸出,整座土屋轰然倒塌。 几名鬼子兵后退两步,眼神中尽是得意。 “之前扫荡这里的部队,为什么没把房屋都炸掉?” “可能是想要和支那女人在房子里.” “露天不是更有感觉?” 鬼子兵们互相张望,嘴里有说有笑。 村庄的另一边。 内务兵将电台放在一边,手里握着一把带血的步枪。 是从牺牲士兵身上捡来的。 角落中的电台接收到信号,正“滴滴”作响。 但他没有精力去翻译,也没有那个时间。 身旁的弟兄中弹倒在地上,肺子上几个血窟窿不断的涌出鲜血,呜咽着嗓子,嘴里流出的血液带着点点气泡。 弥留之际,他掏出身上的三颗手榴弹,一并递给了内务兵。 “我回山西.看看我老娘” 说出最后一句话后,便彻底没了气息。 内务兵扑过去,翻看他胸前的标签。 “郑刚.” 内务兵扫了一眼,掏出电报纸,快速写下一行字,折叠好后塞进砖缝里。 事到如今,他自知已经回不去了,只希望后来的弟兄们,能看到这张纸。 “王林海也帮我看看家中老父老母”内务兵嘴里嘟囔着。 耳畔的枪声逐渐密集,子弹打在墙角,崩飞的土块溅在他脸上。 内务兵脑海中浮现出一句话。 谢尔盖曾在动员大会上说过——“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来到中国后,自己的这位苏联长官也入乡随俗,说话方式和大家伙越来越像。 换作以往,估计要说——“士兵们,你们是祖国的最后一道防线,胜利属于勇敢的人民!”这一类的话语。 内务兵咧嘴一笑,意识犹如走马灯一般,划过无数张人脸。 听着脚步声,他心中掐算着距离。 约莫时机合适,猛地扯断怀中手榴弹的引线。 从墙角飞扑出去,搂住鬼子兵的大腿。 轰—— 爆炸的火光吞噬了四名鬼子兵,烟尘散去,现场只剩一滩模糊的血肉。 ———————— 指挥所内。 王奉闭上眼睛,忍不住叹息。 唉. 若非迫不得已,他根本不会下达这么愚蠢的命令。 让八名士兵,去冒险阻击一支日军中队。 这和让他们去送死没什么区别。 将视角拉到东北方向,伏击运输队的战斗基本进入尾声,仅有三两名鬼子兵仍在负隅顽抗。 从形势上看,不出十分钟就可以结束战斗。 这批物资他盯了好久,如果没猜错的话,骡马车上装载的应该是大一批毒气弹。 日军这么疯狂的原因,王奉能大致猜出一二。 无非就是在接连失败的冲击下,国内反战运动持续不断,为了尽快取得可观的战果,本土陆军参谋部下达命令,允许徐州境内军队可以大批量的使用毒气。 前世他一直有个疑问。 为什么日本不选择稳扎稳打,像侵占东北一样,采取蚕食战略。 若真如此,我们岂有抵抗之力? 可只有置身处地后,才明白了其中的门路。 这是一个很复杂的历史问题。 明治维新后,日本的政策有一个显著特点。 每当遇到经济危机,国内矛盾加剧时,就会加强军备,发动战争,对外攫取资源和转嫁矛盾 甲午之前,日本政府负担了将近一个亿的巨额债务。 可战争胜利后收到了大量赔款,国内经济骤然复苏,此外还获得了半岛等地区的广阔市场,政府大胆放贷,拼了命的刺激国内制造业发展。 吃到了甜头后。 日本将矛头指向了俄罗斯,准备勒紧裤腰带,透支国内经济,再梭哈一把,发动了日俄战争。 最后的结果不出所料,也是以胜利告终。 但这场战役却收效甚微。 投入了十几个亿的军费,得到的回报却寥寥无几。 国内经济彻底崩盘,社会混乱。 日本人发挥了“下克上”的传统精神,逼得当届内阁垮台。 社会更加动荡了. 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才缓口气。 再之后,就是扶持伪满洲国,攫取东北资源。 这一回,可是让日本吃足了甜头,全国上下再次勒紧裤腰带,打算梭哈一把大的。 通货膨胀,物价飞涨,矛盾加剧等戏码又一次上演。 结果却事与愿违。 华北,西北和东北不同。 农业国基础设施落后,攫取效率很低,中央政府又宁死不降,扶持不起来与伪满洲国相当的代理人。 前期投入和后期回报相差太多。 军国主义就是如此,停止侵略就等同于失败。 为了不重蹈覆辙,让日俄战争后的场景再次重演,只能硬着头皮打下去, 再或者开辟第二条战线 赵方远走近:“报告长官,第五战区方面来电!” “好像是李长官亲电!” 王奉回过神:“大致内容是什么,说来听听。” 赵方远扫了一眼电报:“长官,咱们有空军支援了。” 听到这话,王奉一时间没反应过来:“什么?” “你再说一遍!” 赵方远:“明日第五战区空军三大队将飞至砀山战场!” 王奉想了好半天,才反应过来。 所谓的空军三大队,他略有了解。 原本的中央空军三大队,在淞沪会战时就拼光了。 现在的空军三大队是由桂系空中卫队改编而来,飞行员多是广西人。 目前的国内空军,苏联援华航空队一心扑在武汉空战上。 也只有受桂系掌控的空军三大队,才会听从李宗仁的指挥,赶来砀山战场支援。 赵方远神色欣喜:“长官,我还真没想到,咱们这么快就能得到空中支援了!” 王奉却摇摇头:“别高兴的太早,我估计这是李长官派来给咱撑场面的,真想要战胜第十六师团,还得靠陆军。” 赵方远一愣:“撑场面?” 王奉解释说:“这支航空队我了解过,装备的都是苏联伊-15战斗机,性能还算可以,只不过飞行员的经验还差点火候。” “在湖北训练时,十几架战斗机没追上一架日军侦察机。” “好不容易有点飞机,李长官可不敢全扔在这里。” 赵方远皱眉:“长官,我记得台儿庄战役时,这支航空队还轰炸过日军阵地呢,据说取得了不小的战果。” 王奉点了点头:“那确实,但都是摆拍出来的。” 赵方远不明所以:“摆拍?” 王奉:“用途单一,这是苏联战机的一贯风格。” “为了鼓舞前线军心,德公把空军拉了过来,让他们往日军阵地上投弹。” “可伊-15是战斗机,根本挂载不了航空炸弹。” “最后没办法,只能在飞机下方加装炸弹架,只能挂载一些小炸弹。” “但取得的效果倒是不错,地面部队军心大振,在返航时还碰上了两架日军轰炸机,据说十秒钟不到就全被干掉了,大获全胜。” 赵方远恍然大悟:“所以说这次空中支援,主要也是为了鼓舞军心?” 王奉点了点头:“没错,不过咱们也别挑三拣四了。” “徐州方向战斗异常紧张,日军对台儿庄发动了第二次进攻,南线战场的桂军处境也不太好,这种情况下德公能冒着风险把空军派来,已经够仗义的了。” 赵方远应了一声:“那我马上通知下去,让前线弟兄们打出旗帜,别误伤了咱。” 王奉挥了挥手:“去吧!” 赵方远快步跑出指挥所,将消息逐级传达下去。 而后王奉并未将意识切换到俯瞰视角,而是将双手背在身后,来回踱步,心中思绪万千。 现在是4月24日凌晨,离开兰封已有将近一周的时间。 上半夜的时候,接连收到了三四封电报。 常凯申亲临开封,下令组建豫东兵团。 其实就是以薛岳的第一兵团为主体,再扩充两三个师的兵力。 这么做的意图也很明显,摆明了就是要吃掉第十四师团。 眼下二纵,三纵将濮阳围的水泄不通,土肥原贤二处境尴尬,进退两难。 首先是后方的老家被抄了,看这样子一时半会儿解不了围城之势。 前面还有一支兵团,十几个师在磨刀霍霍,谋图不轨。 左右抉择之下,香月清司下达命令,要求第十四师团再次调转方向,回过头进攻豫东兵团,剑指开封。 土肥原贤二只好听从,麾下的师团像个皮球一样,在开封和濮阳之间来回滚动。 敌军的动向对王奉来讲倒是无所谓。 不管第十四师团去哪,都影响不到他收复濮阳。 但还是要留意下战局发展。 若是豫东兵团不敌第十四师团,让土肥原贤二一路打到郑州,那问题可就大了。 郑州是什么地方? 平汉线上的重镇,一旦失陷,日军能搭乘铁路直接抵达武汉。 其余几个师团也能顺着撕出的这道口子,借机举重兵南下。 如此一来,徐州抗战的意义便荡然无存,所有的努力都会付之东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