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5章推恩令的启示 司马奎一直拒绝做进一步医学检查,身为传统中医高手,他对自身自循环系统的完整性、一致性深怀执念,对他们那一辈来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轻易绝对不得妄动。 坊间一直传说,多数老中医对手术治疗始终持某种质疑态度,除非真到不动刀就治不好、活不成那种地步,大多情况下,他们不会签字同意随随便便“挨”一刀的,微创类新兴手术方式也不行! 司马奎医术水平在那儿摆着呢,当代西医医学先进到何种程度他还是有一定认知的,对那种相当于做个小手术的活检他其实也是认可的,其科学有效性他从未质疑过。
司马奎有司马奎的优势,跟其他老中医相比,他可是正经八百的传武高手,而且,在行气导引方面,他还属于那种段位相当高的一线高手。
在司马奎看来,从始至终,他体内的血脉绝对是通畅的,枝枝节节的,绝无挂碍之处,所谓癌症再厉害,那也逃不过气血两亏、气血瘀堵、寒凝不舒……之类的中医医学常理吧?!以司马奎那么好的身手,再厉害的外邪真能要了他的命?!
司马奎反正从来不信那个邪!
他们师兄弟俩之所以求助到边沐那儿,纯属自认年纪大了,免疫力、抵抗力全面下滑了,借助边沐高超玄妙的医术扶扶正气而已。
然而……
扎上针了,渐渐的,司马奎这才慢慢意识到边沐于针灸一道水准之高,那种高度已然超出司马奎的认知了。
“我能开口讲话吗?”司马奎随口问道。
司马奎是大行家,之所以这么问是怕再泄了什么气,害边沐白忙活半天,但是,针灸效果颇为奇异,行医大半辈子,司马奎还是头一回遇到,不当场问点什么,他心里头多少还是有些不大得劲儿。
高明的针灸好手免不了以身试针,司马奎也一样,各式各样奇奇怪怪的针感他都体验过,唯独今天这种针灸效果确实罕见,自然要问个明白。
扑哧一声,边沐乐了。
“司马老师!您可是前辈高手,就算针法玄妙那也不至于限制他人开口讲话吧!哪儿不得劲,您说!事先我在自己身上试过好多回了,应该不会出什么差池。”边沐笑着回应道。
梁乡愔似乎心里有点底,面带微笑,旁边静候着没插话。
“那我说了啊!那地方怎么感觉少了一块似的?!空落落的……特奇怪的感觉……意思是……结界一旦形成,气血通路这就被封禁了吗?”司马奎好奇地问道。
听到这儿,梁乡愔不以为然地撇了撇嘴,显然有些不以为然。
“这就证明手法、穴位、时辰……都没搞错,确实有此效果,不过……不是封禁,只是临时组建了一一条‘气路’,暂时的,除针后24小时将会自动解除,这条新气路在出问题那一带绕了一圈,相当于给病灶周边打了一道绳结,头一回扎这种高难针法,我也没什么成算,只能先扎扎看。”边沐笑着解释了一番。
“哦!这样子啊!西医式手术,直接就把病灶切除了,我怎么也有类似感觉?!”司马奎继续说道。
“形象地描述一下,确实有点类似,这也是咱们中医的玄妙之处,打个比方啊,历史过往,对世家勋阀的优抚方式往往容易造成诸侯渐渐做大,将来发展为朝廷重大隐患,汉武帝时期强制推行的‘推恩令’就是一种相对另类比较温和的方式,到刘秀那一代,父叔那辈已经被降级为县令一级了,到刘备那一代更惨,直接混到大街上织席贩履做点小生意勉强糊口的地步了,要不是您上了年岁,我还真有心采用那种比较温和的针法,现在,我往上提升了几级,算是用中医特有的‘气刀’方式,转着圈慢慢气切那种方式将病灶渐渐限制到无法获得氧气、营养那种程度,届时,您也就好得差不多了。”边沐笑着解释了老半天。
听到这儿,司马奎、梁乡愔不由脸色大变,一时间,二人啥也没说。
这一幕被边沐瞧了个正着,心里多少也能猜着一些。
司马奎扭头看了二师兄一眼,似乎在征求他的意见,有些话要不要讲给边沐听。
笑了笑,梁乡愔接过话茬讲了几句:“小边!你刚才所讲的听着跟我师傅当年讲解的倒有几分相像,只不过……那会儿我们底子还很薄,一时没有领悟太深,你这‘推恩令’的比喻真是贴切,反正我一听就懂了。”
听到这儿,边沐顿时显得异常欣喜。
“是吗?我也是借鉴了贵派‘铁券丹书’部分关键语句,没想到,竟然跟尊师一些相法暗合,荣幸之至,荣幸之至!”边沐连忙客气了几句。
“唉!我师傅性格旷达得很,带徒弟没什么耐心,听懂那是我们的福气,听不明白也不好多问,平时,他老人家也就对大师兄还有点耐心,无形之中,他老人家好多绝学我们也就失之交臂了,你刚才一提到‘推恩令’反正我是一听就懂,他老人家……”说到这儿,些许往事涌上心头,梁乡愔哑口不言了。
“可不嘛!有时候嫌我们太笨,直接上手就打,越躲闪越打得凶,难伺候着呢!”司马奎在一旁随口附和了几句。
说说笑笑着,就着“推恩令”的有益启示,老少两代就着针灸技术创新的话题聊了一阵子,三人都是大行家,越聊越深,边沐可是学到不少新东西……
……
起针后,三人坐在诊室里喝了会茶,司马奎执意请客,边沐自然不好拒绝,原本打算前往董玉瑚住的地方随便吃点得了,顺便给她搭个脉,鉴于董玉珊确实没有性命之忧,晚上下班再过去也不耽误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