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白衣观音至,青苍流民归心! 从雍州来沙洲的路上,李长安积攒了近千万两白银和数十万石粮草,这些都是重整沙州的基础。 这些钱粮足以支撑沙州一两年时间,但是再往后就要坐吃山空。 李长安的计划是,以战养战! 靠着沙州居民耕地收粮,难以迅速崛起,想要崛起就要从敌人手里抢。 之前番人、北莽劫掠沙州的钱粮人口,现在都要全部吐出来。 金昌城西门。 流民聚居的区域,归义军正在给这些流民分发粮食。 突然间,一队队骑兵从城门飞驰而出。 黑色骑兵人马都是玄色重甲,白色骑兵则身着白甲,白马无甲。 七千人的骑兵,杀气腾腾,从城中路过,引来了百姓驻足围观。 “这就是唐王的玄甲军、白马义从!” “好威武的军队!之前从未见过如此令行禁止的队伍!” “听说他们要去接收玉门郡,还要把甘台郡也抢回来!” “唐王真是胸怀大志!” 李长安这次进入沙州,杀伐果断,雷厉风行。 所以,老百姓们都有些惊疑不定,一时反应不过来。 李长安知道,积累威望需要时间,等顺利接收玉门郡,一切就水到渠成了。 李存孝带兵出城,流民中立刻跑出一万多青壮。 因为张义朝向他们传达了李长安的命令,如果他们跟随李存孝去接手玉门郡,就可以分给他们家人土地。 所以,这一万多青壮年,要主动参军了。 对于拿回玉门郡和甘台郡,李长安并不担心。 白衣观音一定会遵守诺言,所以拿回玉门郡只是剩下交接过程而已。 占据甘台郡的鄯善部落已经元气大伤,十五万可战兵力只剩下三五万,哪里有实力和李长安抗衡。 这半年,李长安麾下的高手数量也在增加。 李长安的众侍妾中,红薯最先突破了境界。 因为红薯修炼双修功法最为卖力,所以从伪金刚、伪指玄突破到了金刚境初期、指玄境初期。 这种两境同修的情况,也算是非常罕见了,现在她的实际战力相当于武夫指玄初境。 青鸟实打实的修炼到了金刚后期,这也是和红薯较着劲,一天也不肯放松。 然后,徐渭熊也踏入儒门天象境,虽然是刚刚入门,但是实力并不弱。 八玲珑传来消息,乾杀、坤婆两位也突破了一品。 在李存孝大军出发后没几天,武帝城的宫半阙也找到了金昌城。 李长安本就是要跟王仙芝开个玩笑,没想着置于宫半阙于死地。 于是,李长安如法炮制,立下三年效力之约。 宫半阙也答应为李长安效力三年,之后李长安给他解除业障。 这么算下来,李长安麾下已经高手如云。 天象境,有诸葛亮和顾大祖,李长安自己完全可以算天象境战力。 指玄境,有曹正淳、吴六鼎、翠、宫半阙、红薯。 金刚境,有李存孝、乾杀、坤婆、青鸟、徐渭熊、五具符将红甲。 虽然和离阳朝廷、北凉还是有差距,但是比起武林中的大宗门已经差不多了。 李存孝接收沙州的消息还没有传来,白衣观音带领五千僧兵到达金昌城的消息,已经不胫而走。 沙州地处西北,信奉佛门的人大有人在。 这一天,白衣观音坐着十六人抬的纱轿进入了金昌城。 白衣观音,是密宗红教的掌教,更是瓦楞番人的实际领袖。 这位六珠法王,在红教信众眼中,简直就是天仙活佛。 白衣、白壶、白蛇,貌若天仙。 而现在,这位白衣观音,竟然来到沙州谒见北凉王! 金昌城中的百姓,彻底震惊了。 “传说白衣观音被唐王打败,归还玉门郡,看来真有其事!” “以前黄大人连年请白衣观音来传教,人家从来都不理会!” “是啊,据说白衣观音有意倒向北凉!” “王爷真是神通广大,竟然连白衣观音都俯首称臣!” 坐在纱轿中的白衣观音,心中更是五味杂陈。 她如果不给足李长安排场,真是怕李长安不给她解药。 所以这次来之前,早就放出风去,她是来谒见唐王,姿态非常之低。 五千僧兵驻扎在金昌城外,白衣观音带着弟子和数十名亲兵,到了唐王府。 这个时候,青鸟带着几名锦衣卫,来到了王府门口。 “传王爷令,请六珠法王一人进府,其他人等暂居驿站!” 高贵的白白衣观音,只能走下纱轿,赤裸的双足踩在了冰冷的地板之上。 她转头对弟子和随从说道,“你们先去驿站,有玉门郡交接的消息立刻传给本座。” 众弟子和随从,虽然觉得沙洲唐王无礼极了,但是白衣观音不发作,他们也是无可奈何。 就这样,白衣观音被青鸟和锦衣卫带进了王府之中。 青鸟将白衣观音带到了一间客房门口,“法王,王爷请你暂居此处。” 六珠法王面色疑惑,“王爷来信相召,本座立刻星夜赶路,为何现在却不相见。” 青鸟答道,“王爷说了,等玉门郡顺利交接,王爷自会见你。” 说完话,青鸟就带人离开了,白衣观音居住的小院里,前后门都被锦衣卫把守。 看这架势,李长安是要把她软禁在此了。 白衣观音不禁苦笑一声,“王爷的业障霸道,我又怎么敢不遵守约定。” “既然说了玉门郡要归还,那就一定不会食言。” 李长安将白衣观音软禁,当然是为了玉门郡顺利交接。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说不定玉门郡的番将会拒不交接。 李长安计划收服白衣观音之后,利用瓦楞的力量,将鄯善彻底消灭! 西域密宗红、白、黄三教,分别占据三大部族瓦楞、鄯善、雅隆。 其中,瓦楞和鄯善和沙州接壤,所以才能夺取玉门郡和甘台两郡。 剩下的敌人,就是东边的北凉、北边的北莽、西北的散居胡人。 虽然还是好几方敌人,但是能稳定两个方向总是有利于发展的。 更何况收服瓦楞之后,白衣观音还能支援上万僧兵。 白衣观音被软禁,她也没闲着,马上给玉门郡番将去信。 无论如何,先保证沙州玉门郡顺利交接。 据她的观察的,这个唐王李长安应该是志向不小。 更现实的是,李长安已经和鄯善交恶了,那其实可以算瓦楞的盟友。 番人的三大部族,也是相互征战了数百年的。 白衣观音也在幻想,如果能灭了鄯善,就算归还玉门郡、甘台两郡也不算什么。 好在有惊无险,半个月后,李存孝传来了玉门郡顺利交接的消息。 瓦楞部落全军,撤出了玉门郡。 这个时候,白衣观音也得到了李长安的接见。见到李长安的时候,他的身后站着白衣姜泥和青衣青鸟。 两人一人持剑,一人持枪,神色戒备的看着白衣观音。 白衣观音总觉着空气中有股奇怪的味道,但是她又从来没有闻过。 时隔一年,李长安积威更甚,颇具威严。 “密宗红教六珠,见过唐王,再次见面,荣幸之至。” 李长安看着这位绝美如仙的女子,也不拐弯抹角。 “顺利交接玉门郡,本王很满意,你没有耍样。” “本王已经下令,继续攻打鄯善部落占据的甘台郡。” 听到这里,白衣观音问道,“殿下是否有意灭掉鄯善部落?” 西域番人部落太过荒芜,但是李长安不允许有任何敌人在。 所以,他不但会灭掉鄯善,甚至连雅隆也要一起消灭。 最后剩下白衣观音的红教和瓦楞部落,然后通过白衣观音间接控制西域。 当时,这个计划现在还不能说。 “本王为何要消灭鄯善,说不定鄯善过不了多久就要向本王投降了。” 白衣观音听话沉默不语,李长安显然是要看谁更听话,就把谁留下。 但是,主动权在李长安手里,白衣观音也是无可奈何。 就这样,白衣观音被软禁在了沙州王府中。 只要白衣观音在,瓦楞部落就会投鼠忌器。 李存孝和陆诩继续收服甘台郡,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时已入冬。 西北的冬天,要比雍州冷得多。 李长安在等待李存孝消息的时候,诸葛亮匆匆赶来了王府。 诸葛亮带着一身雪,做到了李长安的火炉边上。 “王爷,今年的雪灾异常严重,青苍的那些流民,估计又要冻死不少。” 每年的冬天,都是青苍流民最难过的鬼门关。 一向冷漠的黄伯仁,受徐骁的指使,是决不会给流民帮助的。 二十万流民,每年死去数千是常态。 诸葛亮心中着急,但是又拿不定李长安的心思。 虽然沙洲现在还算富裕,但是毕竟那些流民和沙洲无关。 让他们冻死数千,来年春天再去招揽,反而效果更好。 “殿下,老臣不知该如何处置。” 李长安沉吟了一会儿说道,“这有什么好说的,当然要救了。” “你负责拨付银两,让张议朝带人去就在支援。” 既然现在还算富裕,那就没必要让数千人枉死。 诸葛亮站起身,深深的揖了一礼,“殿下仁义。” 李长安笑道,“孔明,沙洲和青州不一样,本王要的是人心。” 他差一点就脱口而出,夫济大事者,以人为本。 “正好冬日有暇,本王也去一趟吧。” 诸葛亮颔首道,“殿下高见,民心可用。” 当天下午,李长安、张议朝、赵定秀一起,带着五千归义军和御寒衣物离开了金昌。 青苍郡,是沙洲最荒凉的郡,荒凉到没有官员驻守。 这里没有雍州的繁华与喧嚣,只有茫茫的雪原和连绵不绝的群山。 大雪覆盖了山川,一片洁白无瑕,仿佛是天地间最纯净的存在。 凛冽的北风呼啸而过,卷起漫天飞雪,犹如千军万马奔腾而过。 在这片冰封的世界中,偶尔可以看到几座孤零零的茅屋,炊烟袅袅升起。 大雪之中,李长安看到几个十一二岁的精壮半大小子,正在踢球玩。 他仔细一看,那颗足球可不就是一颗骷髅。 传说中,青苍流民把北凉士兵的头颅当球踢,看来是事实了。 随着李长安的部队渐渐靠近,那些孩童纷纷躲回了城中。 残破的城墙之上,简陋武装的弓箭手严阵以待。 这些年来,北凉军就在这里一次次拿流民练军的。 张议朝一马当先,大声喊道,“我们不是北凉军。” “唐王殿下亲至,为你们送来过冬衣物和粮食。” 如今郡城中散居着十几万流民,消息很快就传开了。 这些衣衫破旧,在寒风中冻得脸色发红的流民,有不少人挤出城门观看。 没多久,十几个流民中的宿老挤出了人群。 他们并不敢完全信任李长安,所以先来交涉一下。 这些流民中,有不少北汉和西蜀的亡国遗民。 一些当过官的,一眼就认出了赵定秀。 “赵大学士,你也在此!” 赵定秀也看到了好几位同僚,顿时眼眶一红,翻身下马。 看到昔日的同僚现在衣衫褴褛,在这西北荒野困居数年,赵定秀忍不住心如刀绞。 同僚老乡相见,总少不了泪洒当场。 这样一来,这些流民宿老也渐渐的放下了戒心,安排青壮年来搬运东西。 李长安也带着张议朝和赵定秀,在城中查看起来。 一个老人说道,“唐王殿下,昨日又冻死了十几个人。” “要不是您来支援,这一冬青苍郡可能要冻死上万人啊。” 李长安听着老人絮絮叨叨说着现状,目光却被争抢着领取物资的流民吸引。 一个颤巍巍的老妪,拖着一条冻僵的腿,牵着一个几岁大的男孩。 两人都穿着草鞋,在寒风中冻得瑟瑟发抖。 李长安走到那孩子身边,轻声问道,“冷不冷。” 男孩目光躲躲闪闪,显然是害怕一身甲胄的李长安。 “冷。” 老妪带着孩子,抢东西都抢不到好的。 李长安看着双耳和手足布满冻疮的孩童,心中多少有些不忍。 他摘下身上的大氅,就要给孩童绑上去。 看着这可怜的孩子,文人出身的赵定秀早就心如刀割。 再看到李长安的举动,他立刻跪了下去。 “王爷千金之躯,不可如此啊!” 李长安摇了摇头,坚决的摘下大氅披在男孩肩头。 “区区一件袍子,换一个沙洲铁血儿郎,本王赚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