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锁好门,匆匆又往望儿山去。 几个人到家,何芳就把饭菜端了上来,也不喝酒了,随便吃了几口午饭。 吃晚饭大家就开始打包收拾东西,何芳主要收拾住的地方的锅碗瓢盆和衣服。 李老头带着苏明与李和去收拾瓷器家具。 结果一圈下来,找不见苏明了,李和叹口气,“哎,这小子关键时刻偷懒” 忙了一会,和李老头又搬又抬,李和身上的汗怎么也抹不干净了。 这让李和重新意识到自己不过是一个习惯于后世精细化分工社会,习惯于购买解决一切问题的普通小市民。 在迈步十几年,像搬家这种小事情,一个电话就可以喊几张车子,十几个专业搬古董的工人过来,哪里需要自己亲力亲为。 突然听到汽车的声音,李和以为出现了幻觉,可是随着声音越来越近,还有喇叭声,这是不能错的。 “李叔,哥,你们看看,我把什么开回来了“苏明进门就喊道。 李和从院子里探出头,“汽车?你从哪来整来的?” “哥,我不能白混啊,从运输公司调两张车子还是没问题的,我把二彪和瘦猴也叫过来了,他们都信得过,我让他们在门口等着呢”苏明又对李老头道,“叔,你看哪些大家伙先搬,我们听你安排” 李老头道,“只让他们搬家具,何芳收拾的锅碗瓢盆都先带走,你再去看哪里有麦秆子,褥一些回来” 苏明又带人开着大汽车去附近的郊区买麦秆子去了。 路程不远,开个十来分钟,附近都是种地的农民。 二彪、瘦猴帮忙,不一会就回来了,用手从车上抱着成捆的麦秆子,整齐的码在院子里。 堆了好大一摞子,李老头满意的点点头,“够使了” 一帮人从家具开始搬,李老头在旁边提心吊胆的喊着,慢点,慢点。 光是家具两张大卡车跑了四趟,拉了4张车。 其他不值钱的家具,李和让苏明老娘做人情送给了左领右舍,算是得了不少好人卡。 后面拉了两张车都是瓷器和玉石,还有一些李和叫不出名字的小玩意,李老头在里面塞满了麦秆子,防止路上颠簸。 为了遮人耳目,麦秆子又在的马来西亚,我家老大哥哥就在那里“ “那你老别急,现在政策开放了,早晚会回来看你的“ 李老头摸索着把自己袜子脱了,又试了下水温,失神的说道,“走的时候,我家大儿子也才十一岁,我怕他们识不得家门啊。我都61了,我家大哥比我大多了,万一他要是不在了,又没交代清楚,我就.......” 看着李老头平常挺硬气的一个人,这会这么个要痛哭的样子,何芳不知道如何是好了,只得慌忙安慰几句。 搬家的同时,李和还清点了一下自己的这些宝贝,之前光看单子没有什么概念。 这次又看一遍东西,心里算有了谱。 先从书画类来说,总计46件。 元以前绘画14件,元以前书法15件。还有版画、年画、清宫油画、玻璃画、屏风画、贴落等17件。 陶瓷类文物有651件,一级品221多件,二级品约430件,有清宫旧藏瓷器,有宋代五大名窑瓷器及明代官窑瓷器。 历代青铜器方面有30多件,其中先秦青铜器约27件,有铭文的15件。 玉器、玉石漆器、珐琅、玻璃、金银器、竹木牙角雕刻,以及笔墨纸砚等“杂项”,总计700多件,光是翡翠和田玉,田黄石就占了一大半。 剩下的就是一些古籍版本,宋、元、明版较多、卷帙完整、书品好者居多,甚至有《宛委别藏》及部分“天禄琳琅”藏书,相当珍贵,按照李老头的说法,就是故宫也别想找出一套完整的《宛委别藏》,这套书是无价之宝。 李和想想自己真是太了不起了,李老头骂得对,自己还是太不知足了。 美美的刚睡下,迷糊的才打了个盹,大门就又被拍响了。 “小子,赶紧起来,继续搬东西,打扫卫生,都5点了,天都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