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昂贵的水银镜子前整理了一下仪表,利波罗勒在清晨耀眼的阳光中将头发梳成代表模样。 敞开的门口,忽然响起了叩叩的敲门声。 利波罗勒转头,却看到了身穿破旧礼服的让邦,他神色复杂地看着光鲜亮丽的自己。 “站着干什么?随便坐吧,我很快就收拾好了。”利波罗勒和过去一样对让邦道。 “是你向咨政院发起了请愿吗?” “是!” “今天去参加公开表决,也是你来担当发言人吗?” “是。” “你知道请愿具体是什么内容吗?” “……是。” 让邦捏紧了门板:“是你告诉了我什么是宪政与自由啊,为什么你放弃了呢?” “不是我放弃了宪政,是宪政放弃了我。” 利波罗勒仍旧站在镜子前整理服饰,声音沉着如水:“我失去了代表席位,在牢里关了那么些天。 我本来心灰意冷,想要回家继承染坊,可还没多久,就接到消息。 那教皇宫名下圣锤修道院,在乡间野外开办了染坊,根本没在行会报备。 他们开了一间又一间,肆意挖走我们的家的帮工,胡乱传播染料配方,逼迫我们和他们进行价格战。” 让邦作为新兴的农械产业主,在圣锤修道院的熏陶下,对行会并无好感。 他的播种机和轮犁工坊,就因为使用了国有工场生产的铰链,被行会骚扰了好几次。 至于失去代表席位,圣联是明罚暗奖。 不仅传授了让邦工艺,让他从代理商变成生产商,还授意他去夜校学习,争取明年竞选代表。 至于利波罗勒,他虽然被处罚,但建立染料工场时,可是司铎长亲自上门去他家邀请他担任工场长。 只是利波罗勒拿着晾染布的杆子,把司铎长从家里打了出去。 站在好友面前,他的千言万语却是一句说不出来。 让邦知道,利波罗勒不会听的。 “你还记得我的小妹吗?” “贝娅特丽克丝,很可爱的小姑娘……” 利波罗勒抢白道:“在过去,她会嫁给某位小吏或者律师、公证人,一位身份合适的中产。 在宪政的时代,我觉得,她可以自由自在地嫁给一个她爱的人,哪怕那人是农夫。 我希望她能够幸福。 但你知道吗?就为了打价格战,我们家用光了她的嫁妆。 你知道,失去行会师傅这层身份支持,我们就是普通工匠,连嫁给律师都不可得。 但可惜的是,我们家被挤兑破产了,一家六口人挤在乡下小屋内,不得不把小贝娅特送去新开的修女院。” 让邦第一次打断了利波罗勒:“现在还有修女院?不是早就取缔了吗?她又不是孤儿或军属。” “当然有,只不过换了个名字而已,叫女子学校。 我早就打听清楚了,里面都是政治犯、旧贵族的女儿寡妇,学的不是女工礼仪,而是马术哲学。 你说谁喜欢这些?不就是那位教皇吗?女子学校,就是那位冕下的选妃场! 如果没有选上,就要一辈子待在里面,甚至要供圣联高级僧侣们游乐。 我为了宪政,冒着生命危险,舍弃了清白,忍受了白眼,最终呢? 贝娅特丽克丝不仅没能嫁一个好人家,还要变成,变成……” 说到这,利波罗勒话语居然有一丝哽咽。 “不就是钱的问题吗?”让邦第一次听到利波罗勒哽咽,甚至有些慌乱,“你来帮我管理我的农械工坊,我分你一半股份,再把小贝娅特赎出来……” “不是钱的问题!”利波罗勒猛地转过身,揪着自己的领子大吼起来,“我们家族根植于行会快百年了,有着优良的传统与传承。 百年的基业,就要毁于一旦了,行会没了,我连我是谁都不知道了!” “你是利波罗勒·德萨尔!行会没了,你也是利波罗勒·德萨尔!”让邦不自觉跟着加重了语气。 “我的爷爷是印染大师,我的父亲是印染大师,我还有我的孩子都该是印染大师。 他们会按部就班,七岁学字,十二岁当学徒,二十岁当帮工,三十岁当师傅,四十岁当大师。”利波罗勒几步走到了让邦对面,“失去行会,就失去了德萨尔,失去德萨尔,我就和你没什么区别了。” “什么区别?”让邦愣住了。 原先争吵的两人突然都安静下来,仿佛阳光下的尘埃都凝固在空气中。 最先行动的是让邦,他面对着利波罗勒,缓缓后退。 直到,他退到了门外:“我曾经以为我们是朋友,但其实你和奥维德没有区别。” “你支持宪政,何尝不是想当人上人呢?教皇难道与平民平等吗?” 让邦没有回话,而是自顾自说着:“……当初,我去参加咨政院的会议,租了一件礼服,你帮我买了下来,送给了我。 这件礼服,够脏够破了,可我还穿着,今天我也穿着。 因为我认为这是我们友谊的象征,我和你一样都是平等的人,我们是平等的交流。 这种友谊,我有生以来第一次获得,从那时起,我才知道什么是平等。 可今日看来,我眼中的友谊,只是大人物对小人物的施舍。” 利波罗勒紧盯着让邦,向来能说会道的他,此刻竟有大脑一片空白的感觉。 让邦缓缓脱掉了这层外套,挂在了一旁的挂衣钩上。 “我支持宪政,我支持平等,我支持自由,我支持冕下,我支持工场。” 这个曾经的小武装农,对面骑士胆怯的武装农,却是挺胸站在曾经他最尊敬甚至是崇拜的朋友面前: “我们不再是朋友!” 门重重合上,震得房梁上的尘灰都落下来几堆。 可利波罗勒还呆立在原地。 他看着挂衣钩上的破旧礼服,看了快一分钟,才后知后觉地骂道:“谁稀罕……谁稀罕!” 重新在镜子前整理好衣服,利波罗勒知道,他将开始他人生中最辉煌的一天。 推开房门,在无数人的簇拥下,他走到马车边。 从怀里掏出请愿书,利波罗勒向着人群挥动:“我即将给千河谷带来和平!” “好样的。” “就该如此!” 在欢呼声中,马车缓缓驶到了码头区的环形广场,这里已然被选作公开表决的地点。 在早就搭好的木台上,代表们与急流市市政厅等各级神甫都是肃立。 在此刻,还有外地的代表,正在骑着马风尘仆仆的赶来。 彩带飘飞,人群欢呼,利波罗勒走下马车,一时间有些头晕。 掏出怀中的银制水壶,他喝了一口咖啡。 只是当他低头之际,却能看到水壶上刻着一行字“致我最好的朋友,利波罗勒。” 直到鼓点响起,利波罗勒才反应过来,他已然看了水壶许久。 “市民利波罗勒,请持请愿书上前。” 典仪官拉长了嗓音,趁着鼓点停歇的安静瞬间,让大多数的人都能听见。 利波罗勒抬起头,环视四周,虽然都是鼓励的眼神,可他的心脏却在砰砰直跳。 直到他看到了一双幽黑的眼睛,那是德诺索夫的眼睛。 利波罗勒想起了那间乡下的小房子,想起了他试图与司铎长讲和却被拒之门外。 只要回到从前,便好了。 利波罗勒走上台前:“我,是利波罗勒·德萨尔,印染行会德萨尔家族。 我代表5172名来自千河谷各地的信民,向咨政院发起请愿。 第一,我们请愿重选专制公。 第二,我们请愿向全千河谷公告莱亚人的条件。 我们相信只要重选专制公,将王权的归国王,教权的归教皇,我们就能迎来和平,至少一代人的和平!”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