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画饼 谍战:红色掌柜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晚上,虹口的凯福饭店。

顾砚声前去赴宴,周部长专程等在门口迎接。

握了下手说道:“听闻顾处长是杭城人,我问了问宪兵司令部,虹口有没有专门的杭州菜馆,他们说没有,幸好让我打听到这家凯福饭店做的是京帮菜,顾处长在BJ读大学,应该也吃得惯,爆三样,芙蓉鸡片,我问了问,都有的。”

顾砚声握手道:“周部长费心了,我这人嘴巴挑,不挑菜系,只挑口味,您是湖南人,我们完全可以吃湖南菜的,我吃辣也还行。”

“哈哈哈哈,好,那让他们也做两个湖南菜。”

马上就熟络,周部长笑哈哈的把顾砚声一起领进去。

“今天的事情很不好意思,君强初来乍到,对于上海的事情确实不够熟悉,我说过他了,让他把在重庆的那一套丢一丢,沉下心来好好了解上海的情况。”

顾砚声淡笑,这种别人批评手下的话题,他就没什么参与的必要了。

附和一声就行,“上海的情况是有些复杂的。”

周部长笑了笑,“这不,我就是把顾处长你给请来了,首先是赔罪,其实就是新政府筹备,确实会遇到很多问题,希望顾处长能不吝赐教,帮我想点主意,顾老弟,你可千万要帮帮忙,来,请坐。”

到了包厢,周部长让服务员可以上菜了,也不忘加了两个辣菜一起吃吃。

红木八仙桌,挨的挺近。

周部长给顾砚声倒酒,先随意的侃侃大山,天南海北的聊一聊风土人情,也不介意说点他在重庆的往事,盘点下点重庆系的各种人物。

接着就聊到汪逆的和平建国思想,问顾砚声有什么看法。

顾砚声不卑不亢的附和几句即可。

接着就说到了正事。

周部长说道:“此次来上海筹备新政府成立事宜,事多繁杂,一切要从零开始,没有像顾先生这般熟悉上海时局的人,总是少不了吃亏。

今天我在会上听顾先生你对于征收物资的见解,真的觉得这个方法非常的巧妙,把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硬生生找出了一条可以完成的办法。

只可惜罗君强没领悟顾先生的深层含义,导致功亏一篑。

当时我和影佐出去谈论,影佐给我的说法是,已经征收到的就算了,这部分他去和日企协调,但是还未征收的日企就不能强行征收了,除非我们自己拿到日企的许可。

非常可惜。

如果全部按照顾先生的办法继续下去,这个大问题说不定就完全解决了。”

“完全解决是不可能的,加上他们那一部分也不够。”顾砚声直言道:“在这件事情的操作上,本来我们协定的是每家企业征收一成,但实际上我让手下征收的是两成。

一是给你们留了空间,万一日企闹的厉害,你们协调协调,退回去一半,给双方都一个台阶,这其实也达到了原先我们实际只要一成的目的。

二嘛,万一就像您刚才说的,日方要是同意,两成都留下,这才可能解决50万人所需。

这里面的关键问题是,华资企业刚刚经历过上一轮棉纱强征事件的恐吓,他们仓库里的货早就抛完了,现在进货出货,手里的存货我不用调查,都知道肯定不多的,即使全部拿来都不可能满足你们的需求。”

周部长点头,“我记得你在会上说过,让华资企业出,他们都得造一年。”

“是的。”

“那么眼下这件事,是否还有其他的解决办法?”周部长给顾砚声笑着倒酒:“如果有办法,还希望顾先生多多指点。”

“指点不敢当。”顾砚声都不用想就说道:“因为我知道这些工厂的货加起来是肯定不够的,这件事的后续其实我昨天就想过,是有一些计划还没实施。”

“洗耳恭听。”

顾砚声不卖关子,侃侃而谈:“华界工厂的货不够,但是商人手里是有现货的,不管是华界的还是租界的这些人手里的货都是可以想想办法的,这是其一。

其二,华界经历战火,产能减少,但是租界的产能在战后事实上不仅没少,还增加了,因为有些人在租界新建工厂避难,他们工厂的货,是不是也能想办法拿一点过来?

其三,这是我最看重的一点,是专门为汪先生的和平建国的说法准备的。

军队的需要不是一次性的事情,强征毕竟不是长久之计,反复强征损害的是政府的声誉,所以我觉得可以自己兴办工厂,自己生产棉纱。

上海现在是没工打的人很多,全国是缺棉纱的地方很多,昨天我说的数据您也听了,华界大部分的产能都被日本人拿走了,有些给了他们自己的军队使用,有些被运去了日本本土。

我们这里是远远不够的。

这里面就有钱赚。

以新政府的名义,官商合营,兴办工厂,这既能解决我们自己军队所需的棉纱,多的还能卖往全国,一劳永逸。

可以给棉纱工厂起个牌子,做成名牌,比如和平牌,让全国的人都知道,这是新政府官方工厂产出的棉纱,惠民棉纱。

名声有了,钱我们也赚到了。

至于这里面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启动资金。

不管是问租界的商人收购,还是新建工厂,都需要钱,这一点我也帮你们找好了出处。

最简单的方式,贷款。

SH市要成立的市属银行,不是要当以后新政府的央行么?

以新政府的名义,贷一笔钱,先把钱借出来,工厂就能开起来,罗副市长现在就兼任着经济司的司长,这个操作对他来说应该很简单,远水的问题解决了,接着就是近水。

可以贷款,可以纳捐,可以发债券,有棉纱的商人或许不肯拿出太多的份额捐给政府,但是上海有钱的人不少,他们出钱,有钱就有棉纱,租界的棉纱照样随便买。

近水是不是也解决了?

强征一部分,购买一部分,再让商人捐一部分,50万人的棉纱不是解决不了。

而之后的工厂,就可以源源不断的给军队供货,军需的问题彻底解决。”

说的相当痛快,周部长思索了下,这件事顾砚声提供的办法确实可行,而且是非常可行。

倒酒。

“想不到顾先生还有这么多后招,真的是罗君强误我,要不然这件事让顾先生办下去,不知道能有多么顺利。”

顾砚声笑笑:“周部长,主意给你出了,我可没藏着掖着,但是剩下的事情就别找我了吧?话我在会议室说了,剩下的事情别找我,再收回去,我面子都不要了。”

空手套白狼,啥都不给,顾砚声说这么多已经非常给面子了。

周部长也知道顾砚声不高兴,贷款的事确实可以罗君强去操作,日本人那边他也可以帮忙去说,但是顾砚声刚才说的购买一部分,捐一部分,尤其是发债券让商人认购的事情,这个没顾砚声根本就办不到。

想了想说道:“顾先生,今天和你相谈甚欢,相见恨晚,以你的能力,呆在上海的司法处,实在是大材小用,新政府成立,正值用人之际,我希望顾先生能有更大的发展,司法行政部,不知道顾先生有没有兴趣竞争一下,如果你有兴趣,我可以帮忙。”

竞争?还需要竞争?这跟空手套白狼也没什么区别。

顾砚声眼神微动:“我不太明白这个竞争是什么意思?”

周部长笑了笑道:“新政府主要机构负责人的名单还在拟定之中。

但是,说是还在拟定,实际上对于主要机构的人选,汪先生大概心里有数。

汪先生身为副主席,自然也有自己用惯了的人,他们愿意跟着汪先生过来,自然也需要个一官半职施展抱负,而且多是在重庆任职过的人,了解重庆的做事手法。

所以主要机构的主官人选,很多其实已经私下确定了。

但私下毕竟只是私下,事情有很多斡旋的余地。

起码在日本人那边,对我们的用人也是需要审核,才能最终确定。

所以顾先生如果愿意,我觉得这件事成功的可能性很大,不仅仅是因为你的能力,据我所知,顾先生你在日方这边也有不小的人脉。

到时候加上我的推举,两者合力,大有可为。”

“我倒不是一定要竞争什么,上海对我来说挺好,如今的职位我也满意。”顾砚声谦虚。

周部长轻笑:“要是国家昌盛,我情愿在家里念书看报,但现在生逢乱世,有能力的人就应该站出来,舞台更大,受益的就更多,造福黎民百姓,才是我辈追求。”

顾砚声拿起酒壶给他倒上一杯酒:“事情我来处理,您让罗副市长配合我就行。”

周部长哈哈一笑,一拍顾砚声的背:“好,那我等待你的好消息,到时候我亲自向汪先生替你表功,吃菜吃菜。”

吃了两口,周部长想起一事,“你还不是党员吧?”

顾砚声嗯了一声,用筷子夹菜,边吃边说,“我没加入过党派。”

“这不行,得入党。”周部长放下筷子,想了想道:“名不正则言不顺,我们是国民党,部门的主官肯定也得是国民党,这样,你写个入党申请,我当你介绍人,这件事补一下就可以了。”

还得加入国民党.顾砚声点头:“好的,那我回去就写。”

“嗯,要不然到时候开党代会,你还参加不了,会被人攻讦的。”

接下来就可以聊聊上海的事情,聊聊未来建国的设想,顺便拉拢一下顾砚声,顾砚声吃菜随便听听。

第二天,顾砚声得先去和长谷仁川报告下这件事。

周部长给的再多,那也是空中楼阁,基本盘是领事馆,这是不能忘的。

领导就喜欢手下多请示多汇报。

领事馆。

顾砚声说了下昨天和周部长见面的事,并且说了下他的封官许愿。

长谷仁川听笑了,“是金子到哪里都会发光,汪系人马会招揽你我是一点都不觉得奇怪,在你和凌宪文之间,我本来也更倾向于你会被招揽。

不过会给出司法行政部部长的位置,那这个周部长还是挺大方的。

拿别人的东西封官许愿,这是要你去攻城掠地。”

“长谷先生这话是什么意思?我没听明白?”顾砚声好奇打听。

长谷仁川嗤笑,“据我掌握的情报,汪系的人马里,有一个叫李圣五的人,跟你一样,毕业于北京大学,而且留学过日本东京大学,还是英国牛津大学的法学博士。

他一直跟着汪副主席,资历也合适,学历也合适,他应该是汪系人马心中的司法部部长的人选,人现在就在河内。

给你这个司法行政部部长,那你说他的意图是什么?

想撬汪系的墙脚,他们内部也不太平。

好事情,他只要推,我会帮你一把。”

长谷仁川乐见其成,内部没矛盾,才是坏事。

想了想说:“不过上海的计划不能按照你说的内容执行,不是计划不行,是目前不行,上海不够乱,你必须要让它足够乱,才能实施这个计划。”

顾砚声好奇的问道:“目的是什么?要乱到什么程度?我好把握分寸。”

顾砚声现在是大将,长谷仁川想了想可以透露一二,“上次上海因为军票的事情导致大规模混乱,内阁为此召开会议,专门讨论了对华的经济问题。

以前,对华的所有问题,都是由影佐的对华特务委员会负责,尤其是当他展开‘梅’计划,哦,梅计划就是招揽汪系人马,所以他驻上海,上海的所有问题也由他的特务委员会和宪兵司令部共同负责。

但是上次军票的事情,导致上海的经济出现重大问题,外务省专门控告了军部的所作所为,军部的人对于经济真的是一窍不通。

惹祸的是他们,承受骂名的是我们外务省。

所以外务省建议内阁,要把经济的权力从军部的手里拿掉,军队就应该只管打仗,经济由另外的部门专门负责。

但是军部一直很强势,我们的建议目前只成功了一半。

内阁已经决定组成机构兴亚院,专门负责中国的经济,最高指挥由首相担任,直接对内阁负责。

本土的指挥部有了,剩下的就是区域的具体指挥官,华中区域的兴亚院驻地已经确定是上海。

只是对于首领的人选还在讨论之中,陆军要,海军要,我们外务省也在要。

但是目前为止,陆军的胜算很大。

所以如果再来一次大乱,足以证明军部的人确实不懂经济,那么指挥权就不会落到陆军的手里,只要不是陆军,不管是海军还是我们,那么一切都好商量了,明白了么?”

长谷仁川笑了笑。

顾砚声也笑了笑:“明白了,刚好他们支持汪系人马强征,所以很可能再来一次上海经济崩溃事件,我需要的就是推动它,让它彻底爆发,让陆军彻底失败。”

长谷仁川点头嗤笑:“不懂经济硬要插手,其实像影佐,如果他愿意放权给小林,上海的经济未必就会这么坏,但是他非要自己管,他又不懂经济,那就只能把他踢出局。

外务省不想既受气还得背锅,我怕心梗,我还想多活几年。”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