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很残酷。 战争很疲惫。 伟人说,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为什麽苦要排在第一?因为它是长期的,是无法缓解的。 不是痛苦。是艰苦。 光荣在于平淡,艰巨在于漫长。 自从卢沟桥事变以后,到今天,才半个月的时间。 然而,张庸感觉,好像已经过去了好多年。时间特别的漫长。一天比一年还长。 没有热水洗澡。 没有热饭。没有汤。没有可乐。 什麽都没有。 吃不好,睡不好。精神很紧张。 只有硬邦邦的乾粮。爱吃不吃。 当然,你也可以纵兵抢掠,去找老百姓要吃的。不给就抢。 可是,这样一来,就有可能给他们带来灾祸。日寇得知他们资助国军,一定会将他们杀害的。 同时,被抢掠的老百姓,肯定非常气愤,然后去报告日寇。 不要将一般老百姓的觉悟想的太高。 民智未开,穷苦的老百姓根本没有什麽民族意识。更不要说什麽民族自豪感。 说的尖酸刻薄一点,他们根本没有觉悟。 哪怕对方是日寇,只要给他们一点好处,他们就可以出卖国军。 只是我们的历史书不敢提罢了。 在敌后战斗,就是如此的艰难。 所以,在没有群众基础的地区,开展敌后斗争是不可能的。 国军难道不想开展敌后斗争吗?不是不想。是做不到。因为没有老百姓暗中的自愿的拥护。 汤恩伯后来搞的天怒人怨,也是因为纵兵抢掠的缘故。 可是,他能怎麽办呢? 不抢,军队就要溃散。 所以,从根子上,就注定了是无法持久的。 吃饭还好。勉强还能找到吃的。不能洗澡。不能换衣服。才是最最要命的。 每个人的身上都脏兮兮的。各种皮肤病。 以前,觉得亮剑已经很写实,里面的人衣服都是脏兮兮的。 现在才发现,亮剑也有夸张的成分。那边是八路。是晋绥军。而不是数量更多的其他国军。 平时还好。一旦进入战斗状态,所有人都跟叫花子差不多。 包括张庸自己,也是胡子巴扎,浑身都散发着臭味。那是雨水和汗水交替渗透熬出来的。 如果这个时候,他的那些女人看到他,只怕都会退避三舍。 可能还没靠近,就被熏晕过去了。 就一个惨字…… 有办法解决吗? 有。找一个宿营地。 有条件的。 全体洗澡。 换衣服。 洗衣服。 抓虱子。 治疗皮肤病。 尤其是烂脚。 突然觉得,国军光脚其实也挺不错的。 光脚至少没有那麽容易被雨水浸泡,没有那麽容易烂脚。穿布鞋反而悲剧。 布鞋不耐脏,不防水,还无法抵御锐物。几乎一无是处。然而,即使如此,连布鞋也无法做到每人一双。 也没有时间来编草鞋。张庸也不会编。于是直接光脚。 被扎脚怎麽办? 他也不知道。但就是宁愿光脚。 否则,烂脚丫,他实在受不了。 痒死了。 越挠越痒。 这还是他。 堂堂军政委员会督察专员。 部队的最高指挥官。 拥有最好的条件。 他也如此,可想而知,一般的士兵,待遇会有多麽糟糕。 联想到川军投入战斗以后,在装备精良的日寇眼里,可能根本就是一群叫化子吧! 幸好,最近消灭了不少的日寇,缴获了很多的军靴。 焦汝麟丶高友勋等人,常年在战场上活动,摸爬滚打,早就习惯了。 「专员,你得习惯。」 「有一年半载,应该就能适应了。」 两人很认真的安慰张庸。 张庸现在的样子有点怪。 走路有点瘸。 似乎屁股疼。 如果放在后世,说不定会被人误会。 但是在这个时代,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骑马长途跋涉的后遗症。 从石门一路骑马来到居庸关附近,大约三百公里。屁股都几乎磨出血来了。即使垫着厚厚的褥子也没用。 战争就是这样。 骑兵表面上潇洒,背后痛苦谁知道。 然而,再痛也得忍受。 因为要速度。不想做步兵。万一有危险,跑都跑不掉。 此时此刻的北平周围,到处都是日寇。 好几个日寇师团猬集在这里,正筹划着名分兵出击。 因为对华夏军队的战斗力还没有明确的判断,所以,日寇不敢草率。 主要是被他张庸连续偷袭两次,过高的判断了其他国军的战斗力。所以,不敢贸贸然的出击。 一个步兵联队单独行军,有被消灭的可能。 必须要一个师团。 师团还得做好完全的准备。 要重点照顾好自己的炮兵。还需要航空兵掩护。 这样一来,行动肯定就没有那麽快了。 当然,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判断张庸在哪里。 张庸出现的地方,可能有危险。 「前面有人。」 「停止前进。」 张庸忽然举起手。然后跳下马来。 地图显示,西北部,有大量的白点靠近。都有武器标志。人数很多。 应该是自己人。但是不知道是哪一部分的。 「陈汉升。」 「到。」 「西北方,五公里左右,有部队靠近。可能是自己人。你去和对方联系,看看是谁来了。」 「好。」 陈汉升答应着,带人到前面去。 他是二十九军的军官。和西北地方的部队打交道比较多。 其实,二十九军也是西北军的一部分。晋绥军也曾经是西北军的一部分。两者还是非常有渊源的。 默默监控地图。 陈汉升很快和白点汇合,随后,十几个蓝点跟着陈汉升到来。 张庸整理一下衣装。 有点惨。 但是无所谓了。 战场就是如此。 大家习惯就好。 很快,陈汉升带着一个上校军官到来。 对方显然是还没有投入战斗。身上挺乾净的。可能是刚刚从后方赶来的。 上校军官来到张庸面前,立正,敬礼。 「专员。」 「你好。」 张庸点点头。 伸手。和对方握手。 这样比较亲热。 「你们是……」 「报告专员,卑职是十三军补充团的团长余德飞。」 「十三军?补充团?」 张庸若有所思。 居然是十三军。汤恩伯的起家部队。 之前,在石门的时候,张庸并没有详细了解汤恩伯的部队组成。 没想到这个十三军,居然是在这里。 提前来的?还是…… 「你们是从哪里过来的?」 「怀安。天镇。」 「哦。」 张庸悄悄的查看地图。 原来是在张家口的西面。疑惑。他们之前驻扎在哪里? 继续问。得知。十三军原来一直在参与围剿陕北红军。西北事变以后,又参加对东北军的包围。 最后,部队一路北上,来到张家口西部驻扎。 为什麽驻扎在这里? 估计是要分割晋绥军。或者说分裂。 晋绥军其实有两个长官。一个是阎老西。一个是傅长官。 傅长官原来是阎老西的手下,但是后来去了绥远,逐渐自立门户。老蒋也是大力支持的。 只要是能够削弱阎老西实力的,老蒋都支持。 将十三军驻扎在张家口以西,也是为了压制阎老西,不让他去给傅长官施加压力。 做好事,老蒋不会。但是做坏事,那是样样精通。 西北军被他搞垮了。东北军也搞垮了。川军现在也四分五裂了。晋绥军也分裂了。 抗战胜利以后,还将滇军也收拾了。杜聿明炮轰五华山。使用了非常激烈的手段。导致自己名声严重受损。 杜聿明最后进去功德林。不得不说,和炮轰五华山有密切关系。 最后剩下桂系硬骨头,楞是搞不定。 不过,小诸葛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居然跟着最大的对手去了台岛。结果自然是死于非命。 「你们是来……」 「防守侧翼。防止日寇突袭。」 「你们的主力部队呢?」 「在南口一带。」 「哦。」 张庸想了想。 好像自己距离南口还有点距离。 就是说,还没进入真正的战场。 「南口战况如何?」 「目前还在僵持当中,日寇轮番进攻,都被打退了。」 「部队伤亡如何?」 「报告专员,我不清楚。但是我们师吴参谋长很快就会到来,您可以向他了解情况。」 「你们参谋长叫什麽?」 「吴绍周。」 「吴绍周?」 张庸觉得这个名字有点熟悉。 应该是在哪里有点印象。但是,很可惜,一时间想不起来。 师参谋长,好像也有一点地位。估计是黄埔二期丶或三期? 「是的。」 「你们吴参谋长是黄埔几期的?」 「报告专员,吴参谋长是贵州讲武堂毕业的。不是黄埔毕业的。」 「难怪……」 张庸若有所思。原来不是黄埔生啊! 难怪只能做参谋长。 就说黄埔生都是直接带兵的,不做参谋。 这也算是黄埔生的一个潜规则。哪怕是官职小一级,都是军事主官。 就是连长丶营长丶团长丶旅长丶师长丶军长。或者前面加个副字。但是肯定不会去做参谋长。因为参谋长没啥实权。 你让李云龙去做参谋长试试? 搞不懂,为什麽会让张大彪去做参谋长。专业不对口啊! 张大彪打仗是一把好手。参什麽谋。 「这样吧。你派人去报告你们参谋长。说我带来了一部分的弹药。请他们派人来搬运。或者你们帮忙搬运。」 「专员,弹药在哪里?」 「跟我来吧!」 张庸带着余德飞来到后面的峡谷。 在山区里面送货真是太容易了。随便找个山谷就行。 峡谷里面,堆满了各种各样的弹药。 枪械的数量不够。弹药却有的是。包括炮弹。 既然南口那边还在对峙,说明防线还没有失守。那就继续打。 让鬼子付出更多的伤亡。付出更加沉重的代价。 「这麽多……」 余德飞惊讶不已。 那麽多的弹药,估计有几十万发? 除了子弹,最重要的就是炮弹。迫击炮的。还有75毫米山炮。 国军的弹药一样非常缺乏。 除了极少数的主力部队,其他的部队都凑不够一个基数的。 子弹还好一点,自己能生产。炮弹勉强能生产一点。但是数量很少。只能保证主力部队使用。 还好,这个十三军,是汤恩伯的起家部队。也算是主力之一。 「全部搬走!」 「是。」 余德飞感觉幸福来得好突然。 万万没想到,还没进入战场,就得到那麽多的弹药补充。 「报告!」 陈汉升急匆匆到来。 说是吴绍周来了。张庸于是来见对付。 吴绍周看起来有些疲惫。身上的军装有点皱巴巴的。汗水湿透了。 阳历八月份,正好是一年当中最炎热的季节。 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汗。 「专员。」 「吴参谋长。」 「请坐。」 「谢谢!」 张庸请吴绍周坐下来。了解南口战役的基本情况。 结果,战斗的规模,远远超出张庸的预计。战场的范围很大。覆盖了怀来丶延庆丶门头沟周边区域。 参与进攻的日寇部队,也不仅仅是从北平出发,还有自北面南下的。 日寇独立第11丶12混成旅团,从蒙古南下。 还有大量的日寇骑兵。 目前掌握的情况就是那麽多。战场很乱。情报也不及时。 国军自己的参战部队,主要是十三军。 晋绥军也有部队参与。 「三十五军呢?」 「还没开拔。」 「没来?」 「要来。但是还没来。」 「哦……」 张庸皱眉。 这个三十五军,是傅长官的王牌啊! 从现在开始,一直到十几年以后,都是傅长官的心头肉。是他的起家部队。 后来在新保安被全歼,等于是打断了傅长官的所有幻想。 如果三十五军没有被全歼,而是逃回去了北平。那大战役的结果,真不好说。 「我们准备不足,仓促上阵……」 「唉……」 张庸没有说话。 这永远是藉口。 什麽叫准备不足,仓促上阵? 其实有大把的时间做准备。只是没有做。去忙着消灭红党去了。 「你去吧!」 「是。」 吴绍周带着队伍离开。 张庸默默地研判地图。 自己应该从哪里出手呢?怎麽出手呢? 偷袭? 这是必然的。 他带的都是骑兵,肯定只能偷袭。 正面硬杠,肯定刚不过日寇步兵的。目前居庸关周围,日寇数量太多了。 面对重兵云集的目标,骑兵是没有优势的。 难道…… 离开南口? 去寻找日寇薄弱之处? 日寇既然注意力都集中在南口,其他地方必然有所疏忽。 那麽,去哪里? 日寇的外围?边缘?后方? 日寇的屁股就在北平。北平有重兵。 眼神继续向东。 天津卫? 那是日寇的大后方。 如果能够袭击成功,肯定可以给日寇重创。 问题是…… 距离有点远。那边又是平原。 一旦被日寇飞机盯上,想跑都跑不掉。搞不好就上族谱了。 咦? 日寇飞机? 机场? 张庸忽然眼神一闪。想到了什麽。 这一次,他捕捉到了。 来劲了。 机场! 偷袭日寇机场! 摧毁日寇飞机! 不需要冲到机场里面去。只需要在外面架起迫击炮射击。 三公里内,都能炸到日寇的飞机。 后来八路军夜袭阳明堡机场,还摧毁日寇好多架飞机呢! 连装备简陋的八路军都能做到,自己没有理由做不到啊! 我没有飞机。 那我就让你也没有飞机。 双方扯平。 飞机的价值很高。摧毁一架算一架。比打死一百几十个日寇划算多了。 如果可以将日寇的飞行员一起干掉,那就更划算…… 那麽,有个小小的问题—— 距离最近的日寇机场在哪里? 【未完待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