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晋太和二年?(331)二月初十?,建邺细雨连绵。 丹阳丞杜乂临河而坐,悠然自得。 老实说?,他在郡丞这个位置上坐了很久了?,一直没动过。 也不是没有机会迁调?,但他竟然不愿意,说要报山玮知遇之恩,故一意辅佐。 山玮很感动?,考虑到他经常不在任?,于是便将政务一股脑儿扔给杜乂?,连官印都给?,府衙众人也知道若找不着山玮,便去郡丞杜公那里办事即可。 他已经算是半个丹阳尹了。 但杜乂其实也不太想做官?,理由和山玮差不多?,烦、累、难--他终究是士人。 之所以还在干着?,说实话也是为了杜家考虑?,他要等待那个机会的来临,然后立下大功,奠定在新朝的地位。 今天山玮在府衙?,于是杜乂便告了个假?,跑到自家新开的商铺转转。 大晋朝日落西山?,摆明了只有自守之力?,无有进取之能,作为大晋朝的官?,当然要利用 暂时还能算数的权力?,为自家多积累一些财富了。 此时日近正午,杜乂一点没觉得饿?,只坐在窗前,静静欣赏风景。 “江左风物最是宜雨不过。”身后传来一声轻笑?,道:“看那堤岸新柳,最是翠绿不过。妇人穿着蓑衣,于柳下捣衣,任凭那春水漫过脚下青石。” “河上船只往来不休?,满载各色货品?,却不知--”此人说到这里?,笑了笑?,道:“有哪些是杜公的?” 杜乂哈哈一笑,转过身来,看向来人?,道:“孝文?,汝为御史中丞?,何等清贵?,怎有暇来此?” “没办法。”熊远无奈道?:“让我弹劾葛公?,那是万万不能,只能装病了。” 杜乂拿手指了指他?,笑而不语。 熊远是石贵嫔的人?,当年诸葛恢全盘接收石氏政治势力?,发号施令时,熊远便投靠了过去。只不过随着琅琊王冲的失利,这个政治团体慢慢土崩瓦解。 有些人改换门庭了?,但熊远不行。原因说出去很心酸,他是苍头奴婢之子?,机缘巧合之下才能读书,然后靠着自己的努力一步步升 迁。 但在江左的政治风气下?,熊远这种人真的有前途吗?说难听点?,没人把他当回事,遇到哪个嫉贤妒能的人?,多半还想着弄死他,因为熊远能力很强,出身太低?,偏偏还当着御史中丞?,影响很坏。 所以,熊远其实很尴尬,能有石贵嫔可以投靠,已经很不错了。 最近他和杜乂搭上了关系。准确地说,是杜乂在长期观察之后,主动找上了他。双方一拍即合?,很快搅在了一起。 今天跟着熊远过来的还有一个中年人?,姓石?,据说是从河北投靠过来的,乃石超之子?,已年过三十。 石超先跟着司马颖,再投刘渊,到死都没混出个名堂。 其弟石熙?,先在渤海地方当个小官?,后来死了?,人走茶凉,家业败落得厉害。 眼前这人名叫石稹,历尽千辛万苦才来到建邺,投奔石贵嫔。 石贵嫔听说石稹之事后,流泪不已?,便把这个族人给留了下来,并让熊远帮忙多加照看。 石贵嫔被亲情迷了眼睛?,但熊远可不信这套鬼话?,他甚至怀疑此人是梁国那个大理寺卿邵璠派过来刺探建邺内情的。 但有些事嘛,难得糊涂?,那么精明干嘛?建邺那些南渡士族看得起你吗?他们对你好吗? 所以熊远非常热情?,甚至隐隐有点巴结一-不全是装的--以至于来见杜乂的时候?,都把此人带了过来?,并简单介绍了下。 杜乂听完石稹的来历后?,微微颔首?,并不多言。 “孝文?,先前所议之事?,可。”杜乂招呼二人坐下?,说道?:“老夫本还有些犹豫?,然建邺这个样子?,容不得不多想想啊。这年头,什么都是假的?,唯钱财是真的。” “弘治为何不经营田庄?”熊远问道?:“前番山公喊你去行田?,你却不去?,何也?” 杜乂犹豫了下?,最终如实相告?:“数年前遇一方士,言我命中有一劫,宜避田、水。出去行田,再开辟污莱,恐命不久矣。” 熊远愕然?,还有这种忌讳? “怪不得弘治开始转向货殖。”熊远苦笑道?:“不过这样也好?,你我联手?,很多事就方便了。” 一个丹阳郡丞以及“影子太守”,外加御史中丞?,联起手来能把买卖做大吗?当然是能的?,他俩都身处要害位置,能拿捏其他人的地方不少,至少在江南是没问题的。但要想把买卖做大?,最好能和北地联系起来?,这个就是靠杜乂的关系了。 梁国巨鹿王妃杜氏是杜乂的侄女?,他和梁国给事中桓彝也有几分交情,关系自然是不差的。所以,他把做买卖的地点选在了江陵?,侄女婿的地盘上。 另外,熊远到现在还和诸葛恢过从甚密,武昌那边也有门路?,这买卖硬是做得起来! 当然?,做买卖只是一方面?,事实上还有更重要的事情,比如传递情报--这种事可大可小,并不止他一个人在做,有商船队做掩护的话?,总会方便许多。 “孝文方才提及纠劾诸葛道明之事?,乃何人领头?”杜乂问道。 “还能是谁?刘大连呗!”熊远无奈道。 “他真是逮着谁都咬。”杜乂有些无语。 “有些时候挺佩服他的。”熊远叹了口气:“忠心不二?,荩臣也。惜已近归途?,还能扶得晋庭几年?” 石稹在一旁听得青筋直跳。你俩说话也太 不小心了吧,这还有我一个外人呢。 “后朝修史?,刘大连可得美名。”杜乂说这话时,有几丝羡慕的意味。 谁不想名垂史书呢?千年以后的世人览之?,是赞叹刘大连还是他杜弘治?唉。 不过?,羡慕归羡慕?,再给杜乂一次机会?,他还是会这么选择。 收拾心情之后,只听他说道?:“先前孝文提及要去巴东做买卖?,当真?” “然也。”熊远说道?:“弘治当知我为江州人。州中商贾向来喜贩运铁器至江陵、巴东?,买荆段、蜀锦、细布、漆器、药材而回,其利颇大。只要葛公在位,我等便可做下去。” 杜乂频频点头。 “我还找了个人。”熊远又道。 “何人?”杜乂眉头一紧?,问道。 “江虨江思玄。”熊远说道?:“天子要派他去当武昌太守。” “嗯?”杜乂有些惊讶。 江虨以前是太子庶子?,算是天子的心腹了?,怎么被派出去了?难道是为了监视诸葛道明? “听闻是山皇后的意思。”熊远说道?:“本以为江思玄不愿,谁知他竟然没有拒绝。” 杜乂默默思考。 巴东、建平、宜都三郡江北之地尽失?,建邺公卿知晓后?,暗流涌动。尤其是诸葛道明身为荆督?,竟然不积极收复失地,相反有点应付了事的意味?,这让更多人心思活络了起来。 紧接着?,梁国、成国竟然在巴东大打出手。据武昌奏报:梁军万余人大破成军四万?,追袭数百里。 战力如此强横?,直令人心胆皆颤。 一旦让梁人突进到巴陵、武昌一带?,还能把他们赶走吗?有那个能力吗?而武昌一失?,下一个战场就是历阳了?,人家甚至都不用打合肥、巢湖,直接就绕过去了?,直逼历阳、牛渚山、采石矶。 这处再丢掉?,梁军便可兵临建邺城下?,届时会发生什么事?,想想都知道。 也正因为大梁朝高歌猛进的态势,杜乂、熊远等人才日趋活跃起来?,换句粗俗点的话说:演都不想演了。 只不过?,王导、山皇后等人肯定不想就这么束手就擒?,派江虨当武昌太守便是其布置之一。至于传闻中要换掉诸葛恢之事?,看样子并 非空穴来风。 杜乂琢磨了下?,诸葛恢现在肯定是反不成的。军队可以听他的打仗?,但未必会追随他造反。这支部队是刘弘一手打造?,王敦、陶侃接力锤炼?,和诸葛恢有什么关系?他上任时日尚短,还控制不了荆州水陆兵马--至少还要再干个几年?! 朝廷看样子不想给他机会啊。 但如果不用诸葛恢?,用谁呢?琅琊王氏的人? 山皇后如果真这么干?,那真的疯了?,为了对抗邵太白而不顾帝室安危?,简直乱来。 不过?,她也不可能一意孤行。 这个时候?,就不能不说一句刘大连的好话了。他弹劾起人来,那真的不管是谁,王导都被他追咬过,琅琊王氏的人不可能有机会出镇荆州。 那么--宗室? 杜乂思来想去?,不得要领,于是只能说道:“孝文?,葛公在武昌?,我等的买卖摊子才能支起来。若换了人,万事皆休。事到如今,我也不瞒你了?,若去江陵、巴东市易,则无往而不利。王世儒镇湓口,大殖财货?,商贩百万,已成琅琊王氏屈指可数的豪贾?,我等有 葛公相助?,断不会比他差了。” 说到这里?,看着熊远的眼睛?,压低声音道?:“梁军大破成贼?,入蜀已成必然。一旦灭了成国,会怎样?孝文当心中有数。” 熊远面色凝重地点了点头?,心中却暗哂:也只有到了这时候?,杜弘治才能吐露那么一点真心话出来。 熊远遂把石稹拉了过来?,道:“江陵乃重镇?,须得有人常驻。” 石稹闻言?,躬身一礼?,道:“杜公放心?,仆一定尽心竭力。” 杜乂微微点头。 熊远一见?,笑着捋了捋胡须,又道?:“光你我二人恐还不足。中书侍郎陈公?,亦有此意。” “什么?”杜乂这下是真的吃惊了。 陈达是原太子冼马?,现为中书侍郎,他也……下水了? 不过也未必没有可能,陈达与石贵嫔也是有点拐着弯的亲戚关系的。 “货殖而已?,勿要多想。”熊远哈哈一笑?,说道。 杜乂愣怔许久,最后笑道:“孝文令人刮目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