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有编辑提出不同看法:“咱们杂志不能一直报道国外。当下国内社会处于转型关键期,百姓生活变化大,我认为可以选一些关注普通人在时代浪潮下坚守与成长的文章。” “像深圳那边,无数怀揣梦想的人投身股市,有人一夜暴富,有人血本无归,背后是小人物在经济变革中的挣扎与希望……” 此话一出,好几个编辑直接反驳。 “国内这些事有什么好写的,到处都是问题。看看国外,人家社会福利多好,民众生活多惬意。就比如欧洲一些国家,人们工作轻松,假期还多,生活质量不知道比咱们高到哪里去了。” “咱们应该多展示国外的先进生活模式,让读者们知道差距,也能有个努力的方向。” 开眼看世界,是有利的,知道差距,才能追赶,才能借鉴。 但是,开眼开到屁股眼那里去,就不可取了。 一个编辑认为老是吹国外,太片面了,说道:“最近国际考察队证实了存在一条游牧丝绸之路,,我们可以借此机会,选登一些关于古代丝绸之路文化交流、不同民族融合的文章……提升一下我们国家的自豪感。” 可那几位满是媚外倾向的编辑又不屑地说:“古代丝绸之路再怎么说也是过去的事了。现在要看当下,国外的现代文化、科技发展那才是主流。咱们应该多关注这些,多引进相关文章,让读者感受世界最前沿的文化。” 主编认真倾听着每一个人的发言,不时点头记录。 待大家发表完观点,他总结道: “大家的想法都很棒。我们要继续秉持杂志的风格,国外的先进经验和美好事物确实值得我们多展示,让读者打开眼界。” “在编排上,多把国外那些精彩内容放在显眼位置,多介绍国外的社会制度、文化生活,让读者深刻认识到国外的优势,同时也能激励国内不断进步。” “好了!” 主编最后拍板, “接下来,大家就按这个讨论方向,尽快筛选确定文章,争取打造出一期精彩的新刊。争取把我们的销量突破250万册!” 说完 众人纷纷肃然:“是!!” 不管争论如何,只要主编定下框架,那大家就把劲往一处使! 一晃, 到了晚上。 报社继续挑灯夜战,有人打电话跟移民到外国的朋友聊那边的情况,有人联系那些知名作者…… 到了20:05的时候, 铃铃铃~~~ 一个电话打给了主编。 “快看央视的《观察与思考》,报道了美国的专题报道……” 主编挂掉电话之后,连忙打开办公室里的电视机。 《观察与思考》的节目正在播出,声音传了出来: “此次洛杉矶暴动,损失共超过10亿美金,大量房屋被烧、被摧毁……” “此次节目,将专注于对洛杉矶、旧金山之乱背后复杂的种族矛盾、社会阶层冲突、警察执法公正性等问题进行深入挖掘……” 洛杉矶、暴动……等等字眼, 一下子就吸引了大家的注意。 这个洛杉矶之乱,央视新闻虽然有所报道,但也只是一笔带过,因为资料并不是很多,所以全国人都知道洛杉矶出了一场暴乱,但具体暴乱到什么程度,并没有太多的录像、照片,没有形成基本的概念…… 而报社这边,也不是没打电话问移民到国外的朋友, 但是移民国外的朋友,都轻描淡写:“哪来的什么暴乱,一点点而已,国内可乱多了……” 死活就是不肯承认。 毕竟他们是移民出去的,要脸面的,肯定使劲吹美国,这才能证明自己的选择没错。 就算洗盘子都比在国内高贵! 所以,报社这边众多编辑,对这场洛杉矶之乱,也不是那么了解。 “所有人都过来。” “这是我们了解美国的一个机会。” 很快, 电视机前,众多编辑纷纷围着,有的坐椅子上,有的坐桌子上,有的看着。 聚精会神看着电视屏幕。 “1991年3月3日凌晨,洛杉矶一名非裔青年罗德尼金在驾车途中……” “而今年,1992年7月26日,上午,陪审团对四名被控殴打非裔青年罗德尼金的白人警察作出无罪判决……” “消息一经传出,洛杉矶非裔直接暴动……” “一开始,示威人群只是在街道上呼喊口号、表达不满;到了晚上,洛杉矶部分街区开始出现打砸抢烧的暴力行为。” 此时, 电视画面播放着一个个燃烧、抢掠的画面:熊熊大火照亮了夜空,一栋栋建筑被烧毁,还有无数疯狂抢东西的黑人…… “据统计,仅仅在第一天晚上,就有超过500起火灾发生。” 报社的众多编辑,都惊呆了。 上次新闻报道,央视可没有拿出这么多的资料。 这些画面, 看着就觉得震撼。 “随后,韩城被冲击……” “洛杉矶唐人街被冲击……” “而警方、消防队并没有出现,而是去了富人区,显然他们对这些韩城、唐人街的危机不屑一顾……” 听到这里, 好几个编辑惊叫: “不可能!他们的警察怎么可能不保护市民?” “央视这样报道,太偏颇了!” “对!” 央视的这报道,严重违反了他们对美国的刻板印象——美国人就是最优秀、最有素质的人。 节目主持人:“随后,纽约、旧金山、华盛顿等地区,大量非裔、拉丁裔……暴动……”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这新闻一定是假的!” “美国怎么可能这么乱!” “一定是剪辑的春秋笔法!” 开眼看世界的编辑们,一个个内心难以接受。 节目到了这里,已经是10多分钟过去了。 接下来, 主持人就开始分析: “造成这场暴乱的根源,是长期以来美国社会深层次的种族矛盾。” “首先抓捕罗德尼金的过程体现的殴打,因为非裔长期大量存在犯罪、吸粉等行为,所以白人警察对非裔执法手段一直都比较严厉……” “而媒体的不公正报道,掐头去尾,省去了非裔对警察的多次挑衅……这充分体现了美国媒体过于自由,为了新闻收视率刻意挑起矛盾……” “其次,分析此次的动乱,一直以来非裔、拉丁裔因为贫穷、受教育程度比较低,居住的环境也是洛杉矶最贫穷、混乱的街区,学校往往资金匮乏、师资薄弱,小孩从小受黑帮氛围熏陶,几乎90%的人都是继续混黑帮,而女性则成为了性工作者……” 非裔区照片·jpg 拉丁裔区照片·jpg 黑帮混乱开枪·jpg 站街女郎·jpg 几个编辑,再次震惊: “不可能!不可能!” “美国应该都是受到平等、完善的教育才对!” “还有女性……” “这不是我们了解的美国!” “假的,一定是假的!” 一个个人,心灵被暴击! 主持人继续输出: “所以,他们获得的工作机会,要比白人、亚裔更少,于是对白人、亚裔充满了仇恨……” 街道上满是被破坏的物品,一辆辆被烧的汽车、楼房,地上还有血迹…… 简直跟末日景象一般。 “此次洛杉矶之乱,持续了多日,给当地社会带来了极大的破坏。” “据统计,损失共超过10亿美金,大量房屋被烧、被摧毁……” “除了洛杉矶之外,还有旧金山、纽约等地……” 旧金山混乱视频…… 纽约混乱视频…… 精神暴击+1+1+1+1…… “这不仅是一场暴力事件,更是美国社会长期种族矛盾、社会阶层问题的一次集中爆发。” “下一期,我们将获取更多的资料,对洛杉矶的此次暴乱进行,更加精准的分析,让大家了解国外。” 至此, 《洛杉矶之乱·上》节目,结束! 电视前,几个媚外的编辑们,此时感觉被雷劈了好几道。 从移民朋友那里听到的美好描述,与眼前电视中呈现的残酷现实形成了巨大反差。 难以置信! 难以接受! 精神世界都崩塌了! “怎么可能啊啊啊啊啊!” …… 当《观察与思考》播出《洛杉矶之乱·上》时,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巨大的波澜。 北京的一处四合院中,某个导演陈正和剧组人员讨论新片计划。 自从《黄》《霸》之后,他就成为了全国最为的著名的导演之一。 休息间隙,大家围坐在电视机前收看节目。 看到屏幕上洛杉矶街头的混乱景象,陈大导演面露震惊,手中的香烟也忘了抽。 他身旁的副导演同样一脸震惊。 其他工作人员也同样震惊无比。 “我的天,这美国怎么这么乱?这和咱们之前想象的美国太不一样啊。一直以为那是遍地黄金、秩序井然,个个都是大好人,安居乐业……好家伙,竟然比我们还乱!” “玛德,那些报纸、杂志,还有新闻报道的,都不能信啊。” “简直离谱~~~” …… 与此同时,另一边,未来的著名大导演贾导演,此时还在努力备考北影。 他一直以来对国外推崇备至,而对国内的落后充满了不满。 在未来,他喜欢用他的镜头拍摄一些挖掘国内贫穷、落后的东西,来取悦西方。 此刻,他本想在休息间隙看看新闻,却无意间调到了《观察与思考》关于洛杉矶之乱的报道。 随着节目深入,贾樟柯的脸色逐渐惊愕、震惊。 当看到那些火光冲天、混乱不堪的画面,听到主持人对事件的剖析。 他不禁脱口而出: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美国怎么会是这样?” “这报道,一定有问题!” …… …… 在上海的作协办公室,一众作家也在收看节目。 《洛杉矶之乱·上》,直接把他们这些先进思想作家给干沉默了。 “以前我们写东西,受西方文学影响,总觉得国外的生活充满诗意。可这节目让我们看到,美国社会也有这么多矛盾和问题。” …… 广州的一家服装厂里,工人们在食堂吃完晚饭,聚在电视机前观看节目。 一位年轻女工瞪大了眼睛说: “我一直想去美国打工,听说那儿挣钱容易,可看这电视里的样子,到处乱糟糟的,看起来太可怕了。” “是啊,太乱了,真吓人。” …… 在大学校园里, 消息不断在校园中传播开来。 作为此时时代知识最前沿的大学,很多大学生都向往着国外,出国留学、出国移民是他们讨论最多的话题。 不少即将毕业准备出国留学的学生都有点难以置信。 什么? 美国也这么乱? 不可能吧? 魅力光环直接退散。 《洛杉矶之乱·上》的播出,打破了许多人对美国的美好幻想。 女神, 竟然会拉屎啊,还是好臭的屎! 当然,也有不少人觉得: 女神拉的屎,也是香的,他们也想吃! …… …… 北京的胡同,里弥漫着老北京特有的烟火气。 其中一个四合院中, 李教授一家,围坐在客厅饭桌前,灯光照下,桌上摆了芥末墩儿、酱肘子、炒合菜、砂锅白肉、京酱肉丝几个家常菜。 李教授是国内某知名大学的经济学教授,平日里专注学术,在圈内小有名气。 “来,多吃点。” 李教授的妻子脸上洋溢着按捺不住的喜悦。 “一想到咱们马上就要去美国了,我这心里啊,就跟开了花似的。” 李教授的女儿,刚上大学的舒萍,兴奋地放下筷子,说道:“我早就听说美国的大学可自由了,课程选择超级多,还有各种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到时候我移民美国,就能和全世界最优秀的人一起学习。” 她眼睛是对未来的憧憬。 李教授推了推眼镜,端起茶杯,轻抿一口,笑着说:“在学术研究方面,美国资源和机会都要比国内多得多,以后我们也能过上好日子。” 一家人边吃边聊,聊得热火朝天。 觉得美好的未来,正向自己招手。 现在正好是国内移民热,很多有条件的人,都通过各种途径去国外。 而他们这一家, 父亲是北大研究经济的教授,母亲是国企的中层管理,去到国外应该能够找到一份好工作。 至于钱方面, 他们一家在北京这里因工作而分了一部分四合院,现在准备卖掉,带着钱去美国,以后就不回来了。 舒萍突然问道:“爸,妈,我听说美国的房子都带大花园,咱们到时候也能住上那样的房子吧?” 李教授点点头:“那肯定,咱们把四合院卖了,手头的钱在美国能过上很不错的日子。” 舒萍:“那就好,这四合院我是真不想住了,一大堆人住着,还公厕,脏死了……我想住大房子,有自己的厕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