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醋鲤鱼这道菜,不要说是在村里了。 就是在沾化的城里,甚至是一些去过滨城市里的人,都不曾见过马家今天喜宴这么漂亮的糖醋鲤鱼。 每一桌上的糖醋鲤鱼,都是一条完整鲤鱼。 经过油炸定型的鲤鱼,如同是刚刚从水中一跃而起的样子。 油炸到金褐色的表皮,还有完全张开几乎像是镂空的花刀。 再搭配上上桌前,熬好的热糖醋汁浇上去后,扑面的那股酸甜味道。 全村里每一桌的人都惊得说不出话了。 好半天,还是村里的一个孩子喊道。 “奶奶好漂亮,这个菜里的鱼,好像要飞起来了。” 孩子这么一喊,顿时把全村的人都给唤醒了。 瞬间全村人都惊呼起来。 “真是漂亮啊。” “我跟你们说,我在城里大酒楼都没见过这么漂亮的糖醋鲤鱼。” “老马家这是请了个高手啊。” “这个糖醋鲤鱼,恐怕只有泉城的大师傅能做出来吧?” “对对,我在电视上看过,电视上全国烹饪大赛上,我们鲁菜厨师现场就做了这样的糖醋鲤鱼。” “还真是,老马家这是花了多少钱?真是从泉城请的大师傅啊?” “好像不是大师傅,我看是几个年轻厨师在做菜。” “年轻厨师?不会是咱们省的那位全国状元吧?” “哈哈哈,怎么可能,老马家跟人家是亲戚啊?能把状元大厨请来给他家烧这顿喜宴?” “就是,人家状元大厨请来烧喜宴,那要花多少钱啊?” 村里虽然有人怀疑是不是冯正明来了。 不过即便是怀疑,也没有人愿意相信。 因为如果是冯正明这个状元大厨来给老马家烧这顿喜宴。 村里所有人都觉得实在是太不可思议。 怎么看,老马家都不像是能请得起冯正明的。 实际上,村里人不知道的是,冯正明此刻正在老马家院子里的灶台前忙碌。 灶台是老马家专门为了喜宴垒起来的。 虽说是土灶,但马家爷爷垒灶的手艺是真的好。 土灶不但是能聚拢火势,关键还有专门的进气和排风口子,可以保证火势一直平稳。 冯正明用起来还真觉得有那么点得心应手。 马家爷爷看到冯正明用的很顺畅。 他还是有那么点不放心,上前来主动问了一下。 “状元,这乡下的土灶,你用着还行吗?” 冯正明笑呵呵回应马家爷爷。 “马爷爷您这个灶垒的特别好,我用着特别顺手,您可能不知道,我刚学厨的时候,就给师父烧过灶的,所以这种土灶我用的惯。” 马家爷爷一听笑起来:“好好,你用的惯就成。” 冯正明笑呵呵继续挥舞手中的锅铲。 因为锅很大,里面的菜也非常多。 这种时候,冯正明就不能用炒勺了,只能用一把比较大的锅铲子,一下子铲到锅底去,从锅底往上整体去翻动锅里的菜。 这么翻炒实际上是非常耗体力的。 丁远和高永福这两个炊事班的很清楚。 他们在炊事班里炒大锅菜的时候,基本上都是这种状态。 很多时候他们是需要几个人交替进行翻炒。 不过冯正明力道真的是让丁远和高永福自愧不如。 他一铲子下去,真的能直接铲到锅底。 然后整个锅里的菜完全翻了个。 这份力气看得丁远和高永福只能不吱声。 侯冬则是两眼放光,盯着冯正明满眼的崇拜。 一道一道菜陆续上桌。 连带着把子肉也都上桌了。 让村里人真是吃的相当满意,对马家人连连称赞。 上肘子和四喜丸子的时候。 又一次把全村的人都给惊到了。 每一桌都上一个肘子。 经过冯正明的一番烹饪,炖煮到酥烂的肘子,上桌后骨头都是直接脱落。 无论是肉皮、肥肉还是里面瘦肉,那真是光看着就诱人。 关键浓郁的肉香直往鼻子里钻。 不少桌的肘子刚上桌,大家把其他所有菜都弃之不顾,立刻动筷子抢肘子吃。 而四喜丸子上桌,也同样让很多人都看得直流口水。 等到村里人用筷子想要把四喜丸子分开的时候。 一幕让所有人震惊的情况出现。 筷子轻轻一捅,直接就把四喜丸子给扎通了。 然后筷子就是轻轻一挑一分。 四喜丸子全都就轻松分开。 里面是饱满多汁的肉馅。 这四喜丸子,可真是让人看着就馋。 村里又有人忍不住发出惊呼。 “这四喜丸子做的也太好了,我在城里酒楼里吃的四喜丸子,好多都要用刀切开的。” “对对,好多四喜丸子用勺子都挖不动的。” “这四喜丸子可真好,你看这里面的肉馅还很黏呢。” “还有这里面都往外冒汤汁,这到底是怎么做出来的啊?” 冯正明的菜,真的是让全村人都叹服。 最后,冯正明还专门做了一大锅的甜汤。 算是祝福马齐贤可以甜甜蜜蜜幸福美满。 而马齐贤和新娘子敬酒的时候,首先是给冯正明敬酒。 冯正明见到马齐贤先给自己敬酒,有些不好意思:“先给我敬酒啊?这让我怎么好意思?” 马齐贤相当恭敬地举着酒杯:“状元大厨,今天真的谢谢您,给我烧了这么一顿丰盛的喜宴,这第一杯酒必须要敬您的。” 新娘子也跟着附和道:“谢谢状元大厨,您的手艺真的让我们佩服。” 冯正明举起了酒杯:“好,我祝你们可以和和美美,就像是我今天烧的这顿喜宴,能一直这样美好。” 喝了新郎和新娘的敬酒,冯正明他们也坐下来开始吃饭。 整整忙了一个中午,这个时候村里不少桌都差不多吃完了。 原本一些村里人,还打算等喜宴结束,可以折一些菜回家吃呢。 结果因为冯正明这份手艺,可以说各桌是没有剩下的。 甚至因为菜做的太好吃,不少本来来参加喜宴为了喝酒的人,连酒都没有怎么喝,光顾着上桌吃菜了。 新郎和新娘敬酒过后,马家的人又是给大家分别发了一包喜糖。 村里发的喜糖,是从城里买回来的糖果,然后用印着喜庆花的手帕自己家里包的糖。 每桌的每一位客人都有一包,一些村里的孩子还会给上两包。 只是,村里人现在对喝酒和喜糖都不是太感兴趣了。 几乎每一桌都要问马家的人,他们到底是从哪请了这么好的厨师? “国强,你们家这次请的厨师从哪请的?回头我们家办喜酒的话,我也要请他。” “对对,跟我们说说,介绍给我们大家认识,我们以后都找他烧喜宴。” “手艺真的太好了,感觉请他给我们烧喜宴,绝对所有宾客都会满意的。” “没错啊,老马你跟我们说说呗,介绍给我们认识。” “都是乡里乡亲的,让我们家都认识一下。” 面对村里人对厨师的询问。 马家的人几乎全都是能搪塞就先搪塞过去。 实在是追问,马家的人就说,人是家里亲戚,是从外地回来的,因为没有请到厨师,临时帮忙烧了这次喜宴,以后还能不能回村不一定。 这样一套说辞,让村里人感到惋惜,不过也杜绝了大家的追问。 冯正明在吃过饭后,把厨师服脱掉,再次回屋里拿出相机,又是在村里进行了一番拍照。 把村里一些参加喜宴人的样貌都记录下来,更是记录下整个村子里的喜庆气氛。 这顿喜宴,从中午一直吃喝到下午三点才算是结束。 马家的人忙碌着把东西收拾好。 冯正明他们要帮忙,但是被马家的人拒绝了。 “可不能再让你们帮忙了,今天中午已经很辛苦你们了。” 见马家人没有让帮忙,冯正明回屋收拾了一下东西。 然后他笑着问随行三人:“你们累不累?现在能走吗?” 丁远、高永福和侯冬三人面面相觑。 丁远很快明白冯正明的意思。 “冯哥,你是不想要马家的钱,所以想提前走?” 冯正明点头:“对,这顿喜宴,我没有想过要他们家的钱,也没有想过要什么回报,就是我的临时起意,让你们跟着忙了几天。 等我们回去了,我给你们补偿,马家的钱我们就不要了。” 高永福立刻站出来高风亮节:“不用补偿,冯哥你带我们烧喜宴,让我们也学了不少东西,我们真的不用补偿。” 侯冬和丁远也都跟着附和,纷纷表示不用补偿。 冯正明见三人都拒绝,笑呵呵问:“真的不要?我可都没有说给什么补偿呢?万一是给你们进汇泉楼后厨学习的机会呢?” 听到冯正明这话,让三个人马上表示很想要这份补偿。 看到三个人的样子,冯正明乐呵呵笑起来。 之后,四个人没有惊动马家的人,给马家的人留下一张字条,收拾好东西离开了村子。 等到马家的人收拾好东西回到家里,才发现冯正明他们已经走掉。 马家奶奶听孙子给自己念了字条,忍不住感叹:“真是好人,真不愧是状元,帮我们烧了这么好的喜宴,结果钱都没有要就走了。” 马家的一众人也都觉得真是担了冯正明好大的情分。 马国力突然准备要追出去。 “不行,我要去追一下他们,不能让他们就这样走了。” 马齐贤马上附和:“对对,小叔我哥不拿你一起去追。” 马国力没有让侄子跟自己去追。 “你别去了,今天是你大喜日子,你和侄媳妇中午也挺辛苦,你们在家休息,我骑车去。” 最后马国力骑上自己的自行车,一路向村子外面追去。 结果让马国力没想到的是,冯正明他们竟然在村子外面路口上等他。 这里的路口,是往城里去,和继续一路往东去的岔路口。 马国力追到这里的时候,刚好看到冯正明他们在路口等着。 冯正明看到马国力骑车赶过来。 他笑呵呵指了指给其他三个人看。 “我说什么来着?马家的小叔是不是会追来?” 马国力发力蹬了几脚,气喘吁吁来到冯正明他们面前。 看到马国力气喘吁吁的样子。 冯正明抢先一步开口:“小叔,你看我都叫你一声小叔,你如果是追上我们来给钱的,我可以收下钱,但是收了钱,以后我可不会再叫你小叔,我们以后也就是陌生人了。” 这话把马国力本来准备好,如何劝说冯正明他们收下钱的话噎住了。 听冯正明叫自己一声“小叔”。 让马国力还真是不希望,以后跟冯正明的关系形同陌路。 看到马国力被自己的话噎住。 冯正明继续笑呵呵的开导他一番。 “小叔,我说过,我们遇上是缘分,我帮你们家烧这顿喜宴,是觉得我们比较投脾气,也是冲着这份缘分,所以真的不要谈钱。” 话说到这个份上,马国力也知道钱肯定是拿不出手。 “行,你们不要钱就不要,那你们也不能就这么走了啊?辛苦了一天,至少在家里再住一晚吧?” 冯正明摆摆手:“不用的,我们不是很辛苦,而且在这边耽搁了几天时间,我们也需要抓紧赶路了,咱们齐鲁大地还有好多地方等着我们去看的。” 接着冯正明不等马国力说话,他又认真地给了马国力建议。 “小叔,你们要自己卖枣子的事情,一定不能着急,最好是先注册好公司,然后还要有存放收购枣子的地方才行,一开始销路没有打开的时候,可能会比较难的。” 马国力听了认真点头记下来。 “谢谢你,我肯定不会贸然去干,先要考察好市场,联系好销路,这些我都知道。” 冯正明充满期待:“希望将来,可以看到小叔你们的冬枣品牌。” 马国力笑着认真点头答应:“好,我一定会努力。” 冯正明他们四个跟马国力告别,一起继续向着东方远去。 马国力目送他们远去的背影,心里充满了感激,也充满了被冯正明激励的一份创业热情。 离开了沾化,冯正明他们一路向东,这次他们的目标很明确。 要走到黄河边上去,接下来将要沿着黄河一路向东。 去黄河的入海口处好好的看一看。 因为这个年代没有手机定位,冯正明他们只能捧着地图边走边问。 走到开始天黑时,也没能走到黄河边。 虽然前方有村庄的亮光,但冯正明他们最终还是决定今晚睡帐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