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第二天,比赛进入了一个休赛日,也是所有厨师紧锣密鼓各自准备葱烧海参的日子。 就像是粤菜鲍汁捞饭中的鲍汁,鲁菜中葱烧海参的葱烧汁,也是需要用各种料炖煮出的高汤打底,再经过不同厨师的调味手法去制作。 不同厨师在煮汤这一步上就会有一些区别。 正常情况,高汤是老鸡、猪骨、火腿的大火炖煮。 可能如果是放在营养学上,这种高汤会被视作不健康的嘌呤汤。 但实际上,世界各国的烹饪中,汤都是很重要的调味手段。 你可以说汤不健康,全是嘌呤没有营养。 但上好的高汤烹饪中使用,就是能让菜变得更加美味。 朱旭、孙海、夏蕙、管伟他们四个因为跟冯正明在沪城挺长时间,所以他们受到冯正明和江成哲的一些影响,他们高汤做法是冯正明和江成哲两人结合鲁菜和粤菜后手法。 四人都是选用老鸡、棒骨、火腿,还会加入一些泡发好的海鲜干货。 剁成大块的老鸡、棒骨是先要过油后,再进行一番炖煮。 他们的煮汤方式,实际上是有些类似粤菜鲍汁。 不同的是,冯正明和江成哲手法结合,还会加入大量油炸后的葱姜边角料。 尤其是鲁菜最重要的章丘大葱,更是会大量的加入。 如此才能让高汤出来后,本身就包含浓郁葱香。 顾志成和夏明烨的煮汤方式比较传统。 用的料差不多,只是不会加入很多海鲜干货,同样他们也会加入油炸后的葱姜边角料,以及大量的大葱煮汤。 不同的厨师,煮汤的配方也是有区别。 主料都是一样,但加入一些香料会有所不同。 还有香料的多少,不同厨师也有区别。 所以煮汤的过程,电视台方面虽然也在现场拍摄。 但实际上并没有拍出多少真正门道。 冯正明和老师傅们还有评委们一起现场观察了一番。 科夫曼和冯正明进行着一些交流。 “冯,你们这种高汤煮制,会不会还要进行过滤?” 冯正明微笑解释:“过滤是肯定会,因为他们这个汤是用来做葱烧汁的底汤,所以他们不会进一步进行处理。 如果是做一些顶级的清汤菜式,还需要对这些炖煮出来高汤进行扫汤。 要把汤最终清理到清亮如同茶水般的样子。” 科夫曼:“哦,这个我知道,你在港城的时候不是演示过吗?那种手法确实很利害。” 冯正明:“实际上掌握好技巧,扫汤倒也不是很难。” 科夫曼又问:“我看到他们都会用大量你们本地大葱,我也品尝过你们本地大葱,味道确实不一样,他们用这么大量的葱,是为什么?” 冯正明解释:“因为他们这个汤要做葱烧汁,葱烧汁的重点就是葱香味,所以在煮汤的时候,就需要给足一定量的大葱。 实际上还有一种给汤汁葱香味的办法,那就是油炸出葱油来,再把油炸后的葱和油一起蒸制。 可以更好的激发出葱香味,最后在葱烧汁出锅时,把油打入其中,也是可以把葱香味激发。” 科夫曼笑着给出建议:“其实你们也可以在汤里加入我们西餐的蔬菜,给汤增添一些蔬果的香味,同样可以去除那些料的味道。” 冯正明:“对,确实可以,很多地方我们做菜的方式是可以共通的。 只不过蔬菜的加入,很多时候会改变葱烧汁的味道,所以一般煮葱烧汁的汤不会加入蔬菜,我倒是会稍微加入一些。” 听冯正明的话,科夫曼顿时就笑眯眯看向他。 “冯,你总是那么大胆,你的很多菜都富有创意,你也很敢去尝试。” 冯正明笑了:“用你们那的话说,厨师也可以算是艺术家,艺术家不就应该要有创意和勇于去尝试自己的创意吗?” 科夫曼很同意冯正明的话。 “不错,我们厨师是后厨里烹饪的艺术家,一方面要让客人吃饱,另一方面还要让客人吃好,能在我们的菜品里同时享受到一份美感。” 冯正明:“最重要还是要让客人吃饱,我们国内经济环境也是这几年才慢慢好起来,我是更希望大家都能吃得饱。” 科夫曼也认同冯正明的这点。 “不错,吃饱是第一要务,来我们店里的客人,应该可以尽情享受食物带来的满足。” 冯正明和科夫曼的交谈,让老师傅们和京城来的评委都相当好奇。 只是大家都听不太懂,也只能是看着他们用外语交流。 崔老师傅很好奇问颜老师傅。 “正明什么时候外语这么好的?” 颜老师傅摇头:“我也不知道,可能是他这几年在外面跑得多,所以就偷空学了一些外语,何况他和一些国外厨师交流也多,也确实容易学会外语。” 旁边王老师傅插话:“对,语言学习环境很重要,正明沪城店里外国人多,所以他确实更容易学外语。” 几位老师傅不禁是有些羡慕,觉得会外语跟人家交流确实好。 老师傅们当年都出国去参与过一些交流活动。 只是他们那时候不会外语,还需要通过翻译去交流。 所以他们出国交流时,很多想交流的东西并不能很好的交流。 现在看到冯正明和科夫曼无障碍的交流。 老师傅们都觉得,冯正明这样可以和海外厨师用外语交流,是真的可以更好的进行交谈,相互把理念说明白。 冯正明和科夫曼继续聊着。 “我觉得很多时候,我们国内和你们国外是有一定的误解,或者应该说有一些偏颇,一些并不是真的很懂的人在你们那边做了一些不正宗的中餐,让你们误会了。” 科夫曼很同意冯正明的这个说法:“是的,你们国内很多西餐馆也有相同的问题。” 冯正明笑了;“所以这次请你来,是希望让你看一看我们鲁菜的一些烹饪过程,好打破过去的一些误解。” 科夫曼点头:“这样的交流很好,这次过来确实让我更好的了解你们中餐。” 整个上午,比赛的厨师们都在煮汤。 这份底汤对接下来葱烧汁至关重要。 每个厨师都拿出他们各自的一些独特手段。 可以说,这一锅底汤,是凝聚了在场这鲁菜百强厨师们经验和能力。 冯正明在看的时候,还给科夫曼说了一个故事。 “过去在我们首都,有一家很特别的鲁菜馆,那家鲁菜馆的老板每天是天还没亮就起来熬汤,他那家餐馆每天做的菜,就根据他每天煮好汤的量确定。 只要那一锅汤用完了,那老板就歇业,绝对不再做菜了。 但是那家餐馆的生意很好,首都所有人都夸奖老板的手艺好。 后来当时朝廷宫里的皇帝听说了这个事情,就专门派人找到那个厨师。 请那位厨师去宫里做一顿饭,但那时候进宫不允许自备材料。 这就让那厨师相当发愁,因为没有好汤他做的菜未必能比宫里御厨做的好。” 说到这里,科夫曼听得觉得很有趣。 他好奇地追问:“那位厨师用了什么办法呢?” 冯正明笑了笑继续说:“那位厨师经过一夜思考,想到了一个办法,他提前把汤煮好,然后过滤出来后,用一块布把汤都吸到那块布里。 然后就带着那块布一起到宫里去做菜。 进宫之后,他用一碗清水,把布里的汤泡出来,就用那一碗汤做菜。 事后获得了宫里皇帝的喜欢,皇帝给了他很多封赏。 他却只要了皇帝赏的金银,拒绝了留在宫里,出宫以后就赶紧离开首都。” 听完冯正明这个故事,让科夫曼先是一愣。 琢磨了一下,科夫曼明白冯正明这个故事的意思。 “哈哈哈,冯,你的意思是,鲁菜厨师的汤很重要吧?” 冯正明点头:“我们国内有句古话,唱戏的腔,厨子的汤。” 科夫曼很赞同这点:“汤确实是很重要的东西。” 时间临近中午,忙碌一个上午的厨师们,也几乎都已经收拾一番暂时结束。 不过厨师们没有关火,只是把火调整到最小的状态。 接下来还需要慢慢去炖煮这一锅的汤。 冯正明马上让赛事方的工作人员准备午饭送过来。 午饭也是早有准备,是夏老师傅安排人做的。 菜上也是很丰盛,务求是让厨师们都能吃得好吃得饱。 吃午饭,冯正明和老师傅们、评委们也是和厨师们一起吃。 只不过双方之间显得有些泾渭分明。 大家还是都遵守一份默契,尽量相互不进行交流。 防止被人说他们有暗中指点的嫌疑。 被盯着最紧的人,自然是冯正明。 程国胜他们一些大师傅,明显担心冯正明趁机给年轻厨师们传授经验。 不过冯正明压根没有要传授什么的意思,他和科夫曼是边吃边聊,还作为翻译帮科夫曼和老师傅们进行一些交流。 等到午餐结束,有工作人员专门来找到冯正明。 “冯状元,有几位赞助商的老板他们来了,说是想要见见你。” 冯正明稍微一愣,很快倒是明白了老板们找自己的意思。 应该是比赛厨师做葱烧海参的消息传出去,赞助商的老板们也想尝尝。 冯正明跟科夫曼和老师傅们,还有评委们都说了一声。 然后他就跟着工作人员先离开备料后厨这边。 回到酒店,冯正明见到了澳城赞助的大亨竟然也在。 看到冯正明,对方笑呵呵主动打招呼。 “冯状元好啊。” 冯正明赶紧上前和对方握手:“您好,没想到您还专程赶过来。” “哈哈哈,我看了一些电视上的报道,感到你这场比赛确实办得很好,所以就专程过来看一看。” 冯正明:“欢迎欢迎,您能来那真是让我们的比赛变得更加有牌面。” “我听说,明天比赛,第二道菜是做鲁菜的名菜,葱烧海参?” 冯正明点头:“是的,葱烧海参,到时候也请您好好尝一尝。” “好,好,看来我来的很是时候呢,可以尝尝鲁菜的葱烧海参,是不是跟你这位状元做的味道一样?” 冯正明笑着介绍:“是有区别的,葱烧海参每位厨师做的味道都会有所不同。” 澳城大亨很惊讶:“每位厨师味道都会有区别?” 冯正明点头:“是的,葱烧海参是鲁菜大师傅的门槛,一位鲁菜厨师要成为大师傅,葱烧海参是必考的一道菜。” 听到这个说法,澳城大亨更加期待。 “好,这么说我还真是来的很是时候。” 冯正明接着便安排澳城赶来的大亨入住酒店,下午还陪着对方在曲阜逛一逛,去参观了孔府和孔庙。 比赛那边,老师傅们和评委们盯着,所有厨师们经过一番忙碌,也终于算是都准备妥当。 一些厨师会把已经发好海参浸入准备好的汤中去。 也有一些厨师,会把海参单独用煮好的汤汁去稍微炖煮一番。 这些步骤都是为了提前给海参入味。 海参确实是很难入味,所以不提前给足味道,最后做出葱烧海参味道会只在表面。 等冯正明陪同澳城大亨参观完,把对方送回酒店房间休息。 他再次赶回到备料后厨的时候。 这边所有厨师的准备工作都基本完成了。 在老师傅们和评委们见证下进行最后的封存。 接下来就是等明天正式的比赛。 到时候要看厨师们这一整天忙碌的成果。 冯正明没有过多干涉,等到现场差不多封存后,他才和六位师兄还有自己手底下青年厨师们汇合。 “怎么样?看起来你们应该都准备的不错?” 四师兄王家梁第一个开口:“正明啊,你这比赛办的,可是给我们出了不小的难题,葱烧海参是用大葱和海参烧一下就行的吗?” 冯正明听到这话笑了起来:“哈哈哈,听四哥这意思,好像是没做好啊?” 王家梁顿时一瞪眼:“谁说没做好?一个葱烧海参能难倒我?” 三师兄杨斌立刻笑着插话:“你看看,老四你被正明设计了吧?正明用话一激,你就自己把实话都说了。” 大家顿时全都笑了起来。 开怀大笑后,冯正明看向手底下青年厨师们。 “你们怎么样?是不是感觉到压力了?” 几个人先是相互看了看,然后全都点头表示压力很大。 冯正明鼓励:“没关系,尽力就好,当做是你们厨师考级去做。” 这话让青年厨师们全都认真起来,把这份压力当做成长激励。(本章完)