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你高价收剧本,这是要全面发展啊,那些音乐人都说跟你收钱收少了。” 只要带上高价的前缀,就相当于打上冤大头的标签,消息就流传的特别快速。 现在连搞音乐的金大洲都知道戚昊工作室在收剧本了。 “他们要是能写出好剧本,也可以拿来看看。” 戚昊在金大洲的录音棚里,接过金大洲殷勤递过来的水润润嗓子。 这是他参加唱片录制的第三天。 前期主要是练习,还没有正式开始录制。 他的水平不算特别高,录出来的东西还是要修一修。 当然,就算是专业歌手也要各种修音。 “他们就算了吧,他们写歌都写不明白呢。” 金大洲最痛恨的是自己不会写剧本。 听说剧本如果好,可以加价到五百万。 艹,他干三年,落到手里都没五百万。 “大洲,你说,我这专辑有机会拿新人奖吗?” 戚昊录了几天歌,自我感觉良好,尤其是听了修音过的小样,开始畅想当年要是歌手出道也不是没活路。 “Areyoukiddingme?” 金大洲本来想冷嘲热讽一下,但是一想到这位是金主爸爸,他立刻就换了一副面孔: “您就算上去翻唱《两只老虎》,也不至于沦落到拿什么新人奖啊!主办方疯了吗?下一届还想不想办了?第9届CCTV-MTV音乐盛典都给陈好最受欢迎女歌手奖了,你敢信?” 也不知道为什么,金大洲发现被自己安慰的戚昊更加沉郁了。 唉,有钱人的烦恼真是搞不懂。 “算了,继续录吧。” 戚昊心灰意冷,但是又无可奈何。 来都来了。 花了这么多钱做这一张专辑,总不能半途而废吧。 原本做MV的任务,戚昊一分钱没花,各种白飘,他还嘚瑟了一阵,觉得还是白飘爽。 结果为了新人奖任务,前前后后已经投入好几十万了,后续再加上营销费用,可能要花费百万巨资。 最惨的是百万巨资还未必能完成任务。 谢特! 戚昊现在每周固定四次训练,总花费十一万一千一百块。 一个月就是四五十万。 再加上维持工作室运营、营销公关、个人开销…… 他的税后年收入也就一两千万。 简直快要入不敷出了。 卖掉华姨股票,不仅仅是想要入局资本,也是对现金流的渴求。 “第二遍,准备,开始!” “……入冬了想给你买一条围巾/怕眼光不行所以叫着紧跟潮流的妹妹和我一起/和妹妹说说笑笑/缓释最近糟糕心绪/在下一个转角/却和你相遇/她只是我的妹妹……” “感情,投入点感情,戚昊老师,你不是影帝吗?第二遍再听一次。”金大洲耐着性子。 “哪一句?”戚昊也是耐着性子。 工作嘛,大家属于双向兼容,没必要端着甲方的架子。 “‘却和你相遇’承接‘她只是我的妹妹’这个地方,你可以委屈一些,体现出解释的苍白和无奈。” 金大洲希望戚昊能够把情感细腻的表达出来。 用感情来弥补技巧上的不足。 这个应该是戚昊的强项,他毕竟是拿了影帝殊荣的演员。 就目前来说,作为专业奖的金鸡奖在华夏范围内含金量还是很高的。 “那我试试……” 戚昊戴上耳机,继续练习他的新歌。 许嵩那边其实给出了歌曲的故事背景。 歌曲中的主人公是一对感情出现问题的情侣。 女孩对男孩的态度变得非常冷淡,男孩为了哄女孩只好叫上追逐流行的妹妹一起去商店挑选礼物。 但刚选好的礼物回去路上就遇见了女孩和另一个男孩结伴而行,场面一度尴尬。 舔狗希望挽回这段感情,连忙解释身旁的是他的妹妹,并把紫色的围巾送给她。 女孩只是若无其事地收下礼物,道了声谢谢。 女孩对男孩的解释并不关心,这恰好对应了歌名《多余的解释》。 所以,歌曲里“她只是妹妹”和“你究竟有几个好妹妹”不是一回事。 戚昊对照了一下自己。 他发现自己其实能够从故事里寻找到共情的地方。 都说他绯闻多,其实他这些年甚至连正式的女朋友都没谈过。 怎么解释都没用。 别人炒作和戚昊相关的绯闻,只要不是太过分,他很少会去澄清打脸。 主要是因为,他当年成名的时候,也吃了一部分绯闻的红利。 炒作绯闻是老田成为戚昊经纪人没多久,操作层面上搞得有些拙劣。 然而,人家当事人并没有立刻澄清,给了戚昊消化热度和寻找资源的机会。 不过,任由别人炒绯闻,也不是没有后果。 那就是哪怕你遇到有好感的人,也会因此遭到质疑。 “哎,对,这次的情感处理就非常好,其实戚昊你的嗓音还是不错的,只要经过专业的训练,能够适应很多种唱法。” 金大洲对这次的试音效果表示满意。 就此,六首歌全都排练的差不多了。 接下来就是正式的录音。 这张迷你唱片前前后后也算是搞了两个月,时间也不短了。 戚昊老老实实的待在录音棚里,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唱伤心歌。 唱片的主角拥有《模特》般的生活,唱着《时间都去哪了》,在《老街》上流连,却找不到《此生不换》的人,不是真爱《何必在一起》,不需要《多余的解释》。 等到他从录音棚出来,想要卖剧本的已经排队等了。 这一次的剧本质量就好太多了。 甚至连香江大导演王经都丢过来了一个叫《美丽密令》的剧本。 倒不是五百万买剧本这个噱头能够让香江大佬们侧目,主要是香江市场不行,王经已经混内娱很久了。 而且戚昊曾经参演过他和麦子善联合执导的《黑白森林》。 王经的剧本,戚昊当然看不上。 因为根本没可能拿奖。 王经混了这么多年,只在1999年提名了过一次金马最佳剧本。 新一轮的剧本收到后,进行筛选,觉得还不错的戚昊就亲自联系一下,如果对方方便的话就出来吃个饭。 来了就是客,不管收不收剧本,吃顿饭聊聊天,不仅能够拓展人脉关系,也能让他从交流中学到不少知识。 最终,戚昊锁定了一个关于东北下岗工人的剧本——《钢的琴》。 编剧张艋见到戚昊的时候,脸色并不怎么好看。 他总觉得自己像一个卖儿卖女的穷苦人家,而戚昊就像是一个脑满肠肥的地主老财。 他不是职业编剧。 毕业于中戏舞台美术系,被分配到辽宁电视台担任舞美设计总监,参与编剧春晚“忽悠”系列小品的最后一部《功夫》,还有另外一个小品《说事儿》。 2007年执导个人第一部电影《耳朵大有福》,从而开启了个人的导演生涯,他则凭借该片获得第9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最佳新导演奖。 戚昊想要的就是他得的这个奖。 就这个奖,价值两亿! “张老师,快请坐!” 戚昊丝毫不在意对方的臭脸,很热情的拉着对方坐到位子上。 你娶别人的媳妇,人家老公脸臭点很正常。 原文在六#9@书/吧看! “谢谢。”张艋坐下来。 戚昊引领话题,主要是聊了一下《耳朵大有福》。 他有过目不忘的本事。 只要看一遍电影,就能记得分毫不差。 而且他顺便还背了几十篇比较经典的影评分析。 这在张艋看来,戚昊最起码把他的《耳朵大有福》看了十遍以上。 这样的人,你让他怎么反感的起来啊。 “唉,你知道《耳朵大有福》花了多少钱拍出来的吗?” 张艋铁岭的,很快就和戚昊唠上了。 “肯定要三百万吧?” 戚昊其实一清二楚,但是该装糊涂的时候必须要装糊涂啊。 “三百万,前前后后加一起花了三百万。” 张艋用手比划了一下。 “哥你太厉害了,这样的质量,居然只花了三百万。” 戚昊往高了说,就是为了捧一下。 “可是老弟,它票房只有一百五十万。” 张艋是欲哭无泪啊,他家庭条件很不错,爸妈都是圈内人士,自己在电视台,工作也很体面。 然而,再厚的家底也不够这么赔的。 几年的积蓄一干二净,再想开新戏,那就只能卖房了。 可房子又能值多少钱。 更何况,现在还是经济危机,房价比起去年他打听的时候还掉了不少。 “我怎么听说文艺片有奖金和扶持啊。” 戚昊知道《耳朵大有福》肯定赚不到什么钱,但是要说赔,感觉也赔不了多少。 “唉,你这就不懂了,吃、拿、卡、要,你该不会以为拿奖真的凭本事吧!” 一说到这个,张艋就特别来气。 酒桌上吐槽起来,那是没完没了,戚昊因为要谈正事,所以也没有过多劝酒。 “你真的愿意拿三百万买我的剧本?” 等到吐槽完了,张艋才意识到自己是来卖剧本的。 不,他觉得自己现在就像是当年下冈潮的时候,骑着自行车送老婆去卖的窝囊废。 “对,我觉得他值。”戚昊很肯定,从商业的角度肯定不值,但是从获奖的角度那就太值了,感觉可以拿去威尼斯首映。 这次收的剧本里头,《钢的琴》属于出类拔萃的好,让戚昊再也看不上其他的剧本。 如果不是他年纪太轻,演不出那种感觉,怕影响电影质量,他甚至想自己出演。 最后想想,还是决定找更合适的人。 他缺《钢的琴》这个剧本,但是不缺陈桂林这个角色。 孩子哪怕是领养的,但是既然有了这一世的缘分,就应该当成亲生的疼。 “你还这么年轻,又是第一次当导演,你懂得怎么拍电影吗?” 这样的质问非常没礼貌。 然而,张艋犹豫不决的主要原因,并不是觉得三百万太少。 恰恰相反,他觉得三百万买他的剧本,有点高的离谱了。 正常情况下,院线电影的剧本价格通常从10万元起,具体价格取决于编剧的已上映作品数量和其他因素。 确实,有些知名编剧的剧本价格可以高达几十万甚至几百万,但是《钢的琴》属于看不到商业价值的本子,五十到一百万都是高价。 张艋真正犹豫的是——戚昊行不行? 1999年,张艋从中戏毕业,回到了老家铁岭,在铁岭评剧团他看到了一架破旧不堪的钢琴。 这架钢琴虽然还能够发出声响,但漆面早已龟裂,琴键也失去了弹性。 父亲告诉他,困难时期,团里演样板戏没有乐器伴奏,人们就自己造了这架钢琴。 这架自制钢琴激发了张艋的创作灵感,他开始写《钢的琴》的剧本。 这个剧本,他足足写了六年! 可惜,拍它需要的钱更多,张艋只能先拍《耳朵大有福》,希望能够吸引到行业资本的注意。 《耳朵大有福》口碑确实不错,然而三百万成本一百五十万票房,更加让资本望而却步。 大资本看不上,小资本不敢投。 听说有人高价买剧本,他才打起了要不干脆卖掉的心思。 这样一来,《钢的琴》就有了面世的机会。 而他也将有足够的钱去拍以后的作品。 “剧本我看了,非常详尽,连空白处都写满了解析,有的地方还画了分镜,坦白的说,我也不知道我能不能拍好,我只能说我会尽自己所能。” 戚昊能够从剧本上看到一个创作者对作品的热情和珍惜。 “光靠竭尽所能可不够。” 张艋嘟囔了一句,但其实已经很满意戚昊的态度了。 至少这人不是钱多了没地方花,非得为了装逼当一次导演。 “张老师,其实我有个提议。” 戚昊在攫取——也不算攫取,因为他给钱了——别人的劳动成果的时候,内心其实也在遭受煎熬。 他本来就是一个很心软的人。 如果不是有任务。 他完全可以用小肥羊投资这部电影。 反正亏也不是亏他的钱。 然而,戚昊需要做任务,他只能理智的摒弃这种可笑的怜悯。 “什么提议?” “我打算请张老师来当这部电影的监制,您觉得怎么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