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一兵团。 袁烨霖部穿插到第4联队侧后方,对后勤补给设施进行一系列破坏。 好景不长,第4联队也不是吃素的,在察觉到不对劲后的第一时间,便将消息上报给了师团部。 冈村宁次勃然大怒,当即调遣第16联队近半数兵力,在原野上进行扫荡,为了避免陷入日军包围,在征得了上级指挥所同意后,袁烨霖率部连夜撤回了沂水西岸, 但一来二去之下,拖延了第4联队的进攻节奏。 2月28日夜。 连续激战数小时后,双方不约而同进入了休战。 张虎走出指挥所,尽管身体已经很疲倦了,但依旧强打起精神。 卫兵跟在身后,贴心的送上来一件毛领子大衣,但被张虎挥挥手拒绝了,声音低沉沙哑:“这点温度算不了什么,拿给受伤的弟兄们吧。” 日落时分,鬼子对战场投入了超大口径重炮。 威力远超张虎的认知。 时至今日,他见过口径最大的火炮,就是105毫米九一式榴弹炮。 再往上的口径,就只在书里看到过。 他敢肯定,日军使用的火炮口径,至少在150毫米以上。 一枚榴弹砸下去,方圆百米瞬间夷为平地,即便远在二百米外开,稍有不慎也会受到波及。 轻则重伤,重则牺牲! 除了巨大的威力外,还有极强的心理威慑。 张虎至今都忘不了,炮弹爆炸时,那毁天灭地般的场景。 他清晰的记得,日军一共发射了六枚。 寥寥六枚炮弹,就将几千人组成的防线,炸的千疮百孔。 若非弟兄们作战意志坚定,阵地早就被鬼子攻破了。 吴光胜大步跑来:“伤亡情况统计出来了,八个小时.牺牲了一千多号弟兄.” 张虎心中一急,立马抢过花名册。 平日里他和士兵们同吃同住,快要处成了亲哥们,全兵团上下超过一半的人,都能叫得上名字。 看向花名册上一个个冰冷的文字,张虎心头极其悲痛。 给他剪过头的李运良.被他称为“毛头小子”的汪忠爱听戏的老兵孙均 张虎攥紧了拳头,咬牙切齿:“他娘的小鬼子,别让老子找到机会,迟早撇一颗更大的炮弹给你们!” 牺牲了这么多弟兄,吴光忠心里也不是滋味:“唉日本关东军的实力,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再这么下去,别说三天了,能不能坚守到明天晚上,都是个问题.” 张虎冷哼一声:“守不下去也要守!这是长官的命令!” “他娘的不就是重炮吗,下令各部队,分散阵型,修筑梯次纵深防御阵地,老子就要在这和鬼子死磕到底!” “咱们!怕不得炮弹!” 吴光胜点点头,敬了个礼:“是!” 月光洒落田间,夜里日军很消停。 冈村宁次根据以往的作战经历,判断敌军很大概率会采取夜袭,索性直接向第4联队下达命令,要求将主力部队用在部署防御上。 身居高位者,往往都很喜欢微操 日本是个极其擅长学习的国家。 淮北战役的详细过程,在日军内部成了用以反思借鉴的公开资料。 3月1日。 下午。 经过数日的行军,新编第一军团终于抵达了临沂。 五万大军兵临城下,各类火炮一字排开,凶猛且集中的远程火力打击,让围城日军深刻的体验到了,什么叫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关键王奉用的火炮,还全是从日军手里缴获来的。 帝国兵工厂生产出来的武器,终究是打在了自己人身上。 整整两个师团的支援补给,让手下部队吃了个五饱六饱。 单是75毫米九四式山炮,就装备了四十二门。 九一式榴弹炮,也达到了24门之多。 围成的日军阵地,顷刻间便被撕开了一道口子。 汹涌的大军鱼贯而出,冈村宁次将两个主力联队,都用在了对付红旗一兵团,包围临沂的部队,实力都比较孱弱。 还只有三个大队的兵力。 作战人数不足三千。 在新编第一军团面前,塞牙缝都不够,还没等到空中支援抵达,日军防线便彻底告破。 当日晚。 新编第一军团浩浩荡荡的开进了临沂城。 庞炳勋终于等来了久违的援助。 第三军团指挥所。 放眼望去,随处可见的残垣断壁,尽是废墟破败之景。 战争的破坏能力,在这一刻展现的淋漓尽致。 庞炳勋一步一踉跄走向王奉,敬了个标准的军礼:“长官,您可终于来了!” 被如此年长之人称作“长官”,王奉有些不好意思:“庞老将军,部队行动缓慢,救援来迟,还请见谅。” 见对方这般客气,庞炳勋老脸一红,分明是自己的部队作战不利,才不停地催促支援。 “哪里话,哪里话,外面风大,快进来坐坐!” 徐祖贻也站在一旁,默不作声,向王奉微微点头示意。 一行人走进破败的指挥所。 庞炳勋亲自搬来一把椅子,拍打掉上面积落的灰尘,让王奉率先落座。 若论军衔,他要比王奉高上一级。 但战争年代,最不值钱的就是军衔,一个势力稍微大一点的土匪头子,都能被加封少将。 火线升迁更是随处可见。 要是论资历,他打了一辈子仗,也赶不上人家半年所创造的功绩。 哪还有脸皮倚老卖老。 王奉也不客气,直接一屁股坐下去,抬头看了眼作战地图,当即聊起了正事:“目前你们第三军团,还有多少兵力能参加战斗?” 庞炳勋站在一旁,掐着手指头算了下:“恐怕充其量只有两个团了” 王奉眉头紧锁。 两个团能干什么? 在数万人对弈的战场上,连个浪花都翻不起来。 看来又是要孤军奋战了。 见王奉这样的表情,庞炳勋忙不迭道:“王长官别嫌少,这两个团可是我在西北军时一手带起来的部队,哪怕让他们顶着重机枪和鬼子肉搏,也绝对不带含糊的!” 王奉点了点头:“如此甚好。” “目前的形势很紧急,我就长话短说了,摆在咱们面前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快速巩固临沂城防。” “临沂周边只有几条河流,连个山包都看不着,鬼子坦克想来就来,想走就走。” “我的建议是,立刻在临沂四周构筑反坦克工事,埋设地雷也好,挖掘沟渠也罢,总之要务必拖延鬼子坦克的行进速度。” 庞炳勋连连点头:“是,是” 王奉接着往下说:“这部分任务,交给你们第三军团,有把握吗?” 面对武装到牙齿的第二师团,自己手下的部队都有用处,修筑工事这种脏活累活,直接甩给战斗力基本丧失的第三军团,也算是让对方有点战役参与感。 庞炳勋点点头。 多大能力办多大事,第三军团损失成这个样子,以后再补充的士兵,就不是响当当的西北汉子了。 他得给部队留点火种。 徐祖贻在一旁忽然说:“前不久李长官发来电报,第二十二集团军正驰援腾县,或许能帮我们分担一部分压力。” 王奉转过头:“川军?” 徐祖贻点了点头:“是邓锡侯的部队。” 现在的川军,可谓是声名狼藉,位于国军金字塔的最底层。 哪个战区都不要,跟个皮球似的,被来回踢。 山西抗战时,阎老西直接给统帅部发报,言辞激烈,称其:“抗日不足,扰民有余。” 于是军委会打算把第二十二集团军调给一战区。 哪曾想程潜直接一口回绝,说的话更难听。 “阎老西都不要,你们要送给我?我不要这种烂部队!” 其实并非川军本质如此,邓部原驻川西成都,对外水路交通被刘湘把控,无法购买弹械补充,士兵所用枪械半数为土造,性能极其低下。 此次激于民族大义主动请缨出川抗战,仓促出师,远道跋涉,沿途又无补给兵站提供支援,无奈之下只能就地购买。 对军纪难免会有影响。 王奉倒觉得没什么。 川军虽然武器落后了很多,但在民族危亡之际,抗战意志和决心,远超国内大部分军队。 当下第47军还在长治抗战,也没见出什么幺蛾子。 纯是各地方军阀的鄙视和污蔑罢了。 战区不给人家补给,那就只能自行筹措,败兵之际,士兵强买强卖在所难免,却被说成是“土匪军”。 也是够可笑的了。 “那这样一来,战局就容易很多了。”王奉松了口气。 腾县至临沂,直线距离超过百公里,若是同时面对第二,第十师团,战线拉的太长,还真有些应付不过来。 王奉咳嗽了一声:“好了,战况紧急,今天就先说到这吧,临沂城的防务,就有劳庞老将军了。” 说罢,便率领一众军官转身离去。 他还有很多事情要做,相比于临沂城的防务,既定的欺骗性战术,才是重中之重。 庞炳勋和徐祖贻跟在后面,一直将王奉送出了指挥所。 望向远去的车队,庞炳勋长叹一声:“还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啊!” “我们这一辈老喽,不中用了.” 王奉雷厉风行的做事态度,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年轻人,就是有股子冲劲! 徐祖贻在一旁笑了笑。 他只是战区参谋长,不管是在长官部,还是在下辖部队中,都无法直接干预作战指挥。 此番前来临沂,是奉李宗仁之命在前线督战。 因此方才部署作战命令时,他并未插嘴。 “走吧,日寇来势汹汹,我们还得早做准备。“ 临时指挥所内。 赵方远趁着王奉外出,前往第三军团指挥所的工夫,已经将临沂城中情况详细汇总出来 “长官,目前临沂城百姓,尚有半数还未撤出。” “您看要不要” 要说哪个群体受战争波及最大,非普通老百姓莫属。 王奉想了想,摇摇头:“先不管了,我们尽可能保住临沂城就是了。” 背井离乡哪是件容易的事。 就连闻一多在家书中都曾写到——“我自己出门的本事不大高明,再带三个小孩,一个老妈,我几乎无此勇气。” 要知道这可是清华教授啊,他都这么想,更别提普通百姓了。 第二师团步步紧逼,目前军团并无空余兵力物资来处理此事,只能暂且搁置。 王奉:“立刻按照原定计划部署任务,将第59军骑兵团放在临沂以西,再多做一些假营帐,迷惑日军。” “通知谢尔盖,把城中的日军间谍清除掉,以防计划泄露。” “至于人手.先雇佣城中百姓,多开点工资,每日结算。” 力有不逮,他只能帮到这了,召集百姓做工,万一到时候真要跑路了,也能让大伙手里多点盘缠。 要是调动大规模军队帮助百姓撤离,战线出现空缺,被冈村宁次抓住了机会。 城中百姓就是想跑,都没有机会了。 赵方远点了点头。 “长官,以骑兵团的规模,即便不正面遭遇日军骑兵旅团,也很难发挥作用,要不要扩充一下?” 关于这个问题,他在行军路上想了很久。 就算骑兵团能穿插到日军背后,恐怕对战局的影响也微乎其微。 王奉眉头紧锁:“你去统计一下,部队还有多少闲置的战马,和会骑马的普通步兵。” 骑兵有自己的一套战法,会骑马的步兵,算不上严格意义的骑兵。 但这已经够了。 都二战时期了,他真没指望骑兵战术能发挥多么举足轻重的作用。 重机枪疯狂扫射下,骑兵像割麦子一样成片成片倒下。 战马,更多的是用来快速行进的工具。 等抵达了作战地点,再下马采用步兵的方式作战,才是正解。 赵方远点了点头:“好,我这就去准备。” 临走时,王奉补充道:“电告楚云飞,让他的预备一兵团,去把张虎所部替换下来,长期疲劳作战,恐怕于战斗不利。” 在战线完全摆开之前,他还不愿意放弃沂水西岸的据点。 要不是红旗一兵团吸引日军注意力,现在第二师团恐怕都要兵临城下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