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天脉者的动议!范建秉性纯良! 太子和二皇子走后,庆帝赞叹道,“今天当街杀程巨树,杀得好!” “大战在即,当街斩杀北齐刺客,正可凝聚民心!” 李长安答道,“陛下,这正说明民心可用,是时候开战了。” 庆帝摇了摇头道,“都到这份上了,就等鉴查院调查结果出来吧。” “到时候将调查结果公布天下,举兵伐齐也算师出有名。” “这里有一份鉴查院的密报,你看一看。” 李长安接过密报,才发现这个消息前两天已经听惊鲵报告过了。 北齐大战在即,也在想方设法凝聚人心,他们的办法是册立天脉者。 其实就是在齐国神庙搞个仪式,由苦荷给海棠朵朵授予一对新战斧。 然后宣称海棠朵朵是整个天下的天脉者,特长就是战斗,宗师之下无敌! 在这个世界的传说中,天脉者是上天的血脉,某一项能力非常突出,能够推动整个社会进步。 北齐根据海棠朵朵过人的武学天赋,将她宣传成善于战斗的天脉者,以此凝聚人心,抵抗南庆的压力。 “陛下,海棠朵朵连春药都怕,算哪门子天脉者?” “北齐不会以为,弄个天脉者出来,就能在战场上打败大庆了吗?” 庆帝也是面带嘲弄的说道,“北齐全国尊奉神庙,这一招确实能提升他们的士气。” “国力和军力摆在那里,这一战他们必败! 但是有苦荷在,想消灭北齐也是不可能的。” 庆帝的话说道透露着无奈,大宗师不灭,天下的确无法统一。 “陛下,您是想让臣弟想办法,刺杀了这个海棠朵朵?” 庆帝摇了摇头道,“你的人杀不了她,也没有必要。 朕早就在琢磨,如何应对这件事。” “他们不是崇敬天脉者吗,那就釜底抽薪,找一个真正的天脉者出来!” 李长安专门了解过天脉者,“陛下,天脉者都存在传说之中,到底是如何产生的,谁也不知道。” 其实所谓天脉者,就是神庙选择的人,授予了某项特别的技能,推动人类社会进步。 庆帝突然笑了起来,“你说得对啊,谁都不知道天脉者如何产生,也没有人见过真正的天脉者。” “苦荷送两把斧子,就说海棠朵朵是天脉者,北齐不是还有一大批人相信吗?” “他们能造出一个天脉者,我们为何不能!” “长安,朕想把伱造成全天下的天脉者!” 听到庆帝的设想,李长安有些惊讶,因为原剧中没有这件事。 估计是因为北齐的文坛优势不明显了,他们得设法营造软实力上的优势,才将海棠朵朵册立成天脉者。 庆帝见李长安吃惊,开始得意的说起自己的想法,“你的诗、书、画三项,已经是天下第一!” “你这样的天才,也是百年难得一见,大庆说你是天脉者,你就是天脉者!” 李长安咧了咧嘴,“陛下,你让我当神棍骗人啊?” 听到李长安的形容,庆帝伸手指了指李长安,“你他娘的果然是天才,神棍这个词用得好。” “我大庆文武都给你造势,鉴查院再全天下宣传,你的诗书画才华又摆在那里,由不得人不信。” “海棠朵朵会什么啊,就会打架而已,能打就是天脉者?问题是她也不怎么能打!” “到时候我们会说你是天下唯一的天脉者,海棠朵朵是冒牌货,让北齐人心尽丧!” 李长安仔细琢磨了一下,发现庆帝的想法可行,简直就是杀人诛心,釜底抽薪! 北齐最崇信神庙,凝聚人心也是靠圣女、天脉者这种宗教手段。 在对方最强大最倚重的地方下手,毁其根基,很有眼光。 “陛下这么一说,臣弟觉得此事可行!” 庆帝露出狡猾的笑容,像一只看到猎物的老狐狸。 “这次和北齐一战,我们一定能获胜,到时候挟大胜之威,给你也搞个册封仪式。” 战后应该有谈判,北齐、东夷城使团都会来的。 “陛下,如果北齐、东夷城的人也在场,最好能强迫他们承认,岂不是效果更好。” 庆帝被李长安的点子惊艳到了,“妙啊……具体的册封方式,朕就交给你想了。” “要想出一个让北齐不得不服气,传出去全天下都信服的方式,将你册封成天脉者!” 李长安脸皮跳了跳,怎么又摊上任务了,躲都躲不开。 听庆帝的意思,像海棠朵朵那样的仪式太简单了,还要搞出样来。 老登啊,你可真能折腾人! “长安,你回吧,你不用上战场,打仗的这一个多月里,你慢慢想。” “有点想法之后,记得来找朕啊!” 庆帝最后的话,语气中还带着一丝兴奋和期待。 其实他已经琢磨了很久,毕竟海棠朵朵天脉者的风声,已经传出来三四个月了。 李长安不得不承认,在君权神授的皇权时代,庆帝的办法很实用。 至于具体的仪式怎么办,李长安其实并不苦恼。 他脑子里有历朝历代跳大神、搞巫蛊、装神棍的故事,随便拿出来一个应该就能用。 李长安走后,侯公公小跑着走入了御书房。 “陛下,小范公子在鉴查院正式调查之前,抢先审问了魁。” “内廷密探远远听着,他和宗追似在计划追踪之事,应该是有所收获。” “鉴查院密报,朱格已经开始追击北齐密探司理理,比范闲早将近一天时间。” 庆帝说道,“如果范闲能问到司理理的消息,还能将她抓回来,也算有些本事。” “你明天继续关注范闲的事,让范建进来吧。” 侯公公退下后,将在门口等了两个多时辰的范建叫了进来。 范建一进门,庆帝就是一通劈头盖脸。 “范建!你他娘的,你脑子呢?!” “范闲刚入城就被人算计,你居然不增加他的护卫!” “要不是影密卫正好在牛栏街附近,今天范闲就死了!” 在庆帝面前一向不怎么拘礼的范建,直接跪了下去。 “陛下,臣罪该万死!都是臣的过失,险些让范闲丧命!” “臣无论如何也想不到,有人敢在京都白天刺杀!” “对方不但动用了七名高手,竟然还有军械弓弩,实在胆大包天!” “从今天下午开始,臣已派遣两名八品上虎卫,远远跟随保护范闲!”庆帝冷眼看着范建,“范闲要是死了,你也不用活着了……起来吧。” 范建听到范闲被刺杀的消息,也是震惊不已,但更多的是自责。 他手里是有虎卫的,但是根本没想到会有人这么大力气刺杀范闲。 庆帝瞪着他说道“你说说,是谁要刺杀范闲?” 范建想了半天,也没说出了所以然,“现在还不好说,臣知道的信息也不多。” “而且诸事烦扰,就算亲眼所见,也不一定就是实情,还是等鉴查院的调查结果吧。” 范建心里当然有所猜测,但是没有实证他可不敢胡乱说,眼前的庆帝早就不是儿时玩伴了。 庆帝冷笑了一声道,“老狐狸,越老越奸猾。” 范建心中一凛,陛下这是真着急了,自己骂自己了。 表面上,范建面不改色,“臣,秉性纯良,当不起如此评价。” “臣现在已经后悔了,就不应该把他接入京都。” 虽然范闲是范建接入京都的,但其实是庆帝在背后谋划,根本不是范建能决定的。 “京都一直都是这样的京都,是你自己办事不力,思虑不全。” “既来之,则安之,以后长点心吧!” 庆帝拉起弯弓,一支锋锐的箭矢嗖的一声射入远处的盔甲。 “猜猜看,范闲能不能抓住司理理?” “你主持户部多年,筹算行赌最是拿手,敢不敢赌?” 范建垂首道,“臣不敢赌,此事变数甚多,谁知道司理理会不会被灭口。” “范闲刚到京城一个多月,人生地不熟,抓不到也情有可原。” 庆帝眯了眯眼,有些不满意,这都不敢赌,是看不起我儿子啊! 两个老狐狸,对范闲是庆帝私生子是心知肚明,都不点破而已。 “这次抓司理理,算是个考验,能抓着算他有本事。” “几日后少年武魁上殿,朕直接封他做个太常寺协律中郎将!” 这种太常寺八品小官,庆帝早就给范闲想好了。 如果范闲文采出众,就封太常寺协律郎,如果武功拔尖,就封太常寺协律中郎将。 庆帝心里急啊,范闲赶紧做出点事情,朕好给你封官啊! 眼看南庆北齐都要开打了,范闲还是个白身,庆帝能不急吗。 范建面露忧色道,“陛下,朱格才是案件主审,范闲私自出城调查,估计明晨朱格会有所阻挠。” 对于这个忧虑,庆帝眼皮子都不抬,“滚回去,自己想办法。” 范建可以调动红骑,但调动红骑拦鉴查院是越权的,所以他想跟庆帝讨个明旨。 庆帝更恼怒了,既然是越权的事情,朕怎么可能给明旨。 有错误有干系,当然是下属自己承担,还找想上司顶锅,想什么呢! 次日清晨。 范闲和宗追果然被朱格拦下了,理由是范闲私自干预办案。 关键时刻范建带着红骑出现,将朱格的人马拦住,朱格知道红骑是禁军精锐,只能放行。 陈萍萍离开之前曾说过,如果不是谋反、弑君、叛国的大事,不能和范建正面冲突。 范闲和宗追来到了城门口,宗追向城门司官兵询问了司理理的情况。 司理理在众目睽睽之下骑马出城,在出城不远的地方,出现了七个和司理理同样衣着的骑马女子。 之后,八个黑衣女子,策马分不同道路而走,显然是掩人耳目之举。 两人来到城外一处密林,宗追用弹弓打下了一个鉴查院的信鸽。 宗追追踪能力绝佳,熟悉鉴查院信鸽的飞行路线,甚至连信鸽豢养和管理都很清楚。 范闲不禁感慨,要不是有宗追帮忙,他根本就没办法追司理理。 原剧中,范闲入城之后一路扬名,直到牛栏街刺杀才遇到挫折。 但是现在的范闲,入城之后坎坷不断,牛栏街险些就没命了。 所以,他遇事也就更深入的想几分。 他到现在都不明白,这个宗追为什么对他如此忠心。 给他钱他也不要,请他喝酒他说喝酒影响轻功速度。 所以范闲猜测,宗追一定是受人之托,应该就是老师费介所为。 “大人请看,这是鉴查院的消息,朱格已经调动各地密探,开始追捕司理理。” “司理理兵分八路,鉴查院已经在各地围追堵截,咱们只有两个人,追不过来这八路。” 宗追随后拿出了一副天下河山堪舆图,开始指出了司理理的逃亡方向。 范闲不禁发出感慨,“宗追,这是鉴查院的地图吗,画的真好。” 听到夸奖之后,宗追一脸得意,“宗某最擅长堪舆之术,全院所有的地图,都是根据宗某的地图临摹的。” 范闲凝眉说道,“我不相信朱格,我们必须抢先审问司理理!” 宗追建议道,“现在最好的办法,是在院里抓住司理理之后,用提司腰牌半路截人。” 范闲虽然觉得不对,但一时想不出更好的主意,就先这么做了。 两人奔处几里,范闲停下了脚步,“宗追,这事不对劲!” “如果司理理要逃走,为什么要分这么多路,而且都是往北?” “她如此大张旗鼓,就是要引人注目,将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调动到北方。” “如果我是她的话,现在才是她销声匿迹,潜藏出逃的最好时机啊!” 宗追摸了摸胡子,若有所思,“现在北方大战一触即发,北方关隘重镇一定防备森严。” “所以,她真正逃亡的方向,可能不是北边!” 范闲接着问道,“宗追,京都去北齐,除了走北方,还有什么路线?” 两人打开地图,宗追指了指范闲从小长大的澹州。 “大人,这条路最可行!京都一路向东,进入东山路,在澹州城的海港上船,然后由水路逃往北齐。” 范闲仔细查看了地图,发现只有京都东门出去,到达澹州港的道路最可行。 “宗追,事不宜迟,我们马上去追!” “如果我猜错了,再折回来堵院里的人马,也是来得及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