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赵高指鹿为马!真·世间良将叶完!13 庆历五年十一月底,庆国定州阳关。 李长安对众人说道,“西秦国虽然兵精粮足,但是它有个致命的缺陷。” “西秦国的皇族十分弱势,大权都在宦官高要和大将军韩信手中。” “两人平时能维持和睦,但是一旦内忧外患,国中生变,他们的分歧一定会显现出来。” 叶完若有所思的说道,“现在北蛮即将南下,我们有意北上,正是他们压力最大的时候。” 王启年接着说道,“那我们再给他生一点变故,在西秦国应该会有变乱发生。” 叶完凝眉道,“给他们搞一点什么变故好呢?能让他们暴露出内部问题。” 宫典的神色有些欲言又止,最终他还是没有忍住。 “一国最大之变故,莫过于皇帝被刺杀。” 他和叶重就是因为皇帝被刺杀,才被牵连外放的,所以最先想到了刺杀皇帝。 宫典接着说道,“韩信和上杉虎已经北上抵御北蛮,朝中宦官把持朝政。” “如果这个时候皇帝死了,肯定会有好戏看的。” 叶重说道,“但是,根据鉴查院提供的情报,西秦皇帝对于朝政的话语权不大。” 宫典却坚持道,“皇帝之位至关重要,一旦皇帝死了,必然涉及到继承人的问题。” “高要和韩信看中的继承人会一致吗,或者说,这两人会不会有自己的野心?” 李长安赞赏道,“宫将军不愧是禁军统领出身,对于宫闱之事真是一语中的。” 他转头对王启年说道,“王启年,这件事你亲自去办!” 王启年立刻应道,“谨遵大都督将令!” 五天后,王启年来到了西秦国皇宫。 他来到了赵高的房间,麻溜的跪倒,“弟子王启年,见过老师!” 看到王启年,赵高笑的嘴都合不拢了。 “启年来了,快起来,快起来,六年未见了!” 王启年笑着说道,“老师和六年前一样雄姿英发啊!” 赵高骂道,“瞎说,我想雄也雄不起来啊。” “怎么样,殿下有什么指示?” 王启年说道,“殿下的意思,杀了西秦皇帝,然后你和韩大将军之间假装生了龃龉。” “韩大将军领兵在外,不服您扶立的继承人,于是拥兵自重,威胁您要清君侧。” “这样的话西秦内乱,北齐也会想着趁火打劫,你被逼终无奈,举朝投降南庆军队。” 赵高呵呵笑道,“好啊,扶立一个别人不服气的继承人,这个为师最擅长了。” “伱好不容易来一次,刺杀皇帝的事情,为师去办吧。” “这些年为师研究做菜颇有心得,你可得尝尝为师的手艺。” 王启年就知道,这趟任务非常简单,赵高会帮他办的。 半个月后。 南庆,御书房。 陈萍萍和庆帝相对而坐,陈萍萍正在讲述西秦国发生的怪事。 “陛下,永王殿下派王启年刺杀了西秦国皇帝,西秦朝野震惊。” “宦官高要主张拥立十岁的小皇子登基,方便其控制朝政。” “大将军韩信和征北将军上杉虎,对此颇有微词,但高要并不理会二人的意见。” “小皇子登基后,一日朝堂宴饮,高要命人牵了一只麋鹿上殿,还说那是一匹马。” “朝中大臣,多数人都说的确是一匹马,只有少数人说那是一只鹿。” 那些说马的大臣,大多数都是罗网成员,事先演练好的。 但是也有不少大臣,是真的怕赵高,真的指鹿为马。 庆帝瞪着眼睛,听着这个离谱的故事,“然后说鹿的大臣,就被高要杀了?” 陈萍萍点了点头,“没错,全部坑杀,一个不留。” 杀掉西秦国的保皇党,也为西秦整体投降南庆做好了准备。 “韩信上杉虎对此大为激愤,声称要清君侧,剪除高要!” “如果不是北蛮即将南下,说不定西秦已经生出内乱了。” 庆帝目光中生出了一丝疑惑,“但是之前你们鉴查院的情报上说,高要和韩信相处甚笃,互相信重啊。” 也正是因为这个情报,庆帝和秦业才觉得西秦不容易击败。 其实这个情报是千真万确的,庆帝和秦业的判断也是非常精准的。 后来指鹿为马,赵高和韩信生嫌隙,全都是表演出来骗人的。 陈萍萍露出一丝苦笑,“陛下,人是会变的,韩信初掌军权,自然对高要感激涕零。” “现在站稳脚跟了,就有了自己的想法,看不惯高要弄权。” “国无圣君,国本不固! 还是因为西秦没有一个如陛下般圣明的君主啊!” 庆帝有些鄙夷的说道,“朕高估了宦官高要的手段和能力!” “但是,从这些年他干的那些事来看,他不像如此糊涂的人。” 陈萍萍分析道,“内忧外患之下,突然发生变故,就会暴露本来隐藏的矛盾,永王殿下这一招很高明。” “北齐得知消息后,已经派遣十万大军前往西秦边界,准备趁乱捞取好处了。” 西秦国所占之地,原来都是北齐的诸侯国,哪怕李长安能占一半,也是开疆拓土的大功劳。 庆帝隐隐觉得,李长安又要捞个大功劳回来了。 北齐,御书房。 太后和小皇帝,正在听着卫华报告最新的情报。 “太后,陛下,西秦国内忧外患,我们十万大军已经在边界待命。” “宦官高要来信,声称南庆大军压境,韩信意欲自立,西秦已经无法支撑。” “他愿意将都城琅琊城献给大齐,恢复大齐属国的地位,还希望太后和陛下对他既往不咎。” 西秦国造了北齐的反,击败了北齐多次大军镇压,死在西秦军队手里的北齐士兵足足有数万人。 小皇帝问道,“琅琊城中还有多少西秦军队?” 卫华答道,“应当还有精兵六万,两万禁军,四万都城卫军。” 小皇帝分析道,“西秦军队非常强悍,但是这次腹背受敌,高要也是没办法才请求归附。” “但是他这六万人,挡不住韩信的将近十万大军,如果李长安再趁火打劫,他必死无疑。” 卫华接着说道,“所以高要邀请我十万大军进入琅琊城,帮西秦稳固局势,对抗南庆和韩信。”“西秦本来就是我大齐属国,现在濒临险境请求归附也在常理之中,朕觉得倒是可以接受。” 卫太后接着说道,“但是,李长安十万大军,还在定州虎视眈眈。” “而且,李长安为人阴险无耻,贼不走空,城府极深,他不趁火打劫是不可能的。” 卫太后对李长安的评价是咬着牙说的,毕竟她自己是深有体会。 但是在战豆豆的心里,对李长安还是很欣赏倾慕的。 “我们和西秦合兵之后有十六万人,琅琊城也是坚城,李长安孤军深入攻打坚城,并不明智。” 长期以来,哪怕是庆帝盛年时期,南庆军队都没有深入北方太远。 因为孤军深入太险,而且粮草补给困难,庆国在北方更是没有民心基础,兵员也很难补充。 卫太后点了点头道,“皇儿的话不无道理,但是本宫总是觉得不太放心,不如听听大臣们的意见吧。” 次日朝会上,令卫太后意外的是,除了原本的帝党之外,还有不少重臣都同意小皇帝的意见。 甚至连长宁侯卫壁,也对李长安不敢贸然北上充满了信心,他可是太后兄长,锦衣卫镇抚使卫华的父亲。 罗网在上京的发展,比在南庆京都城还发达,长宁侯卫壁贪财好色,是重点攻略对象。 再加上锦衣卫府衙中得到的一些重臣的把柄,罗网才能威胁这么多人支持小皇帝。 最终,卫太后拍板,决定大军西进琅琊城,光复西秦国! 定州,阳关。 王启年刚刚念完了赵高的最新来信,帐中将领一时陷入了沉默。 赵高的来信,说的是愿意和李长安里应外合,吃掉北齐的十万大军。 然后西秦举国投降南庆,成为南庆属国,这个诱惑不可谓不大。 此时的军帐中,除了叶家一系的将领,另外五万边军的将领也赶来了。 这些将领隐隐以秦易为首,这人也是秦家第二代的重要人物,秦恒的堂兄。 叶家、秦家大多数将领的意见,都比较保守。 “大都督,我军从未深入北上,不如趁乱夺取西秦南部一些城池,也算开疆拓土的大功。” “西秦本来就是北齐属国,要是西秦和北齐狼狈为奸,我们孤军深入将会非常危险。” “就算高要是真心归附,但是有北齐十万边军阻挠,打起持久战来,我们必定要吃大亏。” 这一次,还是年轻胆大的叶完提出了不同的意见。 “大都督,末将认为,宦官高要,一个无后的阉人,必然无远虑。” “他跟我们传信的同时,一定也跟北齐有连通,他是两边下注,待价而沽。” “西秦国和北齐数次大战,北齐损兵折将,高要也担心北齐会清算,对北齐并无偏向。” “北蛮各部落南下,北齐的精锐骑兵也不敢擅动,这次去西秦的十万兵马,以步兵居多。” 听着叶完的话,叶重心里猛跳,这小子不会要带着所有骑兵千里奔袭,去截杀北齐大军吧。 “叶完,你小子想做什么?” “大庆军队,从来没有深入北方那么远过!” 李长安不以为然的说道,“本王觉得叶完说的有些意思,继续说下去。” 叶完接着说道,“大都督,北齐边军已经开始向琅琊城进发,估计十日左右就能到达。” “您可以给高要回信,许以高官厚禄,允许其投降后继续掌空西秦。” 叶完说到这里,秦易就反对道,“叶将军,此事需向陛下请旨。” 叶完冷笑着说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等你请完旨意,西秦都被北齐收回了!” “所为兵贵神速,战机稍纵即逝,犹犹豫豫必定错失良机!” 李长安冷眼旁观,听到叶完的话,叶重急的直冒汗,宫殿面色毫无波动,不知道再想什么。 “本王都督两州军事,陛下钦命灭国大任,这等小事无需请旨,叶完继续说。” 叶完顶着父亲叶重喷火的目光,继续说道,“可请影密卫在琅琊城散布流言。” “就说北齐已经准备清算西秦官员将领,连每个级别怎么处理都想好了,首犯高要凌迟处死……” “然后……请大都督将征西军五万精骑全部交由末将率领,千里急行至琅琊城外!” “只要打乱北齐阵脚,高要必然派遣西秦军助战!” “如此,可得西秦国归附,吃掉十万北齐边军!” “此乃开疆拓土之大功,还能重创宿敌北齐,大都督,不能再等了!” 叶完的话,顿时激起了几乎所有人的反对。 “算上情报传递时间,北齐军已经出发数日了,估计还有三四天就能到达琅琊城了。” “你三四天能行军一千里吗?太冒险了!” “如此孤军深入,若是被北齐和西秦联手针对,五万精骑尽丧,悔之晚矣!” “大都督,此议断不可行!” 叶完坚持己见,一点都不退缩。 “大庆精骑日行三百里不在话下,时间完全足够!” “当年陛下第三次北伐,出兵之时,胜算尚不及今日!” 叶重怒道,“叶完放肆,你明知陛下那次败了,还差点命丧北魏!” 叶完斩钉截铁的说道,“父亲多虑了!此一时彼一时!” “现在的北齐没有战清风,甚至没有上杉虎!” “孤儿寡母不成气候,数次败于西秦已然是颓势尽显!” “如果陛下不是忌惮大宗师苦荷,早就挥师北上了。 区区北齐边军,插标卖首的废物罢了!” “此时不战,更待何时!” 接着,叶完跪地说道,“大都督,如果错过这次千载难逢之良机,殿下再想攻灭西秦,难如登天!” “末将恳请大都督殿下,速速决断!” 对着营帐中的争执,李长安很快就有了决断。 “叶重,你生的的好儿子!叶完不愧是世间良将!” “传令,速速抽调各部精骑五万,调归叶完麾下,如有违令者,斩!” “叶重为主将,宫典、秦易为辅,带领剩余五万步卒守住阳关,若阳关有失,提头来见!” “王启年,传令五百影密卫配齐战马!” “此次奇袭,本王与叶将军同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