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丰台的六里桥北里,有一座占地392.1亩的大院,正是八一厂。 是北影厂的两倍大。 八一厂与北影厂关系极佳,汪洋甚至参与过八一厂的筹建,北影厂的导演、演员也经常给八一厂拍戏。 后来因为一部《许茂和他的女儿们》撞车,两家坚持拍摄,谁也不让,由此诞生了史无前例的电影双黄蛋:同样片名、同样的内容、同时公映。 北影厂的更胜一筹。 “滴滴!” 随着面包车开进去,陈奇打量着这家陌生的单位,第一感觉就是齐整,建筑、道路、绿化的规划都跟营房一样,方方块块。来来往往的人很多,大部分穿着军装,个个身姿挺拔。 八一厂隶属总政,经典可太多了。 《地道战》《地雷战》《林海雪原》《闪闪的红星》《大决战》《大转折》等等,新世纪初还做过商业化尝试,拍了一部《冲出亚马逊》,侯勇主演,可惜成绩不好。 后来与总政歌舞团、话剧团等,合并为解放军文化艺术中心了,但拍戏还是挂八一厂的名头。 黄宏当过厂长。 “就是这里了!” 车子停在一栋楼下面,陪同的港澳办、电影局人员先下来,陈奇和徐克随后,他们要去找一位副厂长对接。 几人上楼,穿过长长的走廊,迎面过来一个人。 徐克开始没在意,走近了不觉一愣,转头看陈奇,这家伙呈现出一种很古怪的表情,似乎顿了两秒钟才主动打招呼:“古月同志!” “哦,你是陈奇同志啊?” 古月辨认了一下,笑着近前握手,道:“你好你好,没想到在这里见面,你来谈合作?” “有部戏需要聊一聊,您也忙呢?” “是哦,厂里在筹备新戏,您先忙着。”俩人客气了几句,古月走了。他们之前没见过面,但彼此听闻,因为龚雪作为陈奇的外派代表,与其他厂的演员都很熟。 徐克小声道:“他是……怎么那么像?”“特型演员。” “怪不得,就是口音不像。” “你还知道口音?”陈奇诧异。 “我看过很多东西的,我喜欢《智取威虎山》!”徐克道。 “他不是湖南人,平时用不着说湖南话,拍戏就换了。” 古月本姓胡,烈士遗孤,1949年,被当时南下的解放军从桂林孤儿院里救了出来,从此部队成了他的家。后来在昆明军区的宣传科,78年被花帅钦点,当了特型演员。 把胡姓拆开,便是艺名古月。 经过了一个小插曲,几人来到了一间办公室,见到了副厂长和厂里的一些创作人员、技术人员。拍《美丽人生》时就得到过八一厂的帮助,陈奇也不算生人。 “我们帮广西制片厂拍《血战台儿庄》,李宗仁的儿子不知从哪里听到了消息,说是要回来探亲,还想看看这部电影。” “这片子还没完成吧?” “是啊,不过不好拒绝,我们准备赶制一部样片出来。台儿庄大捷嘛,我们表示理解。这部电影除了李宗仁,对老蒋也有几分正面的刻画·…·” “哈!” “哎,不要笑。老蒋起码鼓舞了士气。”副厂长顿了顿,问:“陈奇同志,听说你在台湾搞了一桩间谍计,现在是什么情况?如果《血战台儿庄》在香港放映会不会有效果?” “...... 陈奇明白他想问的,认真道:“台湾非常非常的讨厌我,置之干死地那种。我的意思是这仅仅针对我个人,而我是个小人物,影响不了大局。 《血战台儿庄》传递的政治信息,他们肯定能捕捉到。 至于有什么反应,他们还在处理江南的事情,美国有了新说法,搞的他们压力很大,可能出现变故。” “哦,这样啊……” 副厂长点点头,聊了半天,才进入《黑侠》的话题。 先把剧情梗概讲了一遍,大家很兴奋:“我们不会拍娱乐片,你是专家。国家信任你让你承担责任,我们也信任你。反正里面干纳粹和小鬼子,肯定没差。” “哈哈,是没差!我片子里的反派一般都是小鬼子。”陈奇乐道。 跟着,徐克讲了讲自己的需求。 他是示范派,口头表达能力差,但《黑侠》这东西没法示范,只得把自己的画稿拿出来,大家看了个模棱两可。 “行了行了,我来吧!” 陈奇想了想,道:“我们最后的大高潮戏份,是主角直捣黄龙,摧毁了日本犯罪团伙的基地,同时也是纳粹组织的亚洲分部。 具体的还没有确定,我只说这个概念,比如基地在沙漠里,或者雪山上,或者小岛上。 主角一伙坐着飞机,用跳伞的方式出场。 那首先需要一架飞机,还有厉害的战士做替身,拍他们从飞机上跳下去的镜头、拍他们的降落伞像一朵朵云彩打开的镜头、远景拍几个小人在空中的镜头。 或者背景是巍峨的雪山,几个人在地平线上策马奔腾。 或者沙漠里的军用吉普车驰骋,各种重火力啪啪啪乱轰,甚至一炮轰掉一栋楼,直接炸掉一座基地···我们想要做这样的效果,不是战争片里的万炮齐发、大部队行军,而是把规模缩小,让场面变得更刺激惊险。” “你们已经到了拍这种戏的程度了?”八一厂众人震惊。 “我们也不知道能不能实现啊,所以找你们研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